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制-医学微生物学(2009年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622336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制-医学微生物学(2009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制-医学微生物学(2009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制-医学微生物学(2009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制-医学微生物学(2009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制-医学微生物学(2009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制-医学微生物学(2009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制-医学微生物学(2009年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专业: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66(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30学时),3.5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医学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以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的一门科学。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是基础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等学科有着广泛联系,为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超敏感反应性疾病、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2、。同时,也可运用所学知识直接为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保护人民健康服务。通过学习,掌握微生物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熟悉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微生物各部结构的化学组成;掌握细菌的代谢和生长繁殖、病毒的复制;熟悉细菌的变异现象、机理和实际意义;掌握病原微生物致病的物质基础,宿主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抗感染免疫的机理,熟悉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结局。熟悉感染性疾病的检查、诊断与防治原则。本大纲包括医学微生物学过程中所必须的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教材内容包括细菌学(含细菌学总论和各论),真菌学和病毒学(含病毒学总论和各论)。讲授方法分理论课和实验课两种教学方式,理论课讲

3、授基础理论,实验课要求学生以掌握基本技能为主:掌握微生物形态学常用的检查方法;掌握标本的采集和送检的原则;熟悉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方法;了解病毒培养技术;熟悉常用血清学实验技术及检验程序;掌握无菌操作技术。二、理论课教学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 学时分配 0.5学时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熟悉:微生物的分类和微生物学的含义。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第一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 学时分配1.5学时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掌握:细菌测量单位和细菌的基本形态。熟悉:细菌的排列方式。了解:细菌的大小。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掌握:细胞壁肽聚糖的结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意义;

4、细胞质内的核糖体,质粒,胞质颗粒在医学上的意义;荚膜的概念和功能;鞭毛的概念和功能;菌毛的定义、种类和功能;芽胞的概念,形成条件和功能。熟悉: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细胞壁的功能;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核质的功能;荚膜的化学组成、形成条件。了解:细菌L型的培养;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中介体的概念;鞭毛菌的分类;芽胞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繁殖体的概念。第三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 (了解)第四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掌握:细菌的营养类型(自养菌和异养菌);细菌生长的必备条件;细菌生长最适的pH及病原菌的生长温度;根据代谢时对氧的需要,将细菌分为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专

5、性厌氧菌;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的规律。熟悉:细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和细菌个体生长的方式和代时。了解:细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及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第五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掌握: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熟悉: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尿素酶试验在细菌学诊断上的应用。了解:细菌能量代谢的特点;VP试验、甲基红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在细菌学诊断上的应用。第六节 细菌的形态检查和人工培养掌握:细菌形态染色标本检查法的种类;革兰染色法及其意义;培养基的含义和种类。熟悉:细菌在培养基的生长情况;菌落的类型了解:非染色标本检查法和培养细菌的方法。第七节 细菌的分类熟悉:种、属、型、株

6、的概念;细菌的拉丁双命名法。了解:细菌的分类原则与层次。第二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学时分配 1.5学时掌握:细菌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质粒的概念;噬菌体的概念和主要生物性状(形态、结构);毒性噬菌体的概念;温和噬菌体的概念;温和噬菌体的溶原性和溶菌性周期;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的方式;转化的概念;接合的概念;耐药质粒的组成及接合与耐药性的关系;转导的概念;溶原性转换的概念。熟悉: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和菌落变异);质粒的分类;毒性噬菌体在敏感菌内的增殖过程;突变的概念;转化的过程;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的过程。了解:细菌染色体和细菌遗传变异的关系;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噬菌

7、体的抗原性、抵抗力;噬菌体的应用;转位因子的组成、分类;基因突变的类型、诱变剂;与基因转移和重组有关的因素;回复突变和抑制突变; F质粒、R质粒、Col质粒、毒力质粒等;原生质体融合;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三章 细菌的耐药性 学时分配 0.5学时掌握:细菌获得耐药性的遗传机制 (染色体突变和质粒介导);细菌耐药性的防治疗原则。熟悉;药物敏感试验测定的方法和结果的判断;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了解:抗菌药物的种类;细菌固有耐药性的含义;细菌耐药性的生化机制。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学时分配 2学时掌握: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 临床上常见的全身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菌血症、脓毒

8、血症和内毒血症);细菌毒力的两个表现:侵袭力有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蛋白等;细菌毒素的分类和两类毒素的区别。熟悉:病原菌、非病原菌的概念;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的概念和特点。了解:细菌毒力因子的致病作用机制。第五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学时分配 2学时掌握:病毒的概念;病毒的大小(病毒的测量单位);病毒的结构和功能;病毒干扰现象的概念;病毒灭活的概念。熟悉:病毒的形态;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与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与释放);病毒的干扰现象;病毒的异常增殖:顿挫感染和缺陷干扰颗粒的概念;了解:病毒的生长曲线;病毒的遗传与变异;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的分类。第

