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演讲技巧)中国近代文学概论讲稿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4630663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154 大小:54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演讲技巧)中国近代文学概论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2020(演讲技巧)中国近代文学概论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2020(演讲技巧)中国近代文学概论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2020(演讲技巧)中国近代文学概论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2020(演讲技巧)中国近代文学概论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演讲技巧)中国近代文学概论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演讲技巧)中国近代文学概论讲稿(1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演讲技巧)中国近代文学概论讲稿中国近代文学概论讲稿 党月异德州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国近代文学绪论近代文学是指1840到1919年这段历史时期发生的文学现象,共80年。80年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很短暂的。但它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近代文学是三千年中国古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又酝酿着五四以后新文学的萌芽,是现代文学的胚胎和先声,它是古代旧文学向现代新文学过渡的重要阶段,是桥梁、中介。尽管它并没有产生震惊世界文坛的第一流作家和作品,但它的成就和承前启后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近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只要有先秦可以和他相提并论,没有近代文学就不可能完成从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变,所

2、以近代文学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研究的。一、近代文学发展的基本历史背景全面的危机 全面的危机,构成了近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历史背景,这种全面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民族生存危机、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和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危机。1民族生存危机。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鸦片战争,用军舰大炮轰开了中国的门户。惊醒了封建帝国的睡梦,把这个封闭已久的封建帝国拉入了开放竞争的近代世界格局。鸦片战争以后,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侵入中国,先后发生了1857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4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尽管中国人民对于外族的侵略进行了坚强不屈的斗争,但是由于

3、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些战争均以中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这些帝国主义列强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强占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勒索了上亿两的白银,取得了无视中国主权的领事裁判权,控制了中国的主要通商口岸,海关和交通线,操纵了中国的外交和内政大权。中国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民族矛盾一跃而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最强呼声,也是全民族每一个个体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这一前所来有的危机,从根本上改变了民族的生存意识,危机感与忧患感弥漫于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之中。从觉醒的先进地主阶段知识分子到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和命派无不把自己的全部力量投入到挽救民族危亡和改、命的时代洪

4、流之中。早期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如龚自珍,魏源、林则徐都怀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希望能够挽救民族危亡。林则徐主持、编撰了四州志。介绍了三十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政治,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向国人介绍世界各国的著作,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起点,而林则徐则是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到1898年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同等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决心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掀起了一个政治改良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戊戌变法。然而由于顽固派的反对,变法宣告失败,康梁流亡国外,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当维新思想家惨淡经营于新民救国运动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命派也在成长壮大之中,

5、他们以“驱逐达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决心以暴力流血的方式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新型的中华共和国,希望国家从此走向独立、自由、繁荣富强、摆脱帝国主义战役。这些都是在民族生存危机的生死关头,近代所涌现的救亡的潮流。 2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随着帝国主义入侵的加剧与深入,进一步加速了徒有其表的腐败封建社会机体的瓦解,衰落与崩溃。一次又一次的农民起义,一场又一场的政治风暴,标明社会政治危机也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如1851年的太平天国运动,1900年的义和国运动,这些运动如火如荼,极大地动摇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基础。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相交织,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严重动荡与纷扰不安。这种内外交织的危机及使

6、得封建社会无法按照传统的惯例,通过改朝换代的方式,调节自身的机能,恢复一个封建社会大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封建社会政治体制已走到它的尽头,必须要被另一种全新的社会政体所代替。孙中山领导的辛亥命,正是适应这一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发起的。3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危机。如果说,民族生存危机是以帝国主义的入侵为标志,政治危机是以封建政体失调和政治动乱为形式表现出来的话,那么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危机则是以中西文化冲突日益加剧,深化而显示出来的。发生于近代中国的中西文化冲突,是常有历史悲剧色彩的。(文化侵略)这一冲突实际上是指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冲突。这是两种具

7、有明显时代差异和根本性质不同的文化系统的冲突与交锋。两种文化的优势和劣势是不言而喻的。中国所面临的是一个在各方面都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如双尾马泰西诸戏剧记)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过去虽然也曾不断发生变化,甚至产生过激烈的学派之争,但其神圣的权威性。作为社会指导思想的崇高地位,很少发生动摇。现在面对比它前进一个历史阶段的西方文化,却成为被重新审视的对象了。梁启超描写了这种情况说,过去学者好像生活于暗室中。不知室外还有什么,现在忽然开了一个洞穴,所见都是前所未知的东西。于是对外求索之余日炽,对内厌弃之情日烈,于是以其极幼稚“西学”“智识”“向于正统派公然举叛旗矣”。(清

8、代学术概论二十)人们在中学与西学的对比中,对各自的短长看得越来越清晰,传统文化的神圣光环也就渐渐失色,独尊的地位从根本上动摇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重危机。这种危机主要是指,传统文化既缺乏内部的更新机制,压抑母体文化中的活跃因子,又无力扭转民族所面临的危机处境。但是危机本身便可能孕育着转机。“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这一战略口号所包含的价值取向,为处于困境中的中国文化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与出路。大要而言,对于西方文化的学习,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第一是“道器论”的阶段。学习西方的技术。无论是被誉为首先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林则徐,魏源等先驱者,还是道光皇帝,他们所关注的只是

9、先进的西方技术,认为西方所凭借的只是这种技术性的“器”,而根本还没有考虑到产生这种技术的社会体制,即所谓“道”的问题。他们认为只须“师夷之长技”招西洋工匠和西洋师,选精工巧匠而习之,便可以达到强国的目的。(学到外国船坚炮利)但即便是这样的见解,也遭到保守派的反对。第二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变法论阶段,借鉴西方的政治体制。这是以曾国藩、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的主要观点。随着民族危机的深化和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人们逐渐感觉到,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是不同质的东西,西方除了技术性的“器”的还有他们自成体系的“道”,开始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希望借鉴西方的政治经济体制。如张之洞在著名的“劝学篇”中,就主张“西

