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汽车行业)客车电器系统设计手册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4608662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汽车行业)客车电器系统设计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20(汽车行业)客车电器系统设计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2020(汽车行业)客车电器系统设计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2020(汽车行业)客车电器系统设计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2020(汽车行业)客车电器系统设计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汽车行业)客车电器系统设计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汽车行业)客车电器系统设计手册(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行业)客车电器系统设计手册电器系统设计手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器系统设计流程。本标准适用于电器系统设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QC/T 73-1993 汽车电气设备产品型号编制方法QC/T 413-1999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29106-2004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C/

2、T 265-2004 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GB 13094-199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QC/T 420-1999 汽车用熔断器QC/T 220-1996 汽车用易熔线GB 4785-1998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 4094-1999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B 15082-1999 汽车车速表GB 18655-2002 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 9744-1997 载重轮胎GB/T 19056 汽车行驶记录仪Q/ZKJS04040211-2002 电瓶线型号编制、描述、采购技术标准Q/ZKJS04040302-2003 翘板开关型号编制

3、、描述、采购通则3 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GB/T 5337-1985标准中的符合、代号、术语适用于本标准。4 设计准则4.1 应满足的安全、环保和其它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GB 7258-2004标准中对车辆外围灯具配光性能的要求、对车速表的要求、对行车记录仪的要求、对ABS系统的要求、对线路可靠性的要求等。4.2 应满足的功能要求(1)、根据车型配置要求,确定整车电器件的配置,并了解每个电器件的接线原理及功能;(2)、了解各操纵件的档位及接线位置;(3)、设计出整车电气原理图、电器盒原理图及接线位置图;(4)、确定各电器元件的安装位置;(5)、根据原理图及电器件的安装位置设计出整车线束图、整

4、车电器系统物料BOM等相关资料。 4.3 应达到的性能要求(1)、满足设计的通用性、维修方便性、可靠性、先进性等;(2)、设计过程中电器元件的安装要考虑外部环境条件的沟通和协调;(3)、线束的长度和分支的位置应满足扎线要求(分支应留100150mm的余量);(4)、保险丝、电线截面积、电线材质、插接件的选用满足使用要求:所使用导线必须满足QVR-105/JB/T8139-1995的要求;保险丝统一选用台湾吉门保险丝,在车厢之外的连接件选用AMP的防水件;(5)、水暖线束、暖风机线束、电加热除霜器线束原则上同底盘线束分开,单独安装布置;(6)、电器盒的设计要充分综合组合开关档位图及其触点功率,从

5、而确定雨刮间歇器、雨刮继电器、闪光器的型号选择和线路设计;(7)、干扰信号的预防:在电感性负载的两端并接1N4007二极管,比如:继电器线圈、门泵电磁阀等的两端并接1N4007二极管;(8)、发电机的抛负载保护:在电源总开关的控制端并接受发电机控制的保护回路;(9)、组合仪表各参数的确定要充分综合边界条件,包括:发动机工作状态、变速箱参数、轮胎规格、飞轮齿数、发电机结构、主动轮结构、油箱结构、各传感器的参数等;(10)、车速表传感器、水温表传感器、机油压力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高档车全部选用进口件(德国VDO产品),普档车可以选用国产件;(11)、大保险的选取:充电保险300A、150A、空调保

6、险150A、前电器盒保险150A、常火线保险选用30A。4.4 设计输入、输出要求(1)、电器系统设计从整车电气原理图开始,在导入整车电器物料BOM时终止; (2)、电器系统设计前,根据车型配置要求,确定整车电器件的配置,在了解每个电器件的接线原理及功能基础上开始设计,设计服务于:整车电气原理图、电器盒原理图、接线位置图、各电器元件的安装位置图、整车线束图、整车电器系统物料BOM等相关资料。4.5 设计过程的节点控制要求电气原理图的设计:电器系统设计前,根据车型配置要求、底盘配置要求、发动机配置要求,确定整车其它电器件的配置;根据每个电器件的接线原理及功能,先确定电器盒原理图,在确定整车所有电

7、器件原理图、接线位置图的基础上,按照各电器元件符号的要求,设计整车电气原理图。电气原理图要能全面表达整车各电器件的接线功能,是电器系统各分支模块设计的参考工具,是指导生产、指导维修的理论依据。电气原理图的评审:电器专业组内全体人员评审输出电气原理图评审建议。底盘电器系统BOM的设计:根据自制底盘配置要求、发动机配置要求,确定底盘其它电器件的配置;根据每个底盘电器件的接线原理、功能、安装位置,根据底盘线束接口规范,分别设计:底盘线束、水暖线束、ABS线束、缓速器线束、ECAS线束、电源线等底盘部分的各线束图、线束布置图;根据发动机、变速箱、气路等的接口,确定水温、机油压力、车速、转速、气压等传感

8、器的型号和发电机的型号;最后,将底盘电器的各物料导入底盘电器系统BOM中,完成底盘电器系统BOM的设计。底盘电器系统BOM的评审:电器专业组内参与底盘电器系统设计人员评审输出底盘电器系统评审建议。整车电器系统BOM的设计:根据车型配置要求、外购或自制底盘配置要求,确定整车其它电器件的配置;根据各电器件的接线原理、功能、安装位置,根据线束接口规范,分别设计:主线束、顶架线束、阅读灯线束、底盘线束(外购底盘时)等整车部分的各线束图、线束布置图;根据整车结构和要求,确定整车电器系统的各物料并导入整车电器系统BOM中,完成整车电器系统BOM的设计。整车电器系统BOM的评审:电器专业组内参与整车电器系统

