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10课新文化运动课件2中图版.ppt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634220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10课新文化运动课件2中图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10课新文化运动课件2中图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10课新文化运动课件2中图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10课新文化运动课件2中图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10课新文化运动课件2中图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10课新文化运动课件2中图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10课新文化运动课件2中图版.ppt(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 课题探究与检测 课后作业 第10课新文化运动 第三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 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 背景 1 辛亥革命使观念得到进一步传播 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不断加强独裁统治 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的逆流 2 开始标志 1915年9月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第二卷起改名为 新青年 3 主要阵地 4 代表人物 李大钊 5 旗帜 和 科学 6 内容 提倡 反对专制 提倡 反对愚昧和迷信 提倡 反对旧道德 提倡 反对旧文学 民主共和 青年杂志 尊孔复古 新青年 陈独秀 胡适 鲁迅 民主 科学 新道德 新文学 民主 课前预习 7 主要文章 陈独秀

2、敬告青年 文学革命论 胡适 鲁迅 狂人日记 8 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猛烈地冲击了中国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的洗礼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新文化运动为 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 封建思想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 文学改良刍议 课前预习 二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 背景 1917年 俄国的胜利 2 代表人物 3 作品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4 意义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并教育和组织人民 将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十月革命 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课题探究与检测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

3、题 材料一材料二 新青年 杂志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 课题探究与检测 请回答 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产生于中国近代史上哪个历史时期 新青年 杂志的创办者是谁 2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新文化运动时期 陈独秀 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课题探究与检测 3 李大钊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表了 庶民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的发表说明当时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出现了什么新内容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 新世纪的曙光 宣传十月革命 宣传马克思主义 课题探究与检测 4 列出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 新文化运动有哪些积

4、极作用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积极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猛烈地冲击了中国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 课题探究与检测 课堂检测 1 这一时期 科学 的呼声响彻云霄 仅以 科学 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 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各种之多 这一时期是A 洋务运动时期B 戊戌变法时期C 辛亥革命时期D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课题探究与检测 2 有学者认为 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次是对 华夷之辩 观念的突破 第二次是对 道 器 观念的突破 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

5、化束缚的突破 下列与 第三次突破 直接相关的是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提倡实业救国C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D 提倡民主 科学 D 课题探究与检测 3 1916年5月 李大钊在 民彝与政治 一文中疾呼 民与君不两立 自由与专制平并存 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 专制活则自由亡 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A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B 提倡人性 反对神学C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D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C 课题探究与检测 4 下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A 陈独秀B 李大钊C 胡适D 鲁迅 B 课题探究与检测 5 下边是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的知识简图 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A 新体制的创立B 中国近

6、代化的探索C 工业革命的冲击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课后作业 一 单项选择题 1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 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 他把 启蒙之水 洒向那 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材料中的 启蒙之水 是指A 师夷长技B 实业救国C 民主科学D 救亡图存 C 课后作业 2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 希望 我从山中来 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 儿子没看完便说 这种诗像小孩写的 沈从文说 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 没人提倡这些 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 我也不会写小说 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A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B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C 提倡科学

7、反对迷信D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B 课后作业 3 1920年秋开始 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 到1922年冬季 所有的文章课本一律废止 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 4 1915年的上海街头 某青年手中高举一本杂志 向围观群众宣传 民主 科学 的思想 你认为他手中的杂志最有可能是A 万国公报 B 时务报 C 新青年 D 每周评论 D C 课后作业 5 1923年 梁启超曾说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 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 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 决计不可能 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这句话揭示了A 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B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

8、必然性C 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D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课后作业 6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 抵制学校开设的 列女传 在操场的树荫下 在宿舍里 她们常常聚在一起 争得面红耳赤 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 逃婚 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 争取婚姻自由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A 维新思想开始传播B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 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D 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C 课后作业 7 陈独秀 李大钊等以 新青年 杂志为主要阵地 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下列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A 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B 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C 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探索救国

9、救民的真理D 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课后作业 8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 须从八事入手 八事者何 一曰 须言之有物 五曰 务去滥调套语 七曰 不讲对仗 八曰 不避俗语 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 胡适B 梁启超C 李大钊D 陈独秀 A 课后作业 9 徐中约说 新青年 和 新潮 以及包括 每周评论 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 对传统主义的堡垒 旧文学 旧道德 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 发动了全面攻击 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A 批判继承B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C 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D 完全否定 D 课后作业 10 新文化运动中 鲁迅把反对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的代表性作品是A 文学改

10、良刍议 B 庶民的胜利 C 狂人日记 D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 课后作业 二 简答题11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课后作业 1 根据材料一 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概括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原因 出国留学或考察 受西方文化影响 作用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探索救国救民真理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推动了中国思想近代化 课后作业 材料二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 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 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 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 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摘编自陈旭麓

11、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局限性 内容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和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局限性 对东西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课后作业 材料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 诸子百家熠熠生辉 儒道释和谐共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 在科学上有大真 在伦理上有大善 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举例说明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课后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成分 如崇尚爱国 仁爱 诚信 正义 孝道 和谐等应继承学习 对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礼教等要进行否定 总之对中国传统文化 不能采取极端的态度 要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