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理决胜12招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631380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推理决胜12招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逻辑推理决胜12招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逻辑推理决胜12招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逻辑推理决胜12招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逻辑推理决胜12招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逻辑推理决胜12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推理决胜12招(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逻辑判断快速制胜十二招逻辑判断试题考点容丰富,形式变化灵活。考生在熟悉普通逻辑常识的同时,了解掌握快速阅读、快速解答的方法和技巧是十分重要的。这些方法之间既有相互关联性,又有整体普适性。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条件能确定 相关做推演试题中,题干必然要给出一些确定的或不确定的条件,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这些条件快速求解。面对试题,从哪里“撕开裂口”,然后让解析的思路一气呵成,这是快速解析的关键。当试题中已经给出某个确定条件时,这个既定的条件就是切入点,继续搜索与其相关的条件关联推演。然后,把推演的结果再作为确定条件,继续寻找相关条件推演,直到完成求解。这样的方法称做“关联推

2、演法”。既定条件是指直接断定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特征的条件。如:人是编程工程师,人是翻译。凡属假设的语句或否定的语句,都不是既定条件。如:若人是编程工程师,则人是翻译。(假设的条件未确定)人不是医生。(否定的条件未确定)需特别指出的是:1.有些看似否定的语句,实际是既定条件。如:甲不是女的。可知甲是男的。2.在直观上不能确定的条件,但经过相关关系可推断出既定条件。如:甲、乙、丙三人分别是警官、检察官和法官,甲和法官是朋友,乙和法官是同乡。可推知丙是法官。请看试题:例1.(国考2010-82)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的。”乙说:

3、“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确的是( )。A. 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B. 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C. 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D. 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答案】 C【解析】 (1)确定条件是:丁说真话。丁说:“有红车的人说真话”,从这个条件入手,找与“红车”相关的条件推演;(2)乙说的话与红车相关,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可以推出乙、丙都说假话;(3)根据丙说假话,推出丁是蓝车;(4)根据乙、丙说假话,推出甲说真话是红车、乙是银车、丙是白

4、车、丁是蓝车。例2.(国考2009-97)甲、乙和丙,一位是人,一位是人,一位是人。现在只知道:丙比人年龄大,甲和人不同岁,人比乙年龄小。 由此可以推知( )。A. 甲不是人B. 人比甲年龄小C. 人比人年龄大D. 人年龄最小【答案】 D【解析】 (1)先根据两个与“”相关的条件:甲和人不同岁,人比乙年龄小,可推断:甲和乙都不是人,继续推断:丙是人。(2)通过题干中两个“否定的条件”,推断出确定条件“丙是人”。再从这个确定的条件入手,找相关的条件推演。(3)已知:丙比人年龄大,比乙年龄小,可推出D:人年龄最小。如图:人丙乙右侧为年龄大者(甲)(人)(人)以上排列可见,甲是人,年龄最小。例3.(

5、C类2009-47)如果选购了股票,则不能投资期货;只有投资期货,才能投资邮票;或者投资邮票,或者投资外汇;但是最近投资外汇风险太大,不能操作。据此,可以推出( )。A. 选购股票B. 不选购股票C. 不投资邮票D. 不投资期货【答案】 B【解析】 (1)整合题干:股票不期货邮票期货邮票外汇-外汇(2)由确定条件“-外汇”入手,由(3)、(4)可推知“投资邮票”;(3)现已确定“投资邮票”,再由(2)、(1)可推出“-股票”。例4.华仔、荣光和龙分别饰演或者甲、或者乙、或者丙三个角色:龙第一次与荣光的女友在剧中扮演既幽默又滑稽的角色。剧中甲是舰长的下属,乙是甲的助手。饰演舰长的人扮相最沉稳,剧

6、中有恋人,但在生活中没有。由此可见( )。A. 华仔饰演丙 B. 荣光饰演丙C. 龙饰演丙 D. 华仔饰演乙【答案】 A【解析】 (1)题中能确定的条件是:演舰长的人扮相最沉稳,剧中有恋人,生活中没有;(2)与“沉稳” 和“生活恋人”相关的条件是:龙第一次与荣光的女友在剧中扮演既幽默又滑稽的角色。可推知:舰长是华仔扮演。(3)再根据:剧中甲是舰长的下属,乙是甲的助手,可推知甲和乙都不是舰长,而丙是舰长。【提示】 题中“谁是甲”“谁是乙”就无需再推断了。例5.(2009-77)甲、乙、丙三人,他们的职业有律师、医生和教师。已知:(1)丙的收入比教师高;(2)甲的收入和医生不同;(3)医生的收入比

7、乙少。请根据上述情况,判断甲、乙、丙分别是什么职业?( )A. 甲是律师乙是教师丙是医生B. 甲是教师乙是医生丙是律师C. 甲是教师乙是律师丙是医生D. 甲是律师乙是医生丙是教师【答案】 C【解析】 从确定条件(2)、(3)入手,可推出医生既不是甲也不是乙。医生是丙。排除B、D。现在已经确定医生是丙,找与医生相关的条件进行推演。由(1)、(3)可知乙不是教师,因此,乙是律师。【提示】 关联推演法在逻辑推理中是最基本的方法,是解决分析问题从哪里入手的重要思路。后面介绍的概念关系推理、充分命题推理等都要用到这个方法。【小结】 快读:发现确定条件,搜索与其相关;快解:绕过其余干扰,连续推出答案。二、

