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2中图版.ppt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634389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2中图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2中图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2中图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2中图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2中图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2中图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2中图版.ppt(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 课题探究与检测 课后作业 第三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 第8课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 一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 背景 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决心推翻清王朝 建立 2 1905年8月 孙中山联合华兴会 光复会等革命团体 在成立了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提出了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的政治纲领 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刊物 民报 发刊词中 把它阐发为 三大主义 简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成为孙中山领导的指导思想 檀香山 兴中会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日本东京 驱除鞑虏 资产阶级革命

2、 恢复中华 民族 民权 民生 课前预习 二 武昌起义1 过程 年月日晚 革命党人在发动起义 并很快控制了楚望台军械库 革命党人占领武昌城 成立 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接着起义军占领了整个武汉三镇 2 扩展 此后一个多月中 全国就有10多个省先后宣布而独立 清朝统治迅速崩溃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 史称此次革命为 辛亥革命 湖北军政府 1911 10 10 湖北武昌 脱离清政府 课前预习 三 中华民国的成立1 成立 1912年1月1日 在就任临时大总统 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 结局 1912年2月12日 皇帝下诏退位 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1912年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

3、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孙中山 宣统 南京 课前预习 四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 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意义 1 推翻了清朝统治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2 使的观念传播开来 3 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封建帝制 民主共和 课题探究与检测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凌青 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 林则徐的后人 1990年讲话 150多年前 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 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 当前 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 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 支持禁毒事业 1 材料一中 光辉的一幕

4、指哪一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 课题探究与检测 合作探究材料二张海鹏教授的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时 根据书中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 开始是下降 降到谷底 然后上升 升出一片光明 的描述 绘制了下图 2 图中A段 开始下降 与 降到谷底 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 请选择其中一个事件说明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课题探究与检测 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选择第一个事件 鸦片战争后签订了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选择第二个事件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签订了 辛丑条约 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题探究与检测

5、 3 近代史上 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 走过了 自救之路 维新之路 共和之路 请问这三条路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三鸦片战争以来 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 主张转变思想 更新观念 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 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中国历史十五讲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课题探究与检测 4 转变思想 更新观念 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 李大钊等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运动中举起了哪两面大旗 材料四梁启超说 近五十年来 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5 根据材料四 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新文化运动

6、 民主 科学 特点 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由表及里 层层深入 课题探究与检测 课堂检测 1 废两千年帝制 首义归功先行者 积四十载经验 遗言启迪后来人 对联歌颂的是A 康有为B 孙中山C 毛泽东D 邓小平 2 民国 之取代自秦以来两千多年的 帝国 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 C B 课题探究与检测 3 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905年8月 在他的推动下 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兴中会B 中国同盟会C 华兴会D 强学会 B 课题探究与检测 4 武昌

7、首义 一枪打翻封建帝制 天下响应 万众擎起民主共和 这副对联赞颂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下列选项不属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是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D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 课题探究与检测 5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突出成就是A 用暴力方式推翻了清王朝B 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度C 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D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 一 单项选择题 1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 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 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 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 材料中的 它 是指A 戊戌变法B 新文化运动C 辛亥革命D 北

8、伐战争 2 中山陵的平面呈 警钟形 意在 唤起民众 孙中山为 唤起民众 制定的革命纲领 其核心是A 三民主义B 民族主义C 民权主义D 民生主义 课后作业 C C 3 2011年我国的主题是 民生 人大代表提出了 上学难 看病难 住房难 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 民生 他的这一主张是A 驱除鞑虏B 恢复中华C 创立民国D 平均地权 4 教育家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 课毕后阅报纸 见专电栏中有云 武昌已为革 命 党所据 新军亦起而相应 从此而万恶政府即以推倒 亦未可知也 此则日记最可能记于A 1895年B 1898年C 1911年D 1949年 课后作业 D C

9、 5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推翻了清王朝 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 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贡献在于A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B 推翻了封建制度C 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课后作业 C 6 某校举办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图片展 其中一组图片内容为 民报 发刊词 武汉新军使用的火炮 大总统誓词 这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 国共合作 抗日烽火B 国共内战 星火燎原C 推翻帝制 走向共和D 外争国权 实业救国 课后作业 C 7 下列四部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 按历史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末代皇帝 鸦片战争 甲午风云 火

10、烧圆明园 A B C D 课后作业 B 8 辛亥革命 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 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这主要是指它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C 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D 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课后作业 A 9 皇帝倒了 辫子割了 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 它说明辛亥革命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A B C D 课后作业 A 10 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 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 其中观点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

11、主革命B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课后作业 D 二 综合题11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1866年 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 今中山市 1892年 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 后在澳门 广州一带行医 1894年6月 上书李鸿章 提出改良主张 未被采纳 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 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1905年8月 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 提出 三民主义 学说 课后作业 1911年武昌起义后 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 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建立了中华民

12、国 1912年2月 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 制订并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以后 领导了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等革命斗争 1924年1月 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 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5年3月12日 在北京逝世 课后作业 材料二上海 商报 评价孙中山 不知有身 不知有家 不知有敌人 不知有危害 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 必于救国 造次颠沛 不忘奋斗 材料三孙中山曾说 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 虽石烂海枯 而此身尚存 此心不死 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 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 精神贯注 猛力向前 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 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 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课后作业 材料四2015年恰逢孙中山

13、逝世90周年 海峡两岸纷纷举行各种活动 隆重纪念孙中山 课后作业 1 据材料一 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概括材料中有关孙中山在1894 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 课后作业 变化 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革命救国 活动 组织兴中会 创立中国同盟会 提出 三民主义 学说 建立中华民国 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材料二评价孙中山有五个 不知 你怎么理解 结合材料三 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课后作业 理解 孙中山并非 不知 而是为了救国 已经将个人利益甚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精神品质 爱国 公而忘私 勇往直前 永不放弃 与时俱进等 3 今天 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课后作业 现实意义 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 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的爱国主义精神 促进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