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特性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1346009 上传时间:2017-06-0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特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特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特性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特性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特性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特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特性(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特性newmaker一、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带传动安装时,带必须张紧,即以一定的初拉力紧套在两个带轮上,这时传动带中的拉力相等,都为初拉力 F0(见图 78a)。 图 7-8 带传动的受力情况 a)不工作时 b)工作时当带传动工作时,由于带和带轮接触面上的摩擦力的作用,带绕入主动轮的一边被进一步拉紧,拉力由 F0 增大到 F1,这一边称为紧边;另一边则被放松,拉力由 F0 降到 F2,这一边称为松边(见图 78b)。两边拉力之差称为有效拉力,以 F 表示,即 FF1F2 (7 4) 有效拉力就是带传动所能传递的有效圆周力。它不是作用在某一固定点的集中力,而是带和带轮接触面上

2、所产生的摩擦力的总和。带传动工作时,从动轮上工作阻力矩 T2 所产生的圆周阻力 F为 F2 T2 /d2 正常工作时,有效拉力 F 和圆周阻力 F相等,在一定条件下,带和带轮接触面上所能产生的摩擦力有一极限值,即最大摩擦力(最大有效圆周力)Fmax,当 FmaxF时,带传动才能正常运转。如所需传递的圆周阻力超过这一极限值时,传动带将在带轮上打滑。 刚要开始打滑时,紧边拉力 F1 和松边拉力 F2 之间存在下列关系,即 F1F2e fa (7 5) 式中 e自然对数的底(e2.718); f带和轮缘间的摩擦系数; a传动带在带轮上的包角(rad)。 上式即为柔韧体摩擦的欧拉公式。 (7-5 )式

3、的推导: 下面以平型带为例研究带在主动轮上即将打滑时紧边拉力和松边拉力之间的关系。 假设带在工作中无弹性伸长,并忽略弯曲、离心力及带的质量的影响。 如图 79 所示,取一微段传动带 dl,以 dN 表示带轮对该微段传动带的正压力。微段传动带一端的拉力为 F,另一端的拉力为 FdF ,摩擦力为 fdN,f 为传动带与带轮间的摩擦系数(对于 V 带,用当量摩擦系数 fv, ,f 为带轮轮槽角)。则 因 da 很小,所以 sin(da/2)da/2,且略去二阶微量 dFsin(da/2),得 dN=Fda 又 取 cos(da/2)1,得 fdN=dF 或 dN=dF/f,于是可得 Fda=dF/f

4、 或 dF/F=fda 两边积分 即 F1F2e fa 如果近似地认为,传动带在工作时的总长度不变,则其紧边拉力的增加量应等于松边拉力的减少量,即 F1-F0=F0-F2 或 F1+F2=2F0 (7-6) 将式(74)代入式( 76)得 (7 7)将式(77)代入式( 75)整理后,可得到带传动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 (7 8)由式(78)可知,带传动最大有效圆周力与 F0、a 及带和带轮材质等因素有关。F0、a、f等愈大,则最大有效圆周力也愈大。其中 F0 的影响最大,直接影响到带传动的工作能力,但如 F0 过大,将使带的使用寿命缩短。所以在带传动设计时必须合理确定 F0 值。 二、带传

5、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 带是弹性体,在拉力作用下会产生弹性伸长,弹性伸长量随拉力的增减而增减。带传动在工作过程中,紧边和松边的拉力不等。当带在 A 点绕上主动轮时,带的速度 v 和主动轮的圆周速度 v1 是相等的。但在带自 A 点转到 B 点的过程中,所受拉力由 F1 逐渐降到 F2,弹性伸长量也要相应减小。这样带在主动轮上是一面随带轮前进,一面向后收缩,因此带的速度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造成两者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在从动轮上,情况正好相反,即带的速度 v 大于从动轮的圆周速度 v2,两者之间也发生相对滑动。这种由于带的弹性变形而引起的带与带轮之间的滑动,称为弹性滑动。 弹性滑动是带传动中无法避免的

