《让教师融入家庭》-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4640954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教师融入家庭》-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让教师融入家庭》-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让教师融入家庭》-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让教师融入家庭》-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让教师融入家庭》-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教师融入家庭》-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教师融入家庭》-公开DOC·毕业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校合力育英才 共谱教育新篇章摘 要:目前大多数家长充当的仅仅是学校教育的观察者、被动者、评判者,而并不是学校教育的主动参与者。班级管理不必处处以学校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完全可以让家长一起参与学生所处班级的管理工作。制订完善的家校活动计划,保障家校合作渠道的畅通。结合学校学期活动安排,为家长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平台。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家校合作的互动。针对家长教育水平的现存差异,组织开展“一帮一”互助行动。只有加入广大家长的力量,创造更多的家校互动机会,让家长走进校园,让教师融入家庭,才能扩大教育广度、夯实教育深度,巩固教育成果。关键词:德育;家校合作;互动发展家校合作关系是指学校教育体

2、系中,家长和教师之间或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伙伴关系或合作关系。然而,目前大多数家长充当的仅仅是学校教育的观察者、被动者、评判者,而并不是学校教育的主动参与者。随着学校教育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隔阂、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误会,阻碍了教育的发展。显而易见,今天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独立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因此,只有加入广大家长的力量,才能扩大教育广度、夯实教育深度,巩固教育成果。笔者以为家校合作应该是以学校与家庭的互相了解,互相配合为基础的。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只有开创“教师用心、家长关心、学生开心”的三赢局面,努力建立起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才能建构一个科学的

3、育人环境。班级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德育的主要阵地。我们是否可以从班级管理入手,打破这种现状?创造更多家校互动的机会,让家长走进校园,让教师融进家庭。班级管理不必处处以学校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我们完全可以让家长一起参与学生所处班级的管理工作。比如说共出家校合作小报,分享彼此的教育心得。家长会也完全不需要办成教师的一言堂,可以是生动活泼的茶话会,为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自然亲切的互动交流提供平台,或者利用家长会开展形式丰富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和教师、学生共同体验学校的生活,渗透素质教育的新理念。这样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家长就可以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参与者。家长的教育力量就能够更好地融入班级管理

4、的这个点上。一、制订完善的家校活动计划,保障家校合作渠道的畅通过去,由于我们对家校合作的认识不够,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往往随意性大,开展力度不够。一些家校活动虽然开展了,但却由于组织不够到位而收效甚微。家校合作活动计划是实现家校合作目的的基本保证。系统、周密、科学和具体的活动计划不仅是活动开展的指南,而且能对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班级管理中需要真正发挥家校合作的效力,就应该有完善的家校活动计划,以确保家校合作渠道的畅通。我们完全可以像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一样,于学期伊始就全面地考虑家校活动的安排,并首先形成书面性的材料,以便在推行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结合学校学期活动安

5、排,为家长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平台每一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应该以此为契机,让家长融入活动中来。以阅读节为例,学校或班级在大力开展亲子共创学习型家庭活动的同时,向全校家长发出“创建书香家庭、引领一方文明”的倡议。要求达标家庭必须做到“五个一”,即: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书房、书架、书画作品);购买一定数量的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每年至少新购10本优秀书籍和订阅1份家教报刊);每周累计至少有一小时的家庭读书交流时间;每月至少有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庭亲子读书活动;家庭成员(包括家长、孩子)每年至少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文章。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每一个家庭在家庭

6、读书环境、书籍的质量与数量、亲子共读氛围的形成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这些活动也激发了学生家庭的参与热情。三、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家校合作的互动我们过去的学校教育往往重在单向灌输,过于片面化、固定化,现在我们应该改变这样的观念。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成长是在每一天中进行的,因此家长对于孩子成长的了解就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可以在学期初制订“亲子活动方案”,签订“亲子承诺书”,将家校合作的活动落到实处。教师应该及时将学生的情况告知家长,而家长则应该主动跟踪了解孩子方方面面的情况。因此,家长与教师之间定期进行家校互动式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说教师可以借助“家校路路通”,借助“亲子簿”将孩子在

7、校的一些情况告知给家长,而家长也同样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将孩子的家庭表现进行反馈。这样的家校互动就像潺潺的流水,是具有生命力的教育。四、针对家长教育水平的现存差异,组织开展“一帮一”互助行动在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家长的教育水平往往参差不齐,这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有些家长个人素养较高,教育孩子往往有自己的一套绝活,而有些家长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对孩子的教育常常束手无策。毕竟教师的个人能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完全地指导到每一位家长的教育活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发挥一些家长的优势,以教师为纽带,在家长之间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相关的困惑,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可以拨打

8、这些“帮教中心”家长的电话加以咨询,而这些家长之间还可以不定期地开展交流学习活动。这样的结对子形式的家校互助活动,会让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之间形成真正的互动,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大程度地得到分享。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教育人人都可以评点一二,但是真正富有意义的家校合作需要的是热心教育工作,懂得教育规律的家长。多年来,一些家长一直徘徊于学校教育的心门之外,是因为大多数人对家校合作这一崭新理念的认识不够充分。由于他们认知上的差异,对教育的认识也是千差万别。有些家长只在乎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对于孩子的思想教育方面一概不知,一概不管,这样的孩子往往是放任自流式的,他们通常对学校教育具有很

9、强的依赖性。而有些家长自恃自己“才高八斗”,就以为自己也是教育面前的行家里手,他们常常据此对学校教育无端指责,妄加判断。在这样的局面下,教师与家长就很难做到和谐共进,家长与教师情不自禁间就走到了彼此的对立面。要让家长能够主动地、科学地参与班级管理,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可以举办系列讲座,传授家庭教育知识,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讲座的内容涉及面可以非常广泛,如关于家庭教育的意义,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保健教育等,可以结合学校的工作计划开展,也可结合家长的实际需要进行。参考文献:1韩淑清.与家长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9).2卢秋红.家校沟通“零距离”时代到了吗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11).3李燕珍.创新策略.构建家长学校新格局j.中小学德育,2011(4).4刘占革,解绪昌.以办好家长学校为切入点,开创“三结合”教育新局面j.吉林教育,2008(33).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