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校2020届高三数学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含解析)(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4580499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六校2020届高三数学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含解析)(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东省六校2020届高三数学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含解析)(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东省六校2020届高三数学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含解析)(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东省六校2020届高三数学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含解析)(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东省六校2020届高三数学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含解析)(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六校2020届高三数学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含解析)(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六校2020届高三数学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含解析)(通用)(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六校2020届高三数学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1.设集合,则()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求指数函数的值域,确定集合 ,然后根据交集定义求结果【详解】解: 则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交集及其运算,考查了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指数函数的值域,是基础题2.若复数,其中是虚数单位,则复数的模为( )A. B. C. D. 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所以复数z的模为考点:本题考查复数的运算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 会复数的运算,知道复数的模为3.等差数列中,若,则的值是()A. 14B. 15C. 1

2、6D. 17【答案】C【解析】【分析】先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再用性质求解【详解】解:依题意,由,得,即所以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根据题意结合等差数列的等差中项进行化简求出结果,较为基础4.已知函数向右平移个单位后,所得的图像与原函数图像关于轴对称,则的最小正值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原函数向右平移个单位后所得函数为其与原函数关于轴对称,则必有,由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可知的最小正值为,故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考点:函数的平移,对称,以及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5.在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是224,则的系数是()A. 14B. 28C. 56D. 11

3、2【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求出在的展开式中的通项,然后根据的系数是224,求出次数n的值,再根据通项求出为第几项,代入通项求出系数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因为在的展开式中,令则,再令,则为第6项则的系数是14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二项式系数的性质问题,其中涉及到二项式展开式中通项的求法,及用通项公式求一系列的问题有一定的技巧性,属于中档题目6.函数的大致图象为()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和对称性的关系,利用极限思想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函数,则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图象不关于y轴对称,排除C,D,当,排除B,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

4、数图象的识别和判断,利用函数的对称性以及极限思想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已知x,y满足约束条件若zaxy的最大值为4,则a ()A. 3B. 2C. 2D. 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部分),则,若过点A时取得最大值4,则此时目标函数为,即,平移直线,当直线过点A时截距最大,此时z的最大值为4,符合题意若过点B时取到最大值4,则,此时目标函数为,即,平移直线,当直线过点A时截距最大,此时z的最大值为6,不符合题意考点:简单的线性规划【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察线性规划的应用,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确定目标函数的

5、斜率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线性规划类问题的解题关键是先正确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然后确定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通过数形结合确定目标函数何时取得最值画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时要通过特殊点验证,防止出现错误8.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俯视图是斜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4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故外接球半径为.【详解】解: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4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故球心在最长棱的中点上,由三视图可得外接球半径为所以表面积为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视图和空间想象和空间计算能力

6、,属于简单题.9.我国南北朝数学家何承天发明的“调日法”是程序化寻求精确分数来表示数值的算法,其理论依据是:设实数的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分别为和(,),则是的更为精确的不足近似值或过剩近似值我们知道,若令,则第一次用“调日法”后得是的更为精确的过剩近似值,即,若每次都取最简分数,那么第四次用“调日法”后可得的近似分数为( )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第一次用“调日法”后得是的更为精确的过剩近似值,即,第二次用“调日法”后得是的更为精确的过剩近似值,即,第三次用“调日法”后得是的更为精确的过剩近似值,即,第四次用“调日法”后得是的更为精确的过剩近似值,即,故选

7、A.考点:合情推理.【易错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合情推理这个知识点,属于中档题. 本题易错的地方:没有读懂题意,题目中“第一次用“调日法”后得是的更为精确的过剩近似值”的等于,那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都是用这个公式计算的.在2020年高考考纲中增加了“数学文化”.考查了学生的读题和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10.设F为抛物线的焦点,斜率为的直线过F交抛物线于A、B两点,若,则直线AB的斜率为()A. B. 1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得到如图的抛物线,得到B为CE的三等分点,在直角三角形ACB中,结合正切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假设A在第一象限,过分别向抛物线的准线作垂

8、线,垂足分别为D,E,过A作EB的垂线,垂足为C,则四边形为矩形由抛物线定义可知,又,即B为 的三等分点,设 即则,即直线AB的斜率 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根据转化求直角三角形的正切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已知是偶函数,则()A. 且B. 且C. 且D. 且【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函数的偶函数,求出b,确定函数单调递增,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是偶函数, ,函数为增函数,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2.已知函数,关于x的方程有四个不等实根,恒成立,则实数的最小值为()A. B. C. D. 【