6、一种正常的物理现象。由于弹性滑动的存在,使得带与带轮间产生摩擦和磨损;从动轮的圆周速度 v2 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 v1,即产生了速度损失。这种速度损失还随外载荷的变化而变化,这就使得带传动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 通常以滑动率 表示速度损失的程度,即 (7 9)一般 12%,在考虑弹性滑动的情况下,带传动的传动比为 (710 )式中 n1、n2分别为主、从动轮的转速(r/min ); d1、d2 分别为主、从动轮的基准直径 (mm)。 一般说来,并不是全部接触弧上都发生弹性滑动。接触弧分为有相对滑动(滑动弧)和无相对滑动(静弧)两部分,它们所对应的中心角,分别称为滑动角(a)和静角(a )。实

7、践证明,静弧总是发生在带进入带轮的这一边(见图 710)。带传动不传递载荷时,滑动角为零,随着载荷的增加,滑动角逐渐加大而静角逐渐减小,到滑动角等于包角而静角为零时,即弹性滑动扩大到整个接触弧时,带传动的有效圆周力达到最大值,若载荷再进一步增大,则带和带轮间将发生打滑。当带传动出现打滑时,就不能正常工作,传动失效。所以带传动在正常工作中应该避免出现打滑,即所需传递的圆周力不能大于最大有效圆周力 Fmax。 三、传动带的应力分析 传动带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三种应力 (一)紧边拉应力 s1 和松边拉应力 s2 s1F1/A (MPa ) s2=F2/A (MPa) 式中 F1、F2 紧边、松边拉力

8、(N); A带的截面积(mm2)。 (二)弯曲应力 sb 带在绕过带轮时,因弯曲而产生弯曲应力。以 V 带为例,则由材料力学可知弯曲应力为 max = + 0.003Ld 而 MEI/r,WI/y0 ,rd/2,所以 (MPa) (7 11)式中 E带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y0传动带截面的中性层至最外层的距离(mm); d带轮基准直径( mm); r中性层曲率半径(mm); I惯性距(mm4)。 由式(711)可知,带愈厚,带轮直径愈小,则带中的弯曲应力愈大。因此,带绕在小带轮上时的弯曲应力 sb1 大于绕在大带轮上时的弯曲应力 sb2。为了避免过大的弯曲应力,在设计 V 带传动时,应对

9、 V 带轮的最小基准直径 dmin 加以限制(表 73)。 表 7-3 V 带轮的最小基准直径及 V 带每米长的质量 (三)离心拉应力 sc 带在绕过带轮时作圆周运动,从而产生离心力,并在带中引起离心拉应力 sc。如图 712 所示,设带的速度为 v(m/s),取微段带 dl(m ),微段带上的离心力为 C,则 式中 q传动带每米长的质量(kg/m )。见表 73。 设离心力在传动带中引起的拉力为 Fc,取微段带 dl 为分离体,则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因 da 很小,可取 sin(da/2)da/2,则得 Fc=qv2 (N) (712) 带的速度对离心拉应力影响很大。离心力虽然只产生在带作圆周

10、运动的弧段上,但由此而引起的离心拉应力却作用于传动带的全长上,且各处大小相等。离心力的存在,使传动带与带轮接触面上的正压力减小,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将有所降低。 由上述分析可知,带传动在传递动力时,带中产生拉应力、弯曲应力和离心拉应力,其应力分布如图 713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紧边进入主动轮处带的应力最大,其值为 (714)如图 713 所示,可知,带运行时,作用在带上某点的应力,是随它所处位置不同而变化的,所以带是在变应力下工作的,当应力循环次数达到一定数值后,带将产生疲劳破坏。 图 7-13 带的应力分布带传动概述newmaker带传动是由两个带轮和一根紧绕在两轮上的传动带组成,靠带与带

11、轮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一种挠性摩擦传动。 带传动是利用张紧在带轮上的传动带与带轮的摩擦或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带传动通常是由主动轮 1、从动轮 2 和张紧在两轮上的环形带 3 所组成。根据传动原理不同,带传动可分为摩擦传动型(图 11.1)和啮合传动型(图 11.2)两大类。 图 11.1 图 11.21. 摩擦传动型 摩擦传动型是利用传动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传递运动和动力。摩擦型带传动中,根据挠性带截面形状不同,可分为: 图 11.3(1) 普通平带传动(如图 11.3(a) 平带传动中带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工作时带的内面是工作面,与圆柱形带轮工作面接触,属于平面摩擦传动。

