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七版血液循环精品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34608414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PPTX 页数:110 大小:4.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第七版血液循环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生理学第七版血液循环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生理学第七版血液循环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生理学第七版血液循环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生理学第七版血液循环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第七版血液循环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第七版血液循环精品(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循环各器官血管床并联关系示意图 第三节血管生理 一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弹性贮器血管 大动脉 保证连续血流 减小血压波动 2 分配血管 中动脉 将血液输送到各器官 组织 3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小动脉 微动脉 改变器官 组织的血流量 4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的起始部 控制毛细血管的关闭和开放 决定某一时间内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 8 短路血管 动 静脉吻合支 与体温调节有关 6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微V 改变毛细血管血压和体液在血管内和组织间隙内的分配情况 7 容量血管 静脉 可扩张性大 血液贮存库 5 交换血管 真毛细血管 物质交换的场所 二 血流量 血流阻力和血压 一 血流量和血流速

2、度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 与血管截面积成反比 泊肃叶定律 Poisenille slaw Q P1 P2 r4 8 L器官血流量主要取决于该器官阻力血管口径 2 层流 laminarflow 和湍流 turbulentflow 正常的血液流动呈层流 管道轴心处流速最快 周边最慢 泊肃叶定律适用于层流 湍流 血液中各质点的流动方向不一致 Reynolds公式 Re VD V血液平均流速 血液密度 血液粘滞度D血管口径 血流速度快 血管口径大 下降的情况下 Re 2000即可发生湍流 局部振动而产生杂音 二 血流阻力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 R 8 L r4 血流阻力与血管口径4次方成反比

3、 与血液粘滞度 成正比 欧姆定律 Q P R泊肃叶定律Q Pr4 8 L 决定血液粘滞度的因素 1 红细胞比容 成正比 最重要因素 2 血流切率 shearrate 相邻两层血液流速差和液层厚度的比值 牛顿液 不随切率改变的匀质液体 如血浆 非牛顿液 随切率减小而增大的液体 如血液 轴流 axialflow 血液在血管内以层流方式流动时 红cell向中轴部分移动的趋势 切率 轴流明显 4 温度 T 则 3 血管口径 d 0 2 0 3mm的微A内 血液 下降 Fahraeus Lindqvist效应 三 血压 bloodpressure 指流动着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即压强 Pa k

4、Pa 1mmHg 0 133kPa 水银检压计记录血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原理 三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 动脉血压 arterialbloodpressure 1 动脉血压的形成 1 循环系统内血液充盈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7mmHg 2 心脏射血和循环系统的外周阻力 小动脉和微动脉口径小 受神经系统调节可产生收缩 起外周阻力作用 3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2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健康青年人 收缩压 Systolicpressure 心室收缩期的中期主动脉压的最高值 为100 120mmHg 13 3 16 0kPa 舒张压 diastolicpressure 心舒末期

5、主动脉压的最低值 为60 80mmHg 8 0 10 6kPa 脉 搏 压 pulsepressure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 30 40mmHg 4 0 5 3kPa 平均动脉压 meanarterialpressure 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A血压的平均值 即舒张压 1 3脉压 为100mmHg 13 3kPa 主动脉和外周动脉的脉压 平均压 血流变化 3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 心脏搏出量 搏出量 心缩期射入动脉血量 收缩压 舒张压变化不大 脉压 2 心率 心率 心舒期缩短 心舒期大A血液向外周流出 心舒期大动脉余血量 舒张压 收缩压变化不大 脉压 一般情况下 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搏出量的

6、多少 一般情况下 舒张压的高低反映外周阻力大小 5 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比例 血压 比例适应才能维持一定的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4 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储器作用 弹性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若考虑外周阻力 则舒张压 3 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 心舒期大A血液向外周流出 心舒末期动脉余血量 舒张压 收缩压变化不大 脉压 二 动脉脉搏 Pulse 自学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 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波动而引起血管发生的搏动称脉搏 Pulse 动脉脉搏波的传播速度比血流速度快 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愈大 脉搏波的传播速度愈慢 心脏射血能力 CVP 静脉回流速度 量 CVP 四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一 静脉

7、血压 1 中心静脉压 centralvenouspressure CVP 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接近0mmHg 影响CVP的因素 临床上 通过测定中心静脉压 可指导休克 心衰 病人补液 PVP CVP 血量 全身静脉收缩微动脉舒张 2 外周静脉压 PVP 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二 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 三 静脉血流1 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占整个体循环阻力的15 2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1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充盈程度 PVP PVP与CVP的差值 静脉回心血量 如 右心衰竭 体循环淤血 颈外V怒张 肝充血肿大 下肢浮肿 左心衰竭 肺循环淤血 肺淤血水肿 2 心脏收缩力量 收缩力强 射血时心室

8、排空较完全 CVP PVP与CVP的差值 静脉回心血量 3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肌肉泵 静脉泵 肌肉运动 挤压静脉 静脉回心血量 足部V压在站立时为90mmHg 步行时为25mmHg 4 呼吸运动 呼吸泵 吸气时 胸膜腔负压 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扩张 腔静脉回流右心房 右心室心输出量 呼气时则相反 5 体位改变 重力影响 人直立时 约有400 600ml血液贮存于下肢 体位变化时 血量将在各器官中进行再分配 五 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一 微循环的组成 1 微循环迂回通路 促进物质交换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

