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特训:古代诗歌鉴赏(三)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4583629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特训:古代诗歌鉴赏(三)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特训:古代诗歌鉴赏(三)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特训:古代诗歌鉴赏(三)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特训:古代诗歌鉴赏(三)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特训:古代诗歌鉴赏(三)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特训:古代诗歌鉴赏(三)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特训:古代诗歌鉴赏(三)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练35古代诗歌鉴赏(三)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众人王安石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惟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注】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并作”,后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作者态度很镇定。B诗的三、四两句用典,巧妙暗示自己的处境,直接点明“贤”“圣”标准,同时与尾句相呼应。C五、六两

2、句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D七、八两句表明面对众人的批判,作者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2)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中表达的态度,有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答:_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秋梦杜牧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

3、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C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运用比兴手法抒写了思妇在秋梦中赴边,探望自己远戍边关的丈夫的深情。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人借思妇委婉地流露出自己的忧国之思。(2)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重展西湖二首(其一)宋庠绿鸭东陂已可怜,更因云窦注西田。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向夕旧滩都浸月,过寒新树便留烟。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注】西湖:指河南许昌城里一个占地百余亩的

4、大湖。西湖原分东西两半,中间以横堤相隔。皇祐年间,宋庠贬官知许州,兴工疏浚了西湖,并凿断横堤,使东西相通,连成一片。(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中,“绿鸭”即“鸭绿”的倒文,往往用来形容绿色。“东陂”指西湖的东半。这句的意思是说,东半湖绿波荡漾,十分惹人喜爱。B第二句“更因”承接上文,诗人借用“云窦”比喻横堤上凿开的孔穴,描写了东湖的湖水不断流注到西半湖,于是东西两湖连成一片的景象。C颈联中“都浸月”生动地写出了水波浩渺、水月交辉之状。一个“烟”字,描写出了迷蒙的夜色。D这首诗在艺术上颇有特色。全诗寓情于景,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表达丰富的感情,自然而含蓄,使读者回味无穷。

5、(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菩萨蛮六军阅罢,犒饮兵将官王安中中军玉帐旌旗绕,吴钩锦带明霜晓。铁马去追风,弓声惊塞鸿。分兵闲细柳,金字回飞奏。犒饮上恩浓,燕然思勒功。【注】此词是作者任燕山路宣抚使时所作。细柳:本为地名,因汉代名将周亚夫扎营于此且军容整肃而闻名。后人称军纪严明者为“细柳营”。(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展现了一幅兵强马壮、军威雄伟的画面。“霜晓”点明了检阅军队的时间,“塞”点明了地点。B下片首句对应“中军玉帐旌旗绕”,用典贴切,且照应标题,由“六军阅罢”引出“犒饮兵将官”之意。C“分兵闲细

6、柳”的“闲”字看似寻常实则绝妙。边防力量强大,敌人不敢侵犯,守军自然显得“闲”。D“金字回飞奏”的“回”字极言回报朝廷之速,“飞”是“金字”下达后的行动反响,凸显将士的忠君爱国之情。(2)“铁马去追风,弓声惊塞鸿”与辛弃疾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语意相似,但艺术手法和写作目的不同,请具体谈谈二者的不同之处。答:_专题练35古代诗歌鉴赏(三)1答案:(1)B(2)相同点:都表达了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理由:面对“众人纷纷”,王安石不争辩,不担忧;尾联“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更是集中表现出王安石面对非议,坚信人的美恶不在于众人的评价,而在于自己本身的德行。这与屈原感叹无

7、人了解自己也没什么,只要自己内心保持高洁美好的态度相似。(结合诗句分析且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直接点明”理解有误,三、四两句并未直接点明“贤”“圣”标准,尾句才明确点出“美恶由吾身”。(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理解相关诗句的含意。屈原的“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的意思是“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是说即使没人理解他也没关系,只要他的内心能保持高洁美好。与此类似,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是“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即不争辩,不担忧。尾联“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

8、吾身”则指出从根本上来讲,决定美恶的,还是自身。此二句的意思与屈原诗句的意思相近,都表达了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据此分析即可。2答案:(1)B(2)不好。“晨”字虽然清晰交代了时间,但其意蕴不如“又”字丰富。“又”字说明不是寄一次,而是寄多次,表达了丈夫戍边时间长,思妇对戍边丈夫的牵挂,对其守卫边塞的支持。“织女心”仅突出思妇的思念,“天外心”则既写出相距之遥远,又使“心”的包蕴更丰富:不仅有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也有支持丈夫戍守边塞的美好思想,还可包含对国家的担忧和热爱之心。诗贵含蓄蕴藉,作者将自己的爱国思想灌注到少妇思边的诗句中,摆脱了一般闺怨诗的俗套,具有撼人心扉的艺术力量。解析:(

9、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能力。B项,“颔联写思妇无法成眠”错误,从诗中来看,“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残梦”说明是梦醒后留有余思,“夜魂断”也说明梦醒时分的现实与梦境的对照产生。而选项说成“无法成眠”即没有入睡,与“梦醒”相矛盾,是曲解文意。(2)解答此类题目,一般依从诗人观点,即“不好”,然后分析改动的地方。即原作中“又”“天外心”和改句中“晨”“织女心”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又”字表示动作或事情的重复或继续,说明“寄征衣”的行为发生不止一次,流露出对守卫边地的夫君的牵挂之深,也暗含对守卫边塞的支持;如果换用“晨”,则只能交代“寄征衣”的时间,却无法表露戍边时间

10、长女子“寄征衣”的频繁,在情感的表达上逊色很多;“天外”言明距离的遥远,“天外心”中还有对夫君守边的支持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担忧,诗人借助这种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思想。3答案:(1)D(2)写出了凿通西湖后的喜悦之情。“绿鸭”“忘情地”写出了鱼鸟的欢情,以及诗人见此而喜悦的心境。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之情。“展尽”既写出了湖面开阔,又写出了诗人极目远眺,胸怀舒旷之感。表达了作者厌恶官场想要归隐之情。“愿”朝廷赐一个闲散的州郡,暗示了厌恶官场庸俗的生活。诗人想做一个“渔叟”,恬适清闲地度过一生,体现了归隐之意。(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解析:(1)“全诗寓情于景自然而含蓄”分析错误,诗歌尾联使用了直抒胸

11、臆的方式,表达了作者想远离官场、过隐居生活的思想情感。(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此题要注意抓住诗中的“可怜”“忘情地”“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等词语、诗句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另外还要结合“绿鸭”“鱼鸟”“新树”等意象来分析。比如从首联颔联,可见诗人热爱眼前美景,怡然自得的喜悦心境。“使君直欲称渔叟”一句写自己虽然身为“使君”却只想做一个渔翁,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愿赐闲州不计年”一句,意思是但愿朝廷给我一个闲散的州郡,让我在自然恬适清闲的环境里度过一生,表达自己意欲归隐的情志。4答案:(1)D(2)手法不同:王词用的是夸张手法;辛词不仅使用了夸张手法,还使用了比喻手法。写作目的不同:王词写边防战士的骑艺高超、箭术精湛,是为了显示出军队的训练有素、能守能攻,侧面赞扬指挥者的高超能力。辛词写想象中的将士驰骋沙场、冲锋陷阵,是为了抒发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不得施展的无奈。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的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能力。D项,“回字极言回报朝廷之速,飞是金字下达后的行动反响”分析错误,应是“回是金字下达后的行动反响,飞字极言回报朝廷之速”。(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