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1从闪电谈起教师用书沪科版选修1-1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615319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1从闪电谈起教师用书沪科版选修1-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1从闪电谈起教师用书沪科版选修1-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1从闪电谈起教师用书沪科版选修1-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1从闪电谈起教师用书沪科版选修1-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1从闪电谈起教师用书沪科版选修1-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1从闪电谈起教师用书沪科版选修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1从闪电谈起教师用书沪科版选修1-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从闪电谈起课标导思1.理解摩擦起电的本质和特点(重点)2知道感应起电现象3理解电荷守恒定律,能用定律解释起电现象(难点)4知道闪电的本质.一、静电现象的发现1对摩擦玻璃起电的理解:电不能因摩擦而创生,而只是从摩擦物转移到玻璃管,摩擦物失去的电与玻璃管获得的电严格相同2感应起电:用带电体靠近绝缘导体,使绝缘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二、电荷守恒规律1起电的实质:物体的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中的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去,该物体呈现正电,另一物体呈现负电所以,带电是由于电子的转移产生的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

2、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三、推动电学研究的科技发明1摩擦起电机大约在1650年,德国的盖里克发明了第一台能产生大量电荷的摩擦起电机2莱顿瓶在1745年至1746年,物理学家克莱斯特和荷兰莱顿大学的穆欣布罗克同时发明了一种贮存电的装置莱顿瓶摩擦起电机和莱顿瓶的发明,解决了如何获得大量电荷和有效地贮存电荷的难题,为进一步研究电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手段四、尖端放电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越是尖突的部分,电荷密度越大,也越容易放电,这称为尖端放电五、富兰克林统一天电与地电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做了一次风筝实验,证明摩擦起电所获电的性质和天

3、空中的闪电是同样的.一、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1摩擦起电(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个不同种的物体相互摩擦,其中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获得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由于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摩擦过程中由于摩擦力做功,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弱的原子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强的原子获得电子而带负电,且两个物体带等量的正、负电荷(3)摩擦起电的本质: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这些电子而带负电即摩擦起电是物体间电荷的转移引起的2感应起电(1)用带电的物体靠近没有带电的物体,也能使没有带电的物体带电例如,将一个带电的物

4、体靠近一个原来没有带电的金属导体,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就会发生移动,从而在导体表面出现“感应电荷”(2)感应起电时,原来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同时感应出等量的异种电荷,且靠近带电体一端感应出的电荷与带电体带的电荷是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一端感应出的电荷与带电体带的电荷是同种电荷(3)感应起电的本质: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即物体中发生电荷的转移【特别提醒】1.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的不同是前者没有接触而只是靠近,后者必须直接接触.2.感应起电过程只是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使导体两端显出不同电性,而实质上导体仍不带电,导体上正负电荷的数目仍然

5、相等.3接触起电(1)用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去接触另一个带电的物体,带电物体的净电荷的一部分就会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2)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发生接触时,同种电荷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再平分;两个导体球分离后,各带等量的同种电荷(恰好中和时,两导体球都不带电)(3)接触带电的本质: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电荷的转移【深化探究】感应起电能使物体带电,你认为对使用的物体应有怎样的要求?这种方式能使绝缘体带电吗?提示:感应起电中要使物体带电,物体内的电荷必须能自由移动,在带电体的作用下,电荷向两端集聚,因此,物体应是导体.而绝缘体内部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所以不能用感应

6、的方法起电,一般可以用接触或摩擦的方式使其带电.二、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在不同物体或物体不同部分间的转移当一个物体得到电荷时,其他物体失去电荷;它所得到的电荷就是其它物体失去的电荷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是不改变的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一、认识静电现象(多选)原来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 C,丙物体带电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22940000】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导析】(1)相互摩擦后两物体带等量异种电荷(2)完全相同的两个物体接触后带等量的同种电荷【解析】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即都没有净电荷,甲、乙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而带1.61015 C的正电荷,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 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荷为1.61015 C81016 C81016 C,故A、D正确【答

