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项目管理)文化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4629614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81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项目管理)文化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2020(项目管理)文化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2020(项目管理)文化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2020(项目管理)文化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2020(项目管理)文化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项目管理)文化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项目管理)文化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管理)文化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文化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总 论1.1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文化体育馆建设地点:*东山开发区,霞阳路东侧1.2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文体局办公地址:*井冈中路XX号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湖南盛龙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1.4研究依据及范围1.4.1研究依据(1)关于编制*文化体育馆工程项目的咨询服务协议书;(2)*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5)*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6)湖南省*城市防洪规划报告;(7)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

2、的决定;(8)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9)XX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的文化体育馆建筑设计方案;(10)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规程、规范、标准和定额;(11)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1.4.2研究范围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法规、政策和规范,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以及场馆工程的总图规划、主要工程技术方案、环保及节能、配套设施、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风险分析等进行分析研究,供建设单位和项目审批部门决策参考。1.5项目概况1.5.1建设规模与内容(1)建设内容项目建设按乙级体育馆标准建设。其主要内容为:可容纳3000席观众的主体育馆、四

3、泳道室内游泳训练馆、900座室外八泳道游泳池及与场馆比赛配套使用的管理中心、动力中心、新闻中心等。(2)建设规模项目总建筑面积13339.5,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581.5,地下建筑面积1758。1.5.2主要建设条件项目选址于*东山开发区,霞阳路东侧。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该地块规划为城市文化体育、居住用地。建设用地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已取得*规划部门的认可,项目建设用地有保证。拟建场址位处城市核心城区,城市主干道从旁边经过,交通便利,水、电、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已敷设到了距建设用地场址边沿约20m处,城市公用配套设施条件较好。1.5.3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估算总投资4998万元,其中:建设投

4、资4948万元,流动资金为50万元。建设投资构成:建安工程4197万元,其他工程费用516万元,基本预备费235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全部由*财政安排。1.5.4进度计划项目建设期26个月。2010年11月动工兴建,2012年12月底以前竣工。1.5.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 据备注1征地面积含代征道路及水渠7025.52用地面积3建筑面积3.1地上建筑面积3.2地下建筑面积4建筑基底面积5建筑密度%6容积率7绿地率%8停车位数量辆9层数地下一层,地上两层10项目总投资万元10.1建设投资万元10.2流动资金万元5011劳动定员人252 项目背景与建设

5、的必要性2.1项目背景2.1.1*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湘粤赣交汇地区,是湖南省的“东南门户”和长株潭经济示范区的后花园。距省会长沙295、距株洲市250、衡阳市210,距江西省井冈山市80。*既是湘、赣、粤三省之间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联结东西,贯穿南北交通的要冲。*原名酃县,因“邑有圣陵”炎帝陵,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全县面积2030平方公里,辖6镇9乡1农场,人口20万。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7亿元,财政收入2.6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02元;

6、实现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5.06亿元,上缴税收3314万元。*的交通十分方便,衡炎高速已建成通车,国道G106全面改造,炎睦高速、炎陵高速、炎汝高速、衡茶吉铁路等重点工程全面铺开。建成通畅工程68.6公里、断头公路11.6公里、渡改桥4座。*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确定的城市性质定位为长株潭都市区以山水园林为特色的次中心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大众最喜爱的湖南旅游目的地、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湘赣边境的现代物流中心。按照城市规划,到2015年城区人口规模将达到5万人,建成区面积规模达到4km2。到2020年,市区人口规模为8万人,建成区面积规模达到7km2。规划期

7、末,全市人口将达到2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达5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00元。2.1.2*体育设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炎陵人民具有热爱体育、关心体育、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的好传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炎陵的体育工作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在省内外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是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卫生县城、省“县域文化建设基地”和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虽然*体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县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却十分滞后。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要与现状体育基础设施不相适应,尤其是多功能、高档次公共体育活动设施缺乏,不能满足人们多层次的体育活动需要。*体育设施及其分布如下表:运动场体育馆训

8、练房小运动场固定看台灯光球场篮球场游泳池排球场轮滑场体操训练场总计体育系统工矿系统农业系统学校中专1112中学173171737小学484896其它系统166合计1834817218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的体育基础设施绝大多数是分布在学校里,而县体育系统、工矿系统都没有。而学校系统的体育设施一般不对外开放,供市民使用的公共体育设施非常缺乏。学校系统的体育设施标准和档次也差距较大,示范性学校一般较好,其他学校相对较差。从横向比较上看,*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与省内同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市(县)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与*在湖南省的地位极不相称。2.1.3项目提出的过程体育基础设施是城市体育

9、事业发展和人们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却相对滞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与现状文化基础设施不相适应,尤其是多功能、高档次公共体育活动设施缺乏,不能满足人们多层次的体育活动需要。同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包括体育活动设施在内的公益设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支持,以达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一直以来,*委、县政府就十分重视大众体育活动,每年都会举办全民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并多次组织参加全国、省和市级运动会。2005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兴建*文化体育馆,并专门召开

10、了两个专题会议,讨论了*宣传文化体育中心筹建工作方案,并督促县建设局作好城市规划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县发改局以炎发改发200560号文件批复了该项目立项,选址在东山开发区,霞阳路东侧,规划用地15亩,拟建400m跑道田径场、体育馆、游泳馆、室外标准游泳池、带看台灯光球场、射击场、体育运动学校等体育设施。之后,先后建起了游泳馆、简易的田径场和一所体育运动学校。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文化体育馆的开发建设工作进展缓慢。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尽快建设一座多功能、高品位的文化体育广场,一直是市政府的设想和广大市民的愿望。因此,2006年,*委、县政府从“以人为本”出发,从“发展体育运动,

11、增强人民体质”出发,把建设*文化体育馆作为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2009年7月,*文化体育局又向*委、县政府提交建设炎陵文化体育馆的报告,并得到县政府的指批准,重新调整建设方案,县发改局对此项目作了立项调整批复,县文体局承诺于2010年正式起动工程建设,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项目目标。为此,*文体局委托湖南盛龙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开展项目前期研究工作,编制*文化体育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是落实*委、县政府关于发展体育事业,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文化体育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群众性体育活

12、动蓬勃开展,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体育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但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民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体育设施还相当缺乏,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在满足群众开展体育锻炼的需要方面还有较大差距,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广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够多,全民健身工作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政府为进一步增强人民体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快实施文化体育馆建设,以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发展群众体育,

13、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2.2.2适应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生活的需要体育基础设施是城市体育事业发展和人们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体育设施建设是发展体育事业的物质基础。人们从事体育锻炼和体育竞技都离不开必要的体育活动设施和场所。目前,*的群众体育设施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从档次上都难以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建设*文化体育馆,有利于加强地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地方体育活动的开展,活跃地方体育事业,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要求的需要。2.2.3改善全县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布局的需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未来县级体育中心将布置在东山开发区一带,占地约20亩,建成后将成为县一级重要的综合体育运动中心,创造竞技体育运动、全民健身运动和日常使用经营的良性循环,并将炎陵文体体育馆用地规划成为以市民休憩为主的体育文化广场。而城市规划东山开发区为城市核心区,未来重要的居住、商业和服务中心。因此,*政府为了合理布局地方体育基础设施,决定在东山开发区建设一座体育馆,以满足市民对体育运动场所的需求。同时,建设具有标志性特征的高标准、多功能的体育场馆,在满足人们的体育和健身活动需求的同时,将对城市品位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