9、答案】A【解析】【分析】函数是分段函数,通过求导分析得到函数的单调性,并求出当时有一个最大值,所以,要使方程有四个实数根,的值一个要在内,一个在内,然后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及二次方程根的关系列式求解.【详解】解:,当时,恒成立,所以在上为增函数;当时, 由,得,当时,为增函数,当时,为减函数,所以函数的极大值为,极小值为:,令,由韦达定理得: 此时若,则当,此时方程至多有两个实根,若,则当要使方程有四个实数根,则方程应有两个不等根,且一个根在 内,一个根在内,再令,因为,则,则只需,即,所以,由解得:,由得到:,所以.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的判断,考查了利用函数的导函数

10、分析函数的单调性,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析出方程有四个实数根时的取值情况,此题属于中档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13.已知,则=_【答案】-4【解析】【分析】把已知等式两边平方可得的值,再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化简求得结果【详解】解:, ,则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应用,属于基础题14.已知向量,且在上的投影为3,则与角为_.【答案】【答案】.【解析】试题解析:在上的投影为3,向量与夹角为考点:平面向量15.我国传统的房屋建筑中,常会出现一些形状不同的窗棂,窗棂上雕刻有各种花纹,构成种类繁多的图案如图所示的窗

11、棂图案,是将半径为的圆六等分,分别以各等分点为圆心,以为半径画圆弧,在圆的内部构成的平面图形现在向该圆形区域内的随机地投掷一枚飞镖,飞镖落在黑色部分(忽略图中的白线)的概率是_【答案】【解析】阴影部分面积为飞镖落在黑色部分的概率为故答案为点睛:(1)当试验的结果构成的区域为长度、面积、体积等时,应考虑使用几何概型求解;(2)利用几何概型求概率时,关键是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和事件发生的区域的寻找,有时需要设出变量,在坐标系中表示所需要的区域;(3)几何概型有两个特点:一是无限性,二是等可能性基本事件可以抽象为点,尽管这些点是无限的,但它们所占据的区域都是有限的,因此可用“比例解法”求解几何概

12、型的概率16.数列的前n项和为 ,已知,若数列 为等差数列,则=_【答案】666【解析】【分析】求得数列的前6项之和,再由,表示数列的项的和,结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方程即可得到所求通项公式,进而得到所求和【详解】解:设数列为公差d的等差数列, 由, 可得 两式相减可得,由,解得 ,则 可得故答案为:666【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三角函数求值,考查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82.0分)17.的三个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1)求;(2)若,求角.【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由正弦定理化简已知等式,整理即可得解(2)设b

13、=5t(t0),由(I)可求a=3t,由已知可求c=7t,由余弦定理得cosC的值,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求解试题解析:(1)由正弦定理得,,即,故,所以.(2)设,则,于是.即.由余弦定理得.所以.考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18.如图,是以为直径的圆 上异于 的点,平面平面 , ,, 分别是 的中点,记平面 与平面 的交线为直线 ()求证:直线平面;()直线上是否存在点,使直线分别与平面、直线 所成的角互余?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详见解析;()直线l上存在点Q满足题意,|AQ|=1【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推导出面,从而得到,

14、再由已知条件推导出面,由此证明平面 ()以坐标原点,为轴,为轴,过 垂直于面的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出直线上存在点,使直线分别与平面、直线所成的角互余.【详解】()证明: 分别是 的中点,又平面,不包含于平面,面,又面,面面 ,又,面面,面面,面,直线平面()坐标原点,为轴,为轴,过 垂直于面的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面的法向量为则 取,得,,|,依题意,得 直线 上存在点 ,使直线分别与平面、直线所成的角互余,【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证明,考查满足条件的点是否存在的判断与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向量法的合理运用19.某学校为鼓励家校互动,与某手机通讯商合作,为教师办理流量套餐.为了解该校教师手机流量使用情况,通过抽样,得到位教师近年每人手机月平均使用流量(单位:)的数据,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若将每位教师的手机月平均使用流量分别视为其手机月使用流量,并将频率为概率,回答以下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