8、案】AD(1)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均满足电荷守恒定律.(2)只有完全相同的导体球接触后等分总电量.1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靠近一个塑料小球时()A若塑料小球被硬橡胶棒吸引,说明塑料小球必定带正电B若塑料小球被硬橡胶棒吸引,说明塑料小球必定带负电C若塑料小球被硬橡胶棒排斥,说明塑料小球必定带正电D若塑料小球被硬橡胶棒排斥,说明塑料小球必定带负电【解析】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荷,塑料小球被吸引时,塑料小球可能不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也可能带正电,但塑料小球如果被排斥,则小球必定带电,且与橡胶棒带同种电荷【答案】D二、感应起电(多选)如图111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

9、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图111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再把两球分开D棒的带电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导析】理解感应起电的实质是不带电的导体在带电体电荷的作用下,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从而使导体两端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解析】带电棒靠近两导体球时,会在甲球感应出异种电荷,乙球聚集同种电荷此时若先分开甲、乙,再拿走棒,甲带与带电棒电性相反的电荷,乙带与之相同的电荷;若先移走带电棒,甲、乙两球将呈电中性,再分开甲、乙两球,两球都不带电,故选项A对,选项B错将带电棒与两球接触,带电棒上的电荷将

10、转移到两球上,分开后两球带与带电棒同种性质的电荷,故选项C对【答案】AC感应起电注意的问题分析此类问题时,一定注意将导体分开和移走带电体的先后顺序,二者是不同的2如图112所示,将不带电的导体A、B接触后去靠近带正电的带电体C,由于静电感应,导体A、B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这时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则A、B两导体分别带上了_、_电荷图112【解析】在带电体C的正电荷作用下,导体AB上的电子做定向移动,使得A端得到电子带负电,B端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若先把A、B分开,再移去C,A端的电子无法再转移回B端,使A导体带上负电,B导体带上正电【答案】负正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带电的导体

11、靠近一个带电体,导体两端就会带等量异号电荷B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C摩擦起电的过程中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D玻璃棒与任何物体摩擦后均会带上正电荷【解析】根据静电感应的规律可知,A项正确;由物质的电结构可以否定B选项;起电的过程就是得失电子的过程,C对;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带正电,与其他物体摩擦就不一定了,D错【答案】AC2(多选)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个部分D感应

12、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两物体互相摩擦时,束缚不紧的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感应起电的实质: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靠近导体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的另一端带同种电荷,即电荷在物体不同部分之间的转移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不能被创生选项B、C正确【答案】BC3如图113所示,当将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图113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带负电的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

13、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解析】导体内能够移动的是自由电子,C带正电,导体中自由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答案】B4如图114所示,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导学号:22940001】图114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负电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两端都带正电或负电【解析】由于静电感应,导体MN两端分别感应出等量的异种电荷,靠近带电体的M端带上正电,远离带电体的N端带上负

14、电,两端的金属验电箔都会张开【答案】C5(多选)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大量物质组成的,常见的物体通常表现电中性,也就是说物体并没有带电,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因为()A组成物体的物质中根本就没有电荷B物体中包含有大量的电荷,但是没有净电荷C组成物体的物质中正、负电荷一样多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构成物质的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核的正电荷量与周围电子的负电荷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外表现为电中性,则A错;当包含物质的正电荷总量同负电荷总量不相等时,其电荷中和后多余的部分叫净电荷,若物体没带电,则正、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没有净电荷,则B,C正确【答案】BC学业达标测评(一)

15、 (建议用时:45分钟)1下列关于带电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一定能起电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D自然界中的电荷总量不变【解析】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会失去电子因而带正电,但玻璃棒与其他物体摩擦后不一定总是失去电子,因而不能确定其电性,同理也无法确定橡胶棒的电性,故A错;并不是任意两个物体之间摩擦时都能起电,故B错;物体如果原来带正电,得到电子后,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故C错;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D对,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2(多选)下列关于物质的电结构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