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南开为明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4580285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南开为明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南开为明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南开为明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南开为明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南开为明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南开为明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南开为明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 历 史(说明: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答案做在“答题页”上。)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满分48分。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古希腊社会早期,人们认为智慧是神授的,自称有智慧就亵渎了神灵,普罗塔戈拉却公开称自己为智者。从此,智者逐渐成为职业教师的代名词。这反映了古希腊A智者反对神灵崇拜 B人文主义思想滥觞C实用主义思想兴起 D宗教观念逐步淡化2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形成了捐助制度。该制度规定,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特别是资助戏剧演出、修建战舰。此外,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

2、额。这表明古代雅典A形成了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 B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C重视缓和公民财富不平等的矛盾 D社会阶级对立得到消除3雅典某一机构虽然始终保持选举制,且可连选连任,但在很长的时期内并不给最高长官薪俸,这就决定了贫穷公民很难当选。因此,这一机构实则有利于上层分子掌握国家实权。这个机构是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4为使在国外从事商业贸易的市民能得到保护,同时也使非罗马市民也能在罗马从事商业贸易,罗马制定了新私法体系的万民法。据此可知,万民法A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适应了社会形势的变化C加剧了政治局势的动荡 D动摇了公民法的法学地位5有学者认为,国际关系中的基准

3、时间被视为临界点,用于判定更为长期宏观历史变革的出现。一等基准时间是指那些可以代表宏观历史变革中主要进程的事件集中期。二等基准时间是指一些次等的重要变革集中期,其影响力较为局部。按此可知,下列可作为“一等基准时间”的是A1500年 B1777年 C1871年 D1931年61585年到1604年,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至少有一两百武装商船出海,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他国运输船队,每年的掳获平均可达20万英镑。这一现象A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 B推动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C促成了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D反映了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7 中世纪(515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 新约中的

4、许多故事是希腊罗马古代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A同文艺复兴存在一定历史渊源 B实现了神权与世俗文化的和解C与科学精神并无根本性的冲突 D旨在保存古希腊罗马文明成果8马尔西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著名人文主义者。他认为,国家的权威含立法权和执行权两个部分,而立法权高于执行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威,只有全体公民才是永远的最高立法者。据此可知,马尔西略A具有了人民主权思想 B提出了天赋人权理论C阐释了主权国家观念 D创立了三权分立学说91648年,欧洲诸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这对近

5、代欧洲的重要影响是A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 B确立了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则C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D根除了天主教派在西欧的势力10.某学者指出,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得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框架中,致使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人们因而思考,如果人们无法依靠启示 (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可见,该学者认识到,人们对牛顿科学革命的思考A催生了启蒙运动 B直接导致进化论的诞生C普及了无神论 D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11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伯克说:“我相信,如果他还活着,在他短暂的神志清明时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么疯狂的实践后果(指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

6、宾派专政”),他一定会吓昏过去。”伯克口中的“他”A发展了人民主权学说 B创立了三权分立学说C首倡了社会契约思想 D提出了君主立宪主张121716年,辉格党人为长期霸占议会,通过“七年法案”,将每届议会延长到七年。但以后国王经常“扯皮”,干扰它的正常执行。从1784年到1832年,共召开十三届议会,平均每届历时三年零七个月。这表明当时英国A权力之争导致政局不稳 B君主立宪制度尚待完善C议会地位仍处王权之下 D政党竞争利于王权扩张131790年1月,在了解各州具体的财政情况的基础上,汉密尔顿提出了清偿国债的报告,包括州的债务和巨额的外债。他认为解决美国的内、外债“是获得自由的代价,美国的信誉曾一

7、再作为它的保证”。这表明,汉密尔顿主张A实施财政赤字政策 B强化新政府的信用C废除美国邦联体制 D推行自由放任政策14图1为英国画家德卢戴尔布格(17401812年)的绘画卡尔布鲁克代尔之夜。该画描绘出当地的炼铁厂大熔炉飞溅的火花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周围的小镇和远处的群山,运输的马车整装待发。该绘画反映了A蒸汽机的推广使用 B印象派的艺术风格C冶铁工业推动交通运输发展 D化学工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15工厂出现之初,三四十个女工挤在没有机器的屋子里。她们实行分工,每道工序一做就是一辈子,结果她们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情,变成了这件事情的大专家。上述材料说明A机器生产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实现 B妇女地位随工

