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矿村庄下条带开采地表沉陷观测报告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34580523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阳矿村庄下条带开采地表沉陷观测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朝阳矿村庄下条带开采地表沉陷观测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朝阳矿村庄下条带开采地表沉陷观测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朝阳矿村庄下条带开采地表沉陷观测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朝阳矿村庄下条带开采地表沉陷观测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朝阳矿村庄下条带开采地表沉陷观测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阳矿村庄下条带开采地表沉陷观测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朝阳矿业有限公司村庄下条带开采地表沉陷观测报告 中 国 矿 业 大 学朝阳矿业有限公司2006年12月朝阳矿首采区条带开采工业性试验报告1 概述朝阳矿是隶属枣庄市市中区的一座新建煤矿,位于山东省滕州市西北部滨湖镇,东南与北徐楼煤矿相邻,该矿初步设计能力45万ta,系统装备能力90万ta,该矿首采区坐落在东焦、西焦两个村庄之下,开采3下煤层,面临村庄下采煤问题。两村共压煤1165万t,占3下煤总储量的52,均为A+B级高级储量。朝阳矿首采区开采3下煤层,东以F4断层为界,南以北徐楼断层为界,北以3下煤层露头为界,西以西焦村西侧保护煤柱边界为界,与二采区相邻。从3下煤层露头到北徐楼断层之间距

2、离较小,平均750 m左右;从首采区东部F4断层到西部二采区边界距离较大,为1500 m左右。首采区地表标高+35 m,3下煤层底板标高-650-870 m,埋藏深度685905 m。在井田范围内,首采区位于井筒的西南方向,沿首采区北部3下煤层露头是矿井西翼皮带下山和轨道下山。根据朝阳矿建设进展情况,面临以下选择,其一,如果因为村庄问题,先不采东焦、西焦两个村庄之下首采区,而先采第二采区,预计到2006年10月份左右才能够具备出煤条件;其二,如果先采首采区,在2004年9月左右即具备出煤条件,可又存在村庄下开采问题,迁村采煤矿上目前没有经济能力,不迁村而用传统的条带开采,由于采深大、煤层厚,采

3、出率低,将损失大量宝贵的优质的煤炭资源。为了及早出煤,最大限度开采利用煤炭资源,朝阳矿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开展“朝阳矿井村庄下深埋厚煤层开采关键技术” 项目研究,专门研究解决朝阳矿首采区3下煤层村庄下开采问题。本矿共进行了4个工作面的开采。开采顺序及时间见表1。为了监测这个四个面开采可能对东焦村和西焦村产生的影响,在这四个工作面上方布置了4条地表移动观测线(14号观测线),从2004年12月开始进行观测,至2006年7月21日,共观测了8次。首采区与观测线相对位置见图1。3101、3103工作面基本位于东焦村下方,3105、3107工作面位于东、西焦图1 首采面与地表观测线相对位置图表

4、1 各工作面开采起止时间工作面开始开采时间停止开采时间31012004.092005.0131032005.022005.0731052005.102006.0431072006.042006.08村之间。3101工作面与3107工作面相距约548m。四个工作面走向与倾向长度分别为:335m,70m;469m,70m;492m,70m;319m,70m。总的开采面积约为113050m2。2 首采区地质概况首采区3下煤层在下二叠山西组地层内。边界断层有北徐楼断层和F4断层两条,探明的断层中位于村庄下的有F3和F4两条,其中,F3断层主体部分位于西焦村外,部分位于西焦村下;F4断层则从东焦村下穿过

5、。3下煤层局部有伪顶和伪底,直接顶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细粒砂岩,直接底板为砂质泥岩、泥岩。井田内山西组3下煤层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类简单中等型,断层带充填较好,富水性弱,导水性差。3 首采区设计布置情况首采区条带开采工作面采用南北向布置,确定首采区条带开采工作面巷道布置方案见图2“首采区条带布置(采70m,留140 m方案)”,其中:(1)首采区第一阶段条带开采工作面共布置7个,由东向西分别是3101、3103、3105、3107、3109、3111条带回采工作面,3113是长壁回采工作面,各工作面的推进度和煤炭储量见表2,7个面共计可采煤炭储量367.4万t。(2)条带工作面开

6、切眼距采区南部北徐楼井田边界煤柱距离60 m,距F4断层距离30 m;(3)条带面停采线距离西翼下山或其它开拓巷道距离50 m,距离煤层露头10 m;(4)F3断层两侧各留15 m安全煤柱;(5)3101条带工作面推进范围进入矿工广煤柱180 m,3103条带工作面推进范围进入矿工广煤柱80 m,由于保留煤柱足够宽,地表变形很小,远低于建筑物I级损害允许变形值范围内,对工广内的建筑设施没有明显不良影响。表2首采区条带开采工作面尺寸与煤炭储量统计工作面3101310331053107310931113113巷道1长/m407652648672682637640巷道2长/m407662672685

7、673640627条带宽/m707070707070145理论储量/万t29.748.048.249.649.546.695.8图2 首采区条带开采工作面巷道布置方案开采沉陷预测图见图3。4 首采区实际布置及开采情况朝阳井田内无岩浆侵入,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3下煤层倾角平缓,赋存稳定,井田内平均厚度为7.14 m,首采区内平均厚度7.62 m,低瓦斯,顶底板岩性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总体上,除采深较大,工作面推进长度较小外,其它条件均比较好,适合机械化开采和放顶煤开采。与原设计方案相比, 朝阳煤矿首采区工作面的实际布置,有一定的变化, 4个工作面的开采范围都比原设计方案都要小。沿倾向方向