9、细血管微静脉 2 直捷通路 thoroughfarechannel 骨骼肌中多见 使部分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进入静脉 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 3 动 静脉短路 arteriovenousshunt 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多见于皮肤和皮下组织 参于体温调节 二 毛细血管壁的结构特点 自学 全身400亿根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有效交换面积1000m2 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小 肝脏毛细血管通透性大 三 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自学 微循环的血流量与微A和微V的血压差成正比 与微循环中总的血流阻力成反比 微动脉为主 1 微循环对血流的阻力 微循环的血流量和组织的代谢活动水平相适应 血管舒缩活动 Va

10、somotion 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不断发生每分钟约5 10次的交替性收缩和舒张 受代谢产物调节 2 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四 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式 自学 1 扩散 diffusion 最主要方式 扩散速率与浓度差 毛细血管对其通透性和扩散面积成正比 与毛细血管内皮厚度成反比 大分子物质跨膜转运示意图 2 胞饮 pinocytosis 如血浆蛋白质 3 滤过和重吸收 所占比例较小但作用重要 滤过 filtration 管壁两侧静水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差异而引起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毛细血管外的移动 重吸收 reabsorption 管壁两侧静水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差异而引起液体由毛细血管外

11、向毛细血管内的移动 六 组织液的生成 90 10 一 组织液的生成 有效滤过压 effectivefiltrationpressure EFP 促进液体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力量之差 90 10 二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毛细血管血压 Pc 由毛细血管前阻力与毛细血管后阻力的比值决定 毛细血管前阻力和后阻力之比正常为5 1 若增高 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反之亦然 2 组织液胶渗压 i 如毛细血管通透性 4 组织液静水压 Pi 如淋巴回流受阻 3 血浆胶体渗透压 c 如营养不良 滤过量V EFP Kf EFP 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胶渗压 血浆胶渗压 组织液静水压 Kf为滤过系数 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滤过面

12、积有关 马来丝虫引起的晚期象皮病 与淋巴回流受阻有关 七 淋巴的生成和回流 自学 毛细淋巴管开口呈覆瓦状 有活瓣作用 组织液 包括血浆蛋白分子 可自由进入 1 组织液与淋巴管之间的压力差是淋巴生成的动力 2 淋巴生成量 120ml h或2 4L d 毛细淋巴管 集合淋巴管 管壁有平滑肌 细淋巴管 淋巴管 具瓣膜 胸导管 100ml h 右淋巴管 20ml h 静脉 一 淋巴的生成和回流 淋巴液回流带回红细胞 蛋白质和脂肪 二 淋巴的生理功能 小结 第三节血管生理一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二 血流量 血流阻力和血压三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动脉血压的形成 正常值 收缩压 舒张压 脉搏压 平均动脉压 影

13、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四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中心静脉压及其影响因素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五 微循环微循环的生理功能六 组织液的生成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有效滤过压七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掌握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中心静脉压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微循环的生理功能 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思考题 1 试分析动脉血压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2 何谓中心静脉压 正常值是多少 有何生理意义 3 试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4 人体由卧位转为直立位时 有哪些生理反应 机制是什么 5 试述微循环的组成 通路及其血流动力学 6 试述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心脏搏出量 心率 外周

14、阻力 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储器作用 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 神经调节 掌握 二 体液调节 掌握 三 局部血流调节四 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 神经调节 一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 心脏的神经支配 1 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起源于胸髓T1 5中间外侧角 心交感神经 产生 正性变时作用 positivechronotropicaction 正性变传导作用 positivedromotropicaction 正性变力作用 positiveintropicaction 节前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ACh 节后纤维

15、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NA 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 1肾上腺素能受体 1 R 窦房结细胞自律性 心率 NA 1 R 激活G蛋白 AC cAMP信号通路 cAMP 激活PKA a 增强If电流b 增强L型Ca2 通道开放c 激动肌质网上的ryanodine受体d 激动肌质网上钙泵 加速肌质网对Ca2 的摄取 降低肌钙蛋白与Ca2 的亲和力 心交感神经作用机制 收缩性 增强Ca2 内流 使房室交界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度和幅度增强 传导性 加速心肌舒张 利于心室充盈 收缩力 搏功 2 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产生 负性变时 负性变力 负性变传导作用 迷走神经 起源于延髓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 心肌壁内换元 节前

16、 节后纤维末梢均释放乙酰胆碱 ACh 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M型胆碱能受体 最大复极电位增大 收缩力 收缩性 使膜电位超极化 兴奋性 房室交界处慢反应细胞AP减小 传导性 a IKACh通道 K 外流 b 抑制4期If电流c 抑制Ca2 通道 钙内流 d 肌浆网释放Ca2 减少 心迷走神经作用机制 窦房结P细胞自律性 心率 平台期和复极期缩短 Ca2 内流 ACh M R 激活G蛋白 AC cAMP信号通路 cAMP 抑制PKA 3 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 神经肽Y 有极强的缩血管效应 血管活性肠肽 正性变力作用 舒张冠脉血管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加快心率阿片肽 降压 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平时都有一定程度的冲动发放 分别称为心交感紧张 cardiacsympathetictone 心迷走紧张 cardiacvagaltone 2 血管的神经支配 血管运动神经纤维 1 缩血管神经纤维 交感缩血管纤维 Vasoconstrictorfiber 支配体内几乎所有血管 末梢释放NA 与神经肽Y共存 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上 受体 以 受体为主 产生缩血管作用 交感缩血管紧张 vasomotorton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