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与环境知识体系完整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623293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稳态与环境知识体系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稳态与环境知识体系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稳态与环境知识体系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稳态与环境知识体系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稳态与环境知识体系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稳态与环境知识体系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稳态与环境知识体系完整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知识体系第一章 人体的环境与稳态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调节机制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参与调节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质: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其大小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血浆渗透压为770kPa 实例: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 血浆蛋白减少毛细血管破裂淋巴回流受阻酸碱度:与血浆中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等缓冲对有关血浆Ph为7.357.45温度: 人体细胞温

2、度一般在37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内环境)构成及关系血浆 组织液 淋巴成分:水蛋白质无机盐其他物质区别: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消化道、呼吸道、尿道中的液体;细胞内的液体;血细胞、血红蛋白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电位:K离

3、子外流 外正负 动作电位:Na离子流 外负正 局部电流: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膜外电流:未兴奋区兴奋区,膜电流:兴奋区未兴奋区 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膜和突触后膜 兴奋传递过程:突触小泡(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传导中的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传递方向: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

4、呼吸、心跳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5、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书写中枢(W区):此区发生障碍,病人表现为 不能写字 。视觉语言中枢(V区):此区发生障碍,病人表现为 看不懂 。运动语言中枢(S区):此区发生障碍,病人表现为 不能讲话 。听觉语言中枢(H区):此区发生障碍,病人表现为 听不懂 6、神经的分级调节 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例如排尿中枢在脊髓,但受大脑调控)二、激素调节1、 激素调节:由分泌器官

5、(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2、 人体主要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分泌腺激素主要功能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促性腺激素维持性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维持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新代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加速体物质氧化分解。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加速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增强心脏活动,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

6、主要是睾丸雄性激素分别促进雄、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激发和维持各自第二性征;雌性激素还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主要是卵巢雌性激素3、血糖调节 正常值:0.81.2gL 关于尿糖的测定:将尿液与斐林试剂在试管混合后,溶液呈蓝色。沸水浴处理后,如溶液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则可判定该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血糖过高: 高血糖(空腹高于130 mg/dL) 糖尿(高于160 mg/dL180mg/dL) 糖尿病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 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

7、蛋白质等血糖降低增加去路减少来源胰岛素升高时降低时血糖下丘脑有关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作用于胰岛A细胞作用于肾上腺1.促进氧化分解2.促进合成糖原3.促进转化成非糖物质1.抑制肝糖原分解2.抑制非糖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增加来源1.促进肝糖原分解2.促进非糖物质转化血糖升高血糖平衡3、激素间的作用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4、激素分泌量的调节: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垂 体细胞代谢

8、反馈调节5、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 体液传送 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容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 较缓慢作用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 比较长3、 体温调节(1)当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由 神经调节 和 体液调节 双重调节完成;在外界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体温时,仅由 神经 调节完成。(2)体温恒定是 产热量 和 散热量动态平衡的结果,所以 产热量寒冷时大于炎热时,散热量寒冷时大于

9、炎热时。(3)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二者协同作用减少散热皮肤冷觉感受器寒冷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炎热刺激皮肤温觉感受器增加产热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增加散热4、水盐调节()()(+)(+)(-)释放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补充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1)水盐平衡调节过程既有 神经 调节,也有 神经体液 调节。(2)水盐平衡也是受到 神经 和体液双重调节的。抗利尿激素是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

10、,是由 下丘脑 合成,然后储存于垂体后叶,再由 垂体后叶 释放出来。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不少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四、免疫调节1、 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 吞噬细胞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如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B细胞起作用) 细胞免疫(T细胞起作用

11、) 3、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 异的细胞、组织)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于血液,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4、体液免疫过程(如细菌)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 吞噬细胞消化5、细胞免疫过程(如病毒)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被抗体消灭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记忆T细胞 效应 T细胞 作用于靶细胞吞噬细胞和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作用。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6、免疫失调

12、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 : 艾滋病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第三章 植物激素的调节其他植物激素种类及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例如:2,4D 萘乙酸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不同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实例:顶端优势生理作用:a促进植物生长b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c促进果实发育d防止落花落果同一植物敏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