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金融保险)中央银行学讲义西南财经大学曾志耕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4597927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186 大小:75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金融保险)中央银行学讲义西南财经大学曾志耕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2020(金融保险)中央银行学讲义西南财经大学曾志耕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2020(金融保险)中央银行学讲义西南财经大学曾志耕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2020(金融保险)中央银行学讲义西南财经大学曾志耕_第4页
第4页 / 共186页
2020(金融保险)中央银行学讲义西南财经大学曾志耕_第5页
第5页 / 共1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金融保险)中央银行学讲义西南财经大学曾志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金融保险)中央银行学讲义西南财经大学曾志耕(1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保险)中央银行学讲义西南财经大学曾志耕 现代中央银行学电子课件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曾志耕 课程概貌 一、中央银行学课程的性质 1、是金融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2、是与其它金融专业主干课配套的专业课。 3、是宏观经济学的分支,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二、中央银行学课程的研究对象 1、研究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央银行的起源,发展,性质,职能。 2、 研究中央银行的运行机制及其调节宏观经济的一般原理和规律。 3、 研究如何完善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度,使其更好的发挥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职能,尽快建设成为我国“真正的中央银行” 三、学习中央银行学的目的与任务 1、系统的掌握现代中央银行的基本理

2、论,业务管理以及调节宏观经济的基本方法。 2、培养从事中央银行工作的实际业务能力。 3、培养分析和解决我国中央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中央银行学的方法 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回顾历史,分析现实,预测未来。 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既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吸收现代中央银行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析研究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中所面临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3、对比研究的方法。“洋为中用”,借鉴外国中央银行的操作经验,吸收外国中央银行有益的地方,探讨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建设,运行机制,调控和管理方法。 五、中央银行学的内容简介中

3、央银行学共有三个单元,11章。 1、一单元有四章,主要讲述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性质与职能,类型与结构,相对独立性。 2、二单元有四章,主要讲述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包括货币政策概述,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间目标。3、四单元有三章,主要讲述中央银行的服务职能,包括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会计与统计业务,对外金融关系协调与服务。 六、中央银行学的学习要求与学习对象 1、在学习中央银行学之前应先学过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等基本课程。 2、要学好中央银行学,必须理论联系我国金融实际,紧密结合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来思考和理解相关内容。 3、中央银行学的学习对象广泛,因为中

4、央银行是金融和经济的核心,各类财经人才都应学好她。 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主要要求同学们了解中央银行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主要背景与原因,深刻认识到中央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信用制度以及金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全面把握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单独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客观必然性。知识要点1、中央银行制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2、中央银行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与原因。3、早期和现代中央银行的特征。4、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发展的背景与基础。5、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与发展过程。6、中国人民银行专门或单独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历史必然性一、中央银行制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总的来讲

5、,中央银行是在资本主义银行制度发展过程中,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与商品货币经济的高度发达程度相适应,从商业银行中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具体地说:其历史必然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统一货币发行的客观需要。2、统一票据交换的客观需要。3、最后贷款人的客观需要。4、加强金融监督与管理的客观需要。5、代理国库和政府融资的主观需要。总之,我认为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是主客观原因结合的一种交易的结果,当然这种交易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下面我用一个简图加以说明:(图一.1)中央银行是政府与商业银行交易的产物政 府将货币发行等特权交给商业银行交 换商业银行承诺并履行为政府提供

6、融资便利,尽力协调解决财政亏空等职责。商 业 银 行(1)为了解决财政亏空;(2)通过央行调控经济;(3)通过央行监管金融业;(4)通过央行发行货币、维护支付稳定;(5)通过央行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等。(1)资本实力雄厚;(2)社会信誉卓著;(3)与政府有特殊关系(股份关系、人事关系等);二、中央银行制度建立与发展的两个途径与三个阶段(一) 中央银行建立的两个途径1、通过缓慢的演变过程:由商业银行慢慢的演变成为中央银行(1913年以前)。、通过立法:由法律规定建立一家银行作为一国中央银行。(二) 中央银行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图一.2)中央银行制度建立与发展的三个阶段的代表国家及其主要背景与原因阶段

7、时 期代 表 国 家主要背景与原因第一个阶段1694年到1913年1694年英格兰银行1800年法兰西银行1814年荷兰银行1875年德意志银行1882年日本银行1913年“美联储”成立(1)这些国家是世界上商品货币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中央银行也建立最早。(2)客观上主要是本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必然产物。(3)政府融资便利的需要。第二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近十年1924年澳大利亚中央银行建立1928年,旧中国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建立1935年印度、加拿大、阿根廷中央银行建立(1)一战后,国际性经济、金融恐慌严重;(2)1920年布鲁塞尔国际性经济、金融会议要求;(3)国际金融势力的推动。第三个阶段第二