9、设计人员评审输出整车电器系统评审建议。5 布置要求5.1 电器系统布置的原则(1)、电器系统布置贯穿车身和底盘,是一个内容繁多、经验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经常要和车身布置、底盘布置、配套厂家等的工作交叉、协调进行,需要设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协调能力。电器系统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电器系统的可靠性、成本、生产率以及产品的销售市场。设计时应把使用性能、可靠性放在首位,然后按照制造、修理、美观的顺序来考虑问题,使电器系统布置满足电器系统对可靠性、通用化、标准化的要求。(2)、必须满足国内有关的各种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同时为使我公司客车产品进入世界市场,设计时也应考虑到国际标准,尤其是先进工

10、业国家的有关法规,例如美国、日本及欧洲经济共同体诸国的法规。布置设计要在这些标准和法规的指导下进行。除设计图纸的绘制与标注应按有关国家标准进行外,车辆设计还应遵守与客车有关的一些标准与法规。(3)、充分考虑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和现有车辆)、产品系列化(以后变型车的要求)。由于客车的产量相对较大、品种及型号多,设计中实行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和产品系列化,可简化生产,提高工效,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配件品种,方便维修。(4)、考虑使用条件的复杂多变。为了使所设计的客车产品在全国和全世界这样的广阔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提高其对复杂多变的使用条件的适应性,特别应注意热带、寒

11、带等不同的气候条件和高原、山区、丘陵、沼泽、沿海等不同的地理条件,以及燃料供应、维修能力等不同的使用条件对客车结构、性能、材料、附件等的特殊要求。例如:在热带地区要考虑装备空调、通风装置等;在寒带地区要考虑装备暖气、发动机的冷起动、燃油预热装置等;在山区则应考虑装备减速器、换气装置等。(5)、从降低制造成本考虑。在保证整车配置要求的前提下,要尽量减少零部件的品种,优化零部件的功能,提高电器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6)、按照车辆的级别、用途及法规选择各种电器系统附件;同时确定必装件与选装件。5.2 电器系统布置的内容(1)、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布置。按GB4785-1998(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

12、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并结合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第8条,具体参见附录的第25项。(2)、底盘线束、电器的布置。结合底盘结构进行合理布置,并满足GB 13094-1997(客车结构安全要求)中4.3.4、4.3.5条。由于底盘管路较多,在安装过程中,要充分注意电路、气路、油路、管路的整体化布置,分析它们走向的合理性、维修的方便性、固定的一致性。a、电路、气路、油路固定于大梁上时,电路走向布置在最上端,气路走向布置在中间,油路走向布置在最下端,三者之间走向要尽量平行,并且相邻间距保证在50-100MM左右;b、三段式内固定时,电路固定在靠近大梁侧,电路与油路之间要保证

13、有100MM以上的距离,气路、油路、电路、管路均平行布置且每个分支均单独紧固;c、电路与发动机、压缩机等活动部位连接时,要保证每个分支有200MM的活动余量;电路、车轮周边等活动部位连接时,要保证每个分支有200MM的活动余量;同时要固定牢固,以防止线束绕进活动部件;各分支布置要有一致性,用照片或样板来保证;d、电路局部分支线的固定用定位块、定位卡、小扎带固定,固定外径10以内的分支用定位块(型号DWK001),固定外径10以上的分支用定位卡(型号DWK002), 为保证固定的一致性,要用样板来定位;e、电路安装布置要避开高温(排气管、打气泵等)、易潮湿(发动机下部区域等)、易腐蚀部位(蓄电池

14、底座区域等);电路用扎带或大梁线卡固定在大梁或固定管上,紧固时,电路每350MM内要有一个固定点;过棱角处要进行保护处理,保护处理方案主要有:加波纹管、胶圈等;严禁打死弯,转弯处用圆弧过渡;f、随底盘原带的传感器保证其状态不变,只需把其与电路连接即可;需更换的传感器要正确安装,保证接触良好,工作可靠;转速表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飞轮盘外壳上,安装时 ,将其拧入直至接触飞轮齿后,再将其回拧1/21周,使传感器的前端与飞轮齿的间距为0.51.5mm,最后拧紧锁紧螺母;车速里程表传感器安装在变速箱被主齿输出轴上;机油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机油道上;水温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冷却水套内;燃油传感器安装在油箱上

15、;气压表传感器安装在前、后储气筒上;g、保证蓄电池的电桩头与电源线紧密接触,不可松动;接线桩头处涂一层凡士林以防止接头腐蚀;拆下蓄电池时,先拆搭铁线,安装蓄电池时,后装搭铁线。(3)、顶架线束、电器的布置。结合顶架结构进行合理布置,并满足GB 13094-1997(客车结构安全要求)中4.3.4条。a、顶架线束多沿着大顶骨架的左侧过线孔走线,沿着左侧司机门前立柱送至仪表台与主线束对接,其所经过的过线孔处都要用相应的穿线孔护套进行保护;阅读灯线束、铺线束、顶置空调线束多用车身线卡固定在风道内,一般沿着左侧司机门前立柱送至仪表台与主线束对接,大约每350MM内要有一个固定点;b、灯具、扬声器、电视、天线等电器件固定牢固、完好有效,不得因车辆振动而松脱、损坏、失去作用;其与顶架线束的对接插体要求连接可靠、接线正确。(4)、驾驶区线束、电器的布置。结合仪表台结构进行合理布置,并满足GB 13094-1997(客车结构安全要求)中4.3.4条。a、主线束用扎带或车身线卡固定在前风挡下框横梁上,电器盒安装在仪表台右侧靠近乘客门处;各种开关、仪表、控制面板按照仪表台的布置要求进行安装,所有开关应安装牢固,开关自如,不得因车辆的振动而自行开关,开关的位置应便于驾驶员操纵;驾驶区的过线孔处要有护套保护并涂密封胶防护;b、雨刮器、洗涤器安装按照图纸要求进行,保证刷杆运转平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