8、厂兴起而不断提高C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提高了效率 D工业革命改善了工人的生产条件16“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中出现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劳动人民的苦难。英国在这个方面走了弯路、犯了错误,表现得特别明显”。19世纪上半期,英国开始纠正这一错误的举措是A颁布工厂法 B颁布谷物法 C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D改行货币主义政策171870年,法国喧哗杂志上刊登了漫画这次轮到谁了?(图2)。画中的主人公是法国人民,穿在刺刀上剥掉了毛的鹰是破产的第二帝国的象征,杂乱地堆在地上的三角帽、伞、梨等是“帝王陈列馆”的象征。该漫画旨在A宣扬共和政体必胜信念 B号召推翻资产阶级统治C表达对普法战争的失望 D讽刺帝制追随者

9、的腐朽18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大学学院及实验室开始从企业获得研究经费,开展企业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并持续到21世纪。这表明美国大学A开始注重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B坚持科研的市场化取向C比其他国家的大学更具优势 D引导企业走向技术垄断19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A国家统一尚待时日 B各邦在议会中权力平等C采用联邦制国家形式 D代议制民主名不副实20从1872年到1893年间,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为共产

10、党宣言不同文字的版本写了七篇序言,这些序言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修改或完善。这表明马克思主义A基本原则不断变化 B成为各国革命的指导思想C理论来源逐步扩大 D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211921年,列宁对美国商人哈默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新经济政策要求重新发展我们的经济潜能它将为你们提供很好的机会。”不久,哈默就成了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材料表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彻底否定 B新经济政策实现了苏俄经济复苏C苏俄对社会主义认识有所突破 D工业政策调整是经济改革的核心22战争进行了将近三年,劳动群众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三八妇女节那天,

11、彼得格勒妇女走上街头,高喊:“打倒沙皇!打倒战争!面包!”的口号。各工厂工人纷纷响应。政府派警察和军队镇压,但军队支持罢工工人。当月27日晚,起义的工人、士兵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苏维埃及其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这次革命使俄国A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 D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3大国崛起关于“德法和解”的解说词中提到: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法德两国由世仇走向和解的根本原因是A美国对欧洲的援助 B民族意识的觉醒 C国家利益的驱使 D相同的社会制度24有学者评论道:“艺术家致力于描绘日

12、常生活和普通人,而非历史、英雄或异国情调。他们的兴趣深深地扎根于当下。在一个只有表现宗教、历史或神话的作品才被认为是“伟大艺术”的年代,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想法。”下列作品鲜明反映了这种“革命性的想法”的是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小题25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5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莱比锡位于欧洲东西向与南北向的商业要道上,中世纪时期已是德国的商业中心;19世纪以来,一直是德国乃至欧洲中部重要的工业与贸易城市。1915年正式运营的莱比锡中央车站连接了德国乃至欧洲的大部分城市。1933年,莱比锡的居民人口达71.3万人,成

13、为德国第四大都市。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莱比锡经历了漫长的城市收缩过程。1989年以来,大量人口迁往西德加速了莱比锡人口的快速流失;此外,煤炭等传统产业的衰退也加速了莱比锡工业人口的外流,从1989年1998年,莱比锡人口减少总计10万人。20世纪90年代,莱比锡政府通过大规模投资、城市外围住房扩建以及城市郊区一体化等治理措施的实施,试图恢复莱比锡昔日的城市功能与政治经济地位。 据徐博莱比锡和利物浦城市收缩问题研究材料二 利物浦位于英格兰西北部的默西河口,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天然良港。17世纪后,奴隶贸易与殖民经济让利物浦城市经济与人口飞速增长。1830年,伴随着世界第一条客运铁路的开通(利物浦一曼彻斯特),利物浦成为英国第二大都市。1931年,利物浦的人口达到85.6万人。然而20世纪中期以后,去工业化引起了利物浦的城市收缩。20世纪70年代“集装箱革命”有效地缩短了港口上下货时间,造成大量工人下岗。随后,利物浦政府提出了清除贫民窟的计划,使成千上万的家庭从中心城区迁到郊区“新城”,造成城市厂房及仓库被大量空置。20世纪80年代后,利物浦开始致力于城市复苏,并转向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旨在通过文化和旅游产业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