8、次世界大战以后1947年多数尼加中央银行建立;1948年新中国、巴基斯坦中央银行建立;1949年伊拉克中央银行建立。(1)民族独立,国家独立的要求;(2)经济、金融独立的要求;(3)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之模式。三、早期和现代中央银行的特征首先,我们应知道早期和现代中央银行阶段划分的标准。按照国际惯例,我们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金融危机作为时间段,在这之前称为早期,在这之后称为现代。(一) 早期中央银行制度的特征1、自然的发展与演变。2、逐步拥有到全部垄断货币发行权。3、兼营商业银行业务。、不完全具备调节与控制金融市场的能力。5、一般多是私人股份或公私合股的银

9、行。(二)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特征1、呈现出“国有化”的趋势。(这里还应深入研究中央银行“国有化”趋势的表现与原因)2、中央银行逐步成为国家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的重要工具。3、通过立法明确与规范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的目的与任务。4、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合作逐步加强。5、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能力大大提高。四、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发展的背景与基础1、针对“2933”年的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国家干预与调控职能逐步加强,中央银行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大大提高,中央银行的作用开始显现并引起重视。3010400242、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

10、与变化提供了充分与坚实的物质基础。3、金融业空前发展,金融机构多样化,金融商品日趋丰富多彩,金融资产种类和数量空前增多,商业银行由简单的信用中介变成了万能垄断者。4、信用货币制度的建立和推广,使极具弹性的信用货币(存款货币)取代了传统的硬币和银行卷(代用货币)等实物货币,使货币不再仅仅是流通中的支付工具,而成为了货币政策的调节工具。5、“KEYNES revlution”后,宏观经济学应运而生,中央银行宏观控制与监督管理职能特别是制定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逐步推广和加强。5,Keynes革命及其简单评价:(1) Keynes革命的主要内容:A,Keynes第一次提出了灵活偏好理论,提出了货币需求的

11、利率弹性问题,明确指出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这为其管制通货论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央银行运用利率,货币供应量等调控宏观经济职能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B,Keynes推翻了资本主义经济是充分就业,均衡经济的传统说教,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非充分就业才是常态,而充分就业只是列外.C,Keynes在理论上革了“萨伊定律”的命,从根本上摒弃了供给自创需求的传统理论,首次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D,Keynes在政策上彻底摈弃了通过市场的自动调节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传统教条,主张国家干预.E,Keynes在具体的政策运用上提出了廉价的货币政策与赤字的财政政策.(2),对Keynes革命的评价:AEYNES革命

12、爆发后,曾经引起了经济金融理论界的强烈反响,许多经济学家指责其理论建立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是不科学的、是牢固的,直到二十世纪初将心理分析运用于经济理论与实证分析中的经济学家获得若倍尔经济学奖才得到全世界的公开认同与推崇;与Keynes对立的古典经济金融学家们认为应强调市场的自平衡作用、认为市场调节是治本的、是长期有效的,认为政府的宏观调节是治标的、是短期的,Keynes为此反驳到“就从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去。”正是由于Keynes据理力争、力排众议,由于Keynes学生们和追随者们不断努力、勇于创新(Liqudity),宏观经济理论与宏观调控政策才得以产生和建立了起来。B,Keynes与传统的

13、经济学家们相比,对资本主义经济采取了比较实际和现实的态度与政策,他首先肯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着力分析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寻求调控的手段,其目的虽然是为了拯救资本主义世界,但他在分析与研究过程中所提出的某些具体概念,观念和方法,触及到了某些重要的实际经济问题,设想的一些调控手段与政策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C,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应对市场失衡,社会总需求不足;如何加强与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协调配合好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如何提高宏观调控效果,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等都是值得我们在学习Keynes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加以研究和创新的.五、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

14、及其发展与变化(一) 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于己1947年11月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1948年12月1日,在原解放区的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发行了中国人民银行钞票。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入北平,各解放区银行先后改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分行。(二)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以来的主要历程与发展变化(图一.3)人民银行成立以来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阶段名称大概时间界限主要工作及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金融体系建立时期1948.12.1至1956(1)统一人民币发行,发行新版人民币;(2)取消在华外资银行特权(仅保留汇丰与

15、渣打);(3)清理整顿私营、官僚金融业;(4)建立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金融体系。“大一统”的计划金融体制时期1956年至1979年(1)“大财政、小金融”体制时期;(2)金融业仅是财政的会计与出纳;(3)信用形式单一,银行功能狭窄;金融市场几乎不存在。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初始时期1979年至1984年(5) 在“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邓小平)的指示下开始了金融改革;(2)1979年2月、3月、4月,人保、农行、中行及外管局从人民银行独立出动;(3)1982年12月投资银行成立,1983年1月建行独立,1984年人工两行分家。中央银行专业银行体制时期1984年至1994年(1)建立“专业银行体制”、发展业务,扩充机构;(2)开始企业化经营和承包试点;(3)组建地方,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