10、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 。但这一派人士在维护纲常名教上,仍是不肯动摇的。甲午战争以后,这种变法论愈加高涨。第三是以进化论为中心的:命论阶段西方文化思想的大规模输入。这一时期进一步从文化思想上感觉不足,体悟到不可能以旧心理运用新制度,要求人们思想的觉醒。戊戌变法失败后,人们对清王朝完全失去信任,这个政权本身也摇摇欲坠。而这时期由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表述的进化论观点,在中国知识界引起了石破天惊般的巨大反响,此外,西方的民权、民主等思想论也不断被更多的所接受。因此,倡言“命”的理论日益风行。这种“命论”的核心是主张历史在不断的变中进步,认为命是:“天演之公例”。(邹容命军)而命的目标是西方式的共和国。

11、因此传统文化这时受到更多的否定。总之中国文化为更新自己的机制,摆脱封闭、僵化危机的困境,开始了艰难痛苦的跋涉。二、近代文学的分期1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时期近代文学的萌生与古典文学的衰落期。(18401894)(1)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潮。在鸦片战争前夕,率先觉醒,起而揭露社会危机存在,呼唤改风雷的是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他们的出于“补天”的愿望,揭起经世致用的旗帜,自觉地把目光转向社会现实。他们的诗文,充溢着锐利而深刻的社会批判思想,弥漫着深沉而灼人的忧患意识,也不乏带有几分书生意气的“匡国”韬略 。他们声气相求,互为犄角,成为鸦片战争前夕时代的精灵和思想界的先驱。在龚

12、自珍的诗文中,还透露出具有反封建色彩的个性解放的呐喊。这种呐喊虽然还显得孱弱,但它如同天边的一些曙光,人们带来黎明即将到来的希望。(2)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潮。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一连串失败,把沉醉在封建帝国梦中的国人惊醒。龚自珍(1815尊隐)等思想先驱者诗文中所传达的忧患意识,逐渐扩展成为全民族的危机意识,而整个中华民族所进行的反抗侵略的斗争,也自然成为文学所反映的主题。张维屏、张际亮、陆嵩、朱琦、魏源、林则徐等作家,汇成了这一时期的爱国诗潮。他们面对血与火的社会现实,热情歌颂爱国将领与人民群众的抗英斗争与牺牲精神。抨击清政府及军队的腐败,揭露侵略者暴行。(3 )太平天国时期的命诗文。太平天

13、国的领袖们提倡“文以纪实”“朴实明晓”的文风,他们的诗文都直接为命斗争服务,但艺术上比较粗糙。(4) 复古思潮。太平天国命失败后,清王朝对政治和文化加强了控制。曾国藩、李鸿章大力提倡程朱理学,掀起了一股复古风,于是出现了宋诗运动和桐城古文的中兴。这时期在小说领域中,攻击农民起义的荡寇志和颂扬封建礼法的儿女英雄传以及充满封建糟粕的狭义公案小说和狭邪小说则风行一时。18401894,是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内,时代风云的急骤变幻,打乱了封建士大天悠闲从容的步伐,文学开始从神韵,格调性灵的审美时尚中挣脱出来,去反映现实生活。愤怒与抗争成为文学的主题,悲壮与苍凉成为文学的主导风格。但

14、总从体上讲,这五十余年文学的发展,仍是在中国古典文学的轨道上运行。以上诸种变化,不过是古典文学在战争与动乱时期所作出的自身调整,这个时期的文学尚未明显地表现出引人注目的近代色彩,龚自珍对人的尊严及个性解放的呼唤,在这半个世纪中,少有知音与响应者;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度成烈,还使人留恋忘返。宋诗桐城古文的旗帜下,仍徘徊着苦苦寻觅的文人。明清小说戏曲虽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但人们却仍把诗、文视为文学正宗。2.从甲午战争到辛亥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时期) 18941905近代文学的形成与飞跃期。 甲午战争的惨败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思想家把政治热情转移到以新民为核心的思想启蒙

15、运动。文学因其具有左右人心的:“不可思议”之力,而被认为是新民救国的最好途径。作为整个新民救国运动领袖人物的梁启超,相继打出诗界命,文界命,小说戏曲界命的旗帜。梁启超为诸种文体命所设置的目标,很大程度上是以西欧、日本资产资产阶级近代文学的范型为依据的,在维新思想家,文学家的种种努力下,终于动摇了传统文化的根基,新的文学观念,新的文学形态,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纷纷呈现,给文坛带来了空前未有的喧嚣与骚动。1 创新求奇,不依傍古人渐成为新的文学风尚。随着进化论的引进,人们开始以进化的观点看待中外文学史的递进。2 文学重在表现人之情感的观念被普遍接受。如严复,夏曾佑1897年合作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文章

16、把人和人性看作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而人性的共同点在于“崇拜英雄”“系情男女”中国的古典小说戏曲之所以经久不衰,为人所喜爱的程度远远超出圣经贤传及一般史书,关键在于反映了“英雄”“男女”这些普遍的人性,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另外,梁启超,也都认同文学的情感表现说,这种对文学特质的认识,已接近西方近代关于文学的理念。是对传统“文以载道”的反叛。3小说、戏曲被引进文学的殿堂。梁启超改变了诗文被视为正宗而小说戏曲往往不被人看重的传统文学观念。小说被视为“文学之最上乘”。随着小说地位的提高,各种小说刊物与新小说如雨后春笋,令人目不暇接。政治问题小说,社会谴责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品种繁富,形式多样,给文学界常来异常喧闹的热烈气氛。小说堂而皇之地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巨大家族,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