8、条件有矛盾 真假好分辨各地公务员考试中,都有如下思路的试题:甲说:我会游泳;乙说:甲不会游泳;丙说:乙不会游泳;丁说:我们有三个人会游泳。以上只有一个人说假话,那么究竟谁说真话,谁说假话?谁会游泳,谁不会游泳?这类试题中的条件都没有确定,但其中的矛盾显而易见,这就是典型的利用矛盾解析的试题。细数历年真题,“矛盾”类试题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反复出现。解析这类试题,关键是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判断中,如果一定存在一个真、一个假的情况(不必明确哪个真、哪个假),那么,这两个判断就是矛盾的。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

9、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两个矛盾的命题必然一真一假。那么,无论是只有“一真”或是只有“一假”的情况,这“一真”和“一假”都包含在矛盾命题中,其余命题的真、假就完全明确了。如:在只有“一真”的情况下,这个“真”包含在矛盾中,其余的命题就都是假的;反之亦然。了解了这些常识,就可以用“锁定”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根据:甲说:我会游泳乙说:甲不会游泳这两个人的话是矛盾的,必有“一真”和“一假”,再根据题干条件:只有一人说假话。那么这个说假话的人就在甲和乙之间,其余的丙和丁都是说真话的。根据丙的真话

10、“乙不会游泳”,断定:乙不会游泳;再根据丁的真话“我们有三个人会游泳”,断定:除乙外,其余人都会游泳。至此,所有的疑问都清楚了:甲、丙、丁都说真话,也都会游泳;只有乙说假话,且不会游泳。这是为说明矛盾类型题的“解析原理”设计的一个简单例题。下面我们介绍考试中出现的真题。例1.(2009-92)国王要为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最聪明勇敢的女婿,他向所有的求婚者宣称他已经把公主和两只狮子分别关进了三间房子,然后在三间房子门上分别写了一句话,让求婚者们去打开自己认为可以打开的门。第一间房门上写着:“这间房子里有狮子。”第二间房门上写着:“公主在第一间房子里。”第三间房门上写着:“这间房子里有狮子。”其实这

11、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据此可以推断( )。A. 公主在第一间房子里B. 公主在第二间房子里C. 公主在第三间房子里D. 三间房子里关的都是狮子【答案】 C【考点】 逻辑矛盾【解析】 (1)整合题干:第一间:“有狮子”;第二间:“公主在第一间”;第三间:“有狮子”。(2)根据题干条件“只有一句真话”,选择“找矛盾”解析,、矛盾,真话必在其中。由此推出,第三间房门上写的是假话,所以,第三间房子里没有狮子。因此,公主在第三间房子里。例2.(应届2009-37)关于某公司职员的工作状况进行如下三个描述:“该公司所有职员都恪尽职守”,“该公司职员并不都恪尽职守”,“文茜女士恪尽职守”,其中有两个描

12、述是假的。根据题干,仍不能确定下面哪个选项的真假?( )A. 文茜女士未恪尽职守B. 该公司所有职员都不恪尽职守C. 该公司有些职员不恪尽职守D. 该公司所有职员都恪尽职守【答案】 B【考点】 逻辑矛盾【解析】 (1)“该公司所有职员都恪尽职守”与“该公司职员并不都恪尽职守”矛盾。其中必有一真一假,唯一的“真”就在其中,所以:剩余的“文茜女士恪尽职守”必然是假的。(2)接续推出“该公司所有职员都恪尽职守”必然假,因为“文茜女士不恪尽职守”。唯一真的是“该公司职员并不都恪尽职守”。(3)于是可知:A真,C真,D假。而B真假不能确定。例3.(广西2009 -86)黄某说某胖,某说某胖,某和覃某都说

13、自己不胖。如果四人述只有一个错,那么谁一定胖?( )A. 仅黄某B. 仅某C. 仅某D. 仅某和某【答案】 B【考点】 逻辑矛盾【解析】 (1)题干确定的条件是:四人中只有一人是错的;(2)条件有矛盾的是“某说某胖、某说自己不胖”,他俩之中必有一真一假,那么黄某和覃某就是对的;(3)由上述可推出,“覃某说自己不胖”“黄某说某胖”都为真。例4.(2008-76)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 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 乙说:我估计这

14、钱肯定是丁捐的。 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 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 A【考点】 逻辑矛盾【解析】 (1)题中乙和丁所说矛盾,四人唯一的真话在这两者中,其余二人的话都假。(2)从甲的假话“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即可推出:钱是甲捐的。【小结】 快读:遇到真假变化,不必详读分清。快解:揪出逻辑矛盾,剩余真假自明;倘若真假未明,辅助假设可行。识别矛盾是找到矛盾的关键。如果不能准确地识别矛盾,那么找到矛盾就是空话。逻辑矛盾的类型有一定的量(复合矛盾、量化矛盾、模态矛盾等),全国各地试题

15、对矛盾类型的变化运用越来越灵活。备考可参考本书稍后介绍的直言命题推理、模态命题推理、矛盾律、排中律综合解析部分的有关常识和各类习题,以进一步增强对矛盾类型题的解析能力。三、确定条件多 排除做首选当试题中只给出一个确定的条件,我们就“盯住”这个条件,快速寻找与这个条件相关联的其他条件。可是,有些考题给出的确定条件有两个以上,甚至更多,这就有可能在四个选项中有不符合条件的选项。若能直观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则不必运用其他方法。只要把条件代入,并排除与条件不符的选项,就可快速找到正确答案。例1.(应届2009-34)甲、乙、丙、丁是四位天资极高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舞蹈家、画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确定其中每个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已知: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出席歌唱家的首次演出。画家曾为乙和作家画过肖像。作家正准备写一本甲的传记,他所写的丁的传记是畅销书。甲从来没有见过丙。下面哪一选项正确地描述了每个人的身份?( )A. 甲是歌唱家,乙是作家,丙是画家,丁是舞蹈家B. 甲是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