8、,4个工作面的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走向方向上,3101工作面的开切眼位置向往南平移了约4m,3103工作面开切眼向北平移了约11m,3105工作面的开切眼位置与设计的基本吻合,3107工作面开切眼向北平移了约18m。而停采线沿走向方向则向南缩短了15m36m左右。即工作面的长度比原设计的要短10m55m不等,因此开采面积为2439.7m2,约占原设计开采面积3656.7m2 的66.7。其中3101为首采工作面。图3 采深7.6m全条带开采沉陷预测图朝阳矿首采区3下厚煤层开采采用综采轻型支架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选用ZFZ2000/15/23D型轻型放顶煤液压支架,工作面支架为40架(3101工作面

9、);采用SGZ630/220刮板输送机,流量为2000L/min,公称压力为31.5MPa的BRW20031.5型乳化液泵;使用SZZ-764/160型顺槽转载机,LPS-1000-110破碎机;四个工作面的采高分别为:7.89m;7.55m;7.65m;7.76m。其中,3101工作面的回采率为84.1,平均回采速度3.3m/天。5 首采区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在首采区上方布置了4条地表移动观测站(14号观测线),测线布置充分考虑了当地村庄建筑物分布、道路情况等,并尽量利用道路,少占土地,其中:1号测线:基本沿3101条带面推进方向靠矿工业广场方向的主断面,重点观测条带开采下沉量及其变化。2号

10、测线:与1号线垂直,观测条带开采沿面方向沉陷过程与变化,最远测点离条带开采边界要求不少于1000m,保证在采动影响范围外。3号测线:基本沿贯穿东焦村、西焦村的道路布置,主要观测后续条带开采沉陷量及其变化。4号测站:基本沿3101条带面开切眼向外的主断面方向,观测3101条带面推进方向沉陷过程与变化,最远测点离3101条带开切眼不少于1000m,保证在采动影响范围外。上述测线上测点间距分两种情况,如果测点附近有房屋建筑,则测点间距控制在20m左右,村庄外测点间距控制在50m左右。另外,根据矿坐标情况,在开采影响范围外选择三个固定测点作控制点,控制点与受采动影响外边界点之间距离50100m。6 首

11、采区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结果6.1 地表下沉与水平移动观测从2004年12月份开始进行观测,到2006年7月,共采集了八次比较完整的观测数据,取得了部分观测成果。中间有3次数据前后对比,有上升情况,与图4 1号线地表下沉曲线图5 2号线地表下沉曲线图6 3号线地表下沉曲线图7 4号线地表下沉曲线图8 1号线东西水平移动曲线图图9 2号线东西水平移动曲线图图10 3号线东西水平移动曲线图图11 4号线水平移动曲线图图12 1号线南北水平移动曲线图图13 2号线南北水平移动曲线图图14 3号线南北水平移动曲线图图15 4号线南北水平移动曲线图实际情况不符,应该是由其他原因引起(后面将有分析),但基本

12、上比第一次都有下降情况,其中,最后两次下降比较显著,说明地下开采活动已经对地表产生了明显的下沉影响。在历次观测中,存在有些点破坏,或是位于道路上,被掩盖而无法观测的情况,所以3号线8点和4号线2点只有一两次数据。4号线上测点被当地农户种上了花草,或条石压着,没有最后一次观测数据。1号线和4号线在眼工作面推进方向上布置的,但并不是布置在工作面正上方。也就是说不在下沉盆地的主断面上。而且1号线偏离走向主断面60米;2号线和3号线的布置与工作面推进方向是垂直的。地表下沉曲线图见图4图7,水平移动曲线图见图8图15。从图4图7可以看出:开采活动初期对1号线和2号线的影响最大,越是靠近3101工作面正上

13、方,下沉也最厉害。引起数据误差的原因主要是,地表碾压,季节变化引起的热胀效应,气候影响(如风大,小雨影响视线)和转点误差等。前面六次的观测结果,变化范围基本都在10mm左右,说明对地表的采动影响很小,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最后两次有了明显的下沉效果。第八次的下沉比第七次下沉值更大,下沉处于活跃期,有加快下沉趋势。1、2、4三条观测线的下沉值,基本都呈现从小点号到大点号逐步减小的现象,3号线出现从小到大在到小的现象,说明3号线中部靠近移动盆地底部。从图8图15可以看出:靠近下沉盆地底部的点,水平移动变化值更大;沿倾向方向的点,移动值的变化比走向方向的平缓;3号观测线的水平移动变化值比其他几条的要大,

14、除了地表的碾压有关外,主要是靠近移动盆地底部。相比与第七次,1号线和2号线的最后一次水平移动值变化减小,而3号线还在继续增大,说明开采的滞后效应加大。6.2 地表建筑物观测通过近两年时间的连续观测,没有发生东、西焦村村民因为房屋损害问题与朝阳矿业有限公司存在冲突的现象。表明条带开采对房屋的采动影响非常小,地表下沉值比预计的要小,说明当时的条带开采设计是偏于安全的。7 观测结果分析7.1 1号线结果分析1号线最后两次下沉值范围在1mm60mm,其中3点下沉值最大。靠近工业工厂的点下沉值最小。水平值的变化分为两组,工广外的点变化趋于一个方向,往南倾斜,也即是与工作面推进方向相反。工广里几个点恰好相反,一致往北倾斜。下沉值从1点到14点逐步减小,越靠近下沉盆地,下沉值越大,与拟合图走势一致。最后一次3点下沉值为51mm。水平移动变化值最后两次也基本呈现靠近盆地,变化值越大。7.2 2号线结果分析2号线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