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晴时期的救亡运动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北师大版.ppt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634520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3.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晴时期的救亡运动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北师大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7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晴时期的救亡运动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北师大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7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晴时期的救亡运动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北师大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7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晴时期的救亡运动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北师大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7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晴时期的救亡运动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北师大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晴时期的救亡运动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北师大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晴时期的救亡运动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北师大版.ppt(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 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 学习目标 1 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康有为 梁启超等人的主要活动 2 掌握 百日维新 的主要内容和维新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识梳理 维新变法运动 马关条约 康有为 天演论 变法维新 自强保种 知识梳理 京师大学堂 1898 八股文 维新变法运动 一 单项选择题1 北京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屈辱 1895年 北京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 义和团围攻各国使馆B 康有为 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C 慈禧太后仓皇出逃D 京师大学堂门前人来人往2 康有为和梁启超发起了公车上书 其主要内容是 A 自强 求富 B 拒和 变法C 民主 科学

2、D 富国 强民 同步训练 B B 3 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 放眼世界又葆有纯正中国心 严复的主要成就是 A 编著 海国图志 B 率军收复新疆C 译述 天演论 D 创办 新青年 4 某校八年级 2 班学生编导的一场历史剧涉及以下素材 主题 维新变法 地点 北京 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光绪皇帝 纲领 明定国是 诏令 据此判断 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 1894年 农历甲午年 B 1901年 农历辛丑年 C 1898年 农历戊戌年 D 1911年 农历辛亥年 C C 5 下图两位人物共同参与的历史活动有 公车上书 创办 时务报 成立兴中会 参与 百日维新 A B C D B 6 若维新变法运动能成功的

3、话 下列情景可能出现的有 人们能看到新创办的报纸 考生在考场上仍为写八股文而发愁 陆海军的士兵们要接受新式训练 清政府增加部分衙门 吸收有才能的人任职A B C D 7 梁启超说 近50年来 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 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 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 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 与 第二期 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 戊戌变法B 洋务运动C 新文化运动D 五四运动 A A 8 观万国之势 变则能全 不变则亡 全变则强 小变仍亡 这是哪一派别的观点 A 顽固派B 维新派C 洋务派D 革命派9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 土耳其 不变旧法 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 而柄其

4、政 日本一小岛夷耳 能变旧法 乃能灭我琉球 侵我大国 前车之辙 可以为鉴 伏惟皇上 破除旧习 更新大政 由此可知 此人主张 A 学习西方 发展科技B 发动民众 进行革命C 解放思想 宣扬民主D 变法维新 救亡图存 B D 10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有 改革政治 兴办新式学校 翻译外国书籍 建设海军A B C D 11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讨论戊戌变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B 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 诏令 宣布变法C 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因此又称 百日维新 D 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 同步训练 D 12

5、 某校八年级要排演一场 戊戌变法 的历史剧 张军扮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 那么 扮演商人的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A 改革政府机构 任用维新人士B 开办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D 训练新式军队 C 同步训练 13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戊戌变法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 百日维新 短命而散 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 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 成功之处 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二 综合题14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上书道 局势 譬犹地雷四伏 药线交通 一处火燃 四面皆

6、应 割台之后 两载遂有胶州 恐自尔之后 皇上与诸臣 虽欲苟安旦夕 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 故当今日而思图存 舍变法外 更无他巧 材料二梁启超在 变法通议 中写道 同治初年 19世纪60年代初 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对人说 30年后 日本其兴 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 讨论学业 讲究官制 归而行之 中人之游欧洲者 询某厂船炮之利 某厂价值之廉 购而用之 强弱之源 其在此乎 能力提升 1 根据材料一 说一说中国当时的局势如何 2 从材料二俾斯麦的话里可以看出 当时中日两国学习西方的重点有什么不同 3 根据材料一 二 概述康有为 梁启超所表达的主张 4 为实现这些主张 康有为 梁启超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这场

7、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中日甲午战争的战败 马关条约 的签订 使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日本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 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军事器物 能力提升 希望清政府能变法图强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 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维新变法运动 或戊戌变法运动 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15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1 这首绝命诗是由谁所作的 2 有心杀贼 中的 贼 指的是谁 3 他为何 无力回天 4 从上述诗句中 我们可以学习吟诗之人怎样的精神 谭嗣同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因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实力强大 而民

8、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弱小 所以 无力回天 为进步事业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 1 在维新变法运动的诏令中 致使 举国守旧迂腐之人 失其安身立命之业 自是日夜相聚 阴谋与新政为敌 的一项是 裁撤冗员 任用维新派人士 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八股文 裁汰旧军 训练新式陆海军A B C D 强化训练 A 2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表中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3 有学者认为 甲午战争后 中国开始由学习西方的 先进技术 转向学习西方的 政治制度 这里的 政治制度 应理解为 A 宣传马克思主义B 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C 在思想领域开展新文化运动D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4 提倡西学废科

9、举 西宫太后泪如雨 祖宗之法不能变 亡国不能亡祖先 君王一去入瀛台 风卷落花扫芳尘 道是天公感秋色 染得晴空透碧红 对该诗歌所反映的内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序幕 公车上书B 领导人 康有为 梁启超C 指导思想 变法图强D 失败的根本原因 袁世凯叛变 B D 谭嗣同与 大刀王五 清朝晚期 以康有为 梁启超为首的变法运动失败了 慈禧下令镇压 康 梁外逃 而谭嗣同 杨锐 林旭 刘光弟 康广仁和杨深秀等六人被捕 并于1898年9月28日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刑场 这六个人 史称 戊戌六君子 在这六个人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谭嗣同 因为他事先已获悉自己将被捕的消息 而他的好友 大刀王五 及当时日本驻华使馆

10、中的几个日本友人 也都表示愿意帮助他出逃 但他都一一拒绝了 他说 各国变法 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 请自嗣同始 在被捕之前 他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将自己所有的文稿 书信等物 史海拾贝 整理好后 交给当时避住在日本驻华使馆的梁启超 请梁帮忙保管和处理 第二件事是与他的武功老师又是至交好友的 大刀王五 诀別 把随身佩带的 凤矩 宝剑赠送给王五 并希望王五能继承他的改良事业 第三件事是在自己的居住地给自己写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是以他父亲的身份而写 信中都是责骂自己的话 什么大逆不道 什么不忠不孝 什么变法改良是逆天行事 并最后表示要脱离父子关系 他这样做的目的 是想让他的父亲免受牵连 果然 后来由于有了这封信 他的父亲仅被撤职了事 家属也未受连累 待信写好不久 清兵即来到他的住所将他逮捕 时为1898年9月25日 仅隔三天 即到了9月28日 他就血洒菜市口 年仅33岁 谭嗣同牺牲时 北京没有他的亲人 他的亲人都在湖南 而他的朋友则是死的死 跑的跑 也没有什么人了 这时 总算还有一人挺身而出 亲自为谭嗣同收尸埋葬 这人就是 大刀王五 第二年 王五又与谭嗣同的家人一起把谭嗣同的骨骸运回湖南浏阳老家 造墓于城外的一处石山下面 至于 大刀王五 其人 他后来的遭遇如何 最终结局怎样 则众说纷纭 难以统一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