9、六章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学时分配 1.5学时掌握:病毒感染的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概念和举例);病毒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急性病毒感染、持续性病毒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的概念和举例;熟悉: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溶细胞型感染、稳定状态感染、细胞凋亡、病毒基因组的整合、细胞的增生与转化和包涵体的形成。 了解:病毒感染对机体的致病作用。第七章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感染 学时分配 0.5学时掌握:正常微生物群或正常菌群的概念和生理学作用;微生态失调的定义及分类;机会性致病菌的概念。熟悉: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微生态失调的诱发因素。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微生

10、态失调的防治;机会性感染。第八章 抗感染免疫 学时分配 1学时掌握:抗细菌感染免疫的免疫屏障(上皮层与微生物屛障、粘膜免疫系统和内屏障);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后果;抗胞外菌和胞内菌的免疫作用的特点;干扰素的概念、种类。熟悉:吞噬细胞的杀菌机制;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机制;对病毒抗原的递呈方式(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中和性抗体的概念和作用机制。了解:细胞免疫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以及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NK细胞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第九章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查方法 学时分配 1学时掌握:细菌病毒标本的采集和送检的原则;检测活病毒的的方法(细胞培养、鸡胚接种和动物接种)。熟悉:致病菌的检验程序

11、;病毒血清学检查的方法。了解:病毒的其他检测法第十章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防治原则 学时分配 1学时掌握: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含义;干热灭菌法:焚烧、烧灼、干烤;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通蒸气消毒法、间歇蒸气灭菌法、加压蒸气灭菌法;滤过除菌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人工免疫的概念、人工主动免疫的用途及其常用的生物制剂;人工被动免疫的用途及其常用的生物制剂熟悉: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了解:物理消毒灭菌法的种类;干热灭菌法与湿热灭菌法效力的比较;电磁波辐射杀菌法:紫外线的杀菌机理及应用范围;电离辐射;超声波杀菌、干燥与低温抑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消毒剂种类、杀菌机理和应用。第十一章 微生物基

12、因组学 (自学)第十二章 生物安全 (自学)第十三章 球菌 学时分配:2.5 学时掌握:葡萄球菌属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葡萄球菌属的致病物质、葡萄球菌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链球菌属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及分类、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A群链球菌所致疾病、ASO试验;肺炎链球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的形态、培养、抵抗力、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熟悉:葡萄球菌属的分类。了解:葡萄球菌属的抵抗力、免疫性、防治原则、耐药株问题;链球菌的抵抗力、防治原则;肺炎链球菌的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多价荚膜多糖菌苗;脑膜炎奈瑟菌和淋

13、病奈瑟菌的免疫性、防治原则。第十四章 肠杆菌科 学时分配:1.5学时掌握:志贺菌属的抗原构造、分类、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沙门菌属培养、生化反应、抗原构造、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肥达试验、带菌者的检出与意义、防治原则。熟悉: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类型与致病特点。了解:肠杆菌科的通性: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变异;志贺菌属的免疫性、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耐药性问题、菌苗预防问题);沙门菌属的免疫性;克雷伯菌属中的肺炎克氏菌的致病性;变形杆菌属的抗原构造与分型、致病性。第十五章 弧菌属 学时分配:0.5学时掌握:霍乱弧菌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14、微生物学检查法、预防原则;掌握副溶血性弧菌的嗜盐性、神奈川试验。了解:霍乱弧菌的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免疫性;副溶血性弧菌的形态、培养、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防治原则。第十六章 螺杆菌属和弯曲菌属 (自学)第十七章 分枝杆菌属 学时分配:1.5 学时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机理、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与用途、微生物学检查法、卡介苗预防;麻风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致病特点。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与变态反应关系。了解:分枝杆菌属的通性与分类;结核分枝杆菌的生化反应、变异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组、致病性;麻风分枝杆菌的实验动物、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第十

15、八章 厌氧性细菌 学时分配:1.5 学时掌握:厌氧菌的分类;破伤风梭菌的形态特性、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物质及其致病机理、类毒素与抗毒素的应用;产气荚膜梭菌的形态结构、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肉毒梭菌的抵抗力、毒素分型、致病机理、所致疾病。熟悉:产气荚膜梭菌的防治原则;无芽胞厌氧菌致病的条件、学时分配:感染特征、微生物学检查法。了解:厌氧菌的分布;破伤风梭菌的生化反应、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产气荚膜梭菌的培养特性、微生物学检查法;肉毒梭菌的形态培养、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艰难梭菌的致病性;无芽胞厌氧菌的常见菌属、所致疾病、防治原则。第十九章 棒状杆菌属 学时分配:0.5 学时掌握: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特异性类毒素预防和抗毒素治疗或紧急预防。了解:锡克试验、微生物学检查法;其他棒状杆菌。第二十章 医学相关的其他细菌 学时分配:1.5 学时掌握:布鲁菌属的种类、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鼠疫杆菌的形态特性、致病物质、特异性菌苗预防;炭疽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致病物质。熟悉:鼠疫临床类型、炭疽临床类型。了解:布鲁菌属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