12、 (2) V 带传动(如图 11.3(b ) V 带传动中带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工作时带的两侧面是工作面,与带轮的环槽侧面接触,属于楔面摩擦传动。在相同的带张紧程度下,V 带传动的摩擦力要比平带传动约大 70%,其承载能力因而比平带传动高。在一般的机械传动中,V 带传动现已取代了平带传动而成为常用的带传动装置。 (3) 多楔带传动(如图 11.3(c) 多楔带传动中带的截面形状为多楔形,多楔带是以平带为基体、内表面具有若干等距纵向 V形楔的环形传动带,其工作面为楔的侧面,它具有平带的柔软、V 带摩擦力大的特点。 (4) 圆带传动(如图 11.3(d) 圆带传动中带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圆形带有圆

13、皮带、圆绳带、圆锦纶带等,其传动能力小,主要用于 v30m/s ,高速轴转速 n=1000050000r/min 的带传动属于高速带传动。 高速带 传动要求运转平稳、传动可靠并具有一定的寿命。高速带常采用重量轻、薄而均匀、挠曲性好的环形平带,过去多用丝织带和麻织带,近年来国内外普遍采用锦纶编织带、薄型锦纶片复合平带等。 高速带轮 要求质量轻,结构对称均匀、强度高、运转时空气阻力小。通常采用钢或铝合金制造,带轮各个面均应进行精加工,并进行动平衡。 为了防止带从带轮上滑落,大、小带轮轮缘表面都应加工出凸度,制成鼓形面或双锥面,如图 11.4 所示。在轮缘表面常开环形槽,以防止在带与轮缘表面间形成空

14、气层而降低摩擦系数,影响正常传动。 图 11.42. 啮合传动型 啮合传动型是指同步带传动,同步带传动是靠带上的齿与带轮上的齿槽的啮合作用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同步带传动工作时带与带轮之间不会产生相对滑动,能够获得准确的传动比,因此它兼有带传动和齿轮啮合传动的特性和优点。带的最基本参数是节距 ,它是在规定的张紧力下,同步带纵截面上相邻两齿对称中心线的直线距离。 由于不是靠摩擦力传递动力,带的预紧力可以很小,作用于带轮轴和其轴承上的力也很小。其主要缺点在于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中心距要求较严格。同步带在各种机械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总之,在两类带传动中,由于都采用带作为中间挠性元件来传递运动和动

15、力,因而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缓冲吸振和能实现较大距离两轴间的传动等特点。对摩擦型带传动还具有过载时将引起带在带轮上打滑,起到防止其它零件损坏的优点。其缺点是带与轮面之间存在相对滑动,导致传动效率较低,传动比不准确,带的寿命较短。(end) V 带传动设计计算newmaker1 V 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根据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可知,V 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V 带疲劳断裂:带的任一横截面上的应力将随着带的运转而循环变化。当应力循环达到一定次数,即运行一定时间后,V 带在局部出现疲劳裂纹脱层,随之出现疏松状态甚至断裂,从而发生疲劳损坏,丧失传动能力。 打滑:当工作外载荷超过 V 带

16、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时,带与小带轮沿整个工作面出现相对滑动,导致传动打滑失效。 因此,在不打滑前提下,保证带具有一定的疲劳强度和寿命是 V 带传动工作能力的设计计算准则。 单根 V 带既不打滑,又保证一定疲劳寿命时所能传递的额定功率 P 为 2 V 带传动设计步骤和传动参数选择 1选择 V 带型号 V 带有普通 V 带、窄 V 带、宽 V 带、大楔角 V 带等多种类型,其中普通 V 带应用最广,窄V 带的使用也日见广泛。 普通 V 带由顶胶、抗拉体(承载层)、底胶和包布组成,如图 11.9 所示。抗拉体由帘布或线绳组成,是承受负载拉力的主体。其上下的顶胶和底胶分别承受弯曲时的拉伸和压缩变形。线绳结构普通 V 带具有柔韧性好的特点,适用于带轮直径较小,转速较高的场合。 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