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主题综合测评6化学技术社会鲁科选修2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76608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主题综合测评6化学技术社会鲁科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主题综合测评6化学技术社会鲁科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主题综合测评6化学技术社会鲁科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主题综合测评6化学技术社会鲁科选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主题综合测评6化学技术社会鲁科选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主题综合测评6化学技术社会鲁科选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主题综合测评6化学技术社会鲁科选修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题综合测评(六)主题6化学技术社会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针对节能减排课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如下方案,你认为不符合课题要求的是()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利用潮汐能发电C大力建设火电厂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解析】大力建设火电厂则会增加燃煤的用量,即增大CO2的排放量。【答案】C2在绿色化学工艺中,最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在下列反应类型中能体现这一原子最经济原则的是()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ABC只有D只有【解析】原子利用率100%,即理想地

2、把所有原料都转化为目标产物,换句话说,就是不生成其他的副产物。满足这一条件的有化合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答案】B3当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罪魁”是()ANH3、NO、CO2、雾BCO2、N2、Cl2、酸雨CSO2、NO2、CO、烟尘DCO2、SO2、CH4、沙尘暴【解析】SO2、NO2、CO均为有毒气体,属于大气污染物。【答案】C4下列关于某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28920065】A禁止使用含铅汽油是为了提高汽油的燃烧效率B甲醇超标的酒不能饮用C甲醛是某些劣质装饰材料释放的常见污染物之一D臭氧对人类有保护作用【解析】禁止使用含铅汽油是为了防止重金属铅造成大

3、气污染。【答案】A5下列对合成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高分子链之间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因此分子间作用力弱,高分子材料强度较小C聚乙烯(CH2CH2)是由乙烯加聚生成的混合物D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两大类【解析】高分子材料的强度一般都较大;对于高分子化合物来说,尽管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却没有一个准确的相对分子质量,只有一个范围,它们是混合物;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两大类。【答案】A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传感膜和热电膜均是功能高分子材料的产品B传感膜能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C热电膜能将热能转换成化学能D热电膜能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答案】C7随着工业

4、的发展,橡胶的产量和性能已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近年来,人们合成了一种无机耐火橡胶,它的结构应该是()ACH2CH=CHCH2BCH2CH2DPCl2=N【解析】无机耐火橡胶应属于无机物,故排除有机物。A、B、C三项物质中均含有碳元素,均属于有机物。【答案】D8对此聚合物分析正确的是()A其单体是CH2=CH2和HCOOC2H5B它是缩聚反应的产物C其链节是CH3CH2COOC2H5D其单体是CH2=CHCOOC2H5【解析】由结构可以看出,重复单元是即链节,单体是。【答案】D9某种新药中的有效成分的结构简式如下:,从结构上来看,它不应该属于()A芳香族化合物B羧酸类物质C烃的含氧衍生物D既

5、可以跟酸也可以跟碱反应的物质【解析】该物质分子中含有苯环,故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含有羧基(COOH),故属于羧酸类;含有氧元素,故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不含与酸反应的官能团,故与酸不反应。【答案】D10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药物的主要成分都能发生取代、加成、水解、中和4种反应的是()【解析】烟酸、芬必得和水杨酸分子中均不含能水解的官能团,均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答案】B11下列对三种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SH的性质类似于OH)()A三种有机物都能发生酯化反应B青霉氨基酸不能与盐酸反应,但能与NaOH反应C麻黄碱的分子式为C10H15OH,苯环的一氯代物有3种D阿司匹林能与适量NaOH反应生成可溶性阿司

6、匹林()【解析】青霉氨基酸分子中既有氨基,又有羧基,所以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答案】B122011国际化学年瑞士发行了一枚印有维生素C(只含C、H、O三种元素)分子球棍模型的邮票,以纪念化学家Reichstein 1933年首先合成维生素C。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A维生素C的分子式C6H10O6B维生素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退色C维生素C分子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D1 mol维生素C与足量的钠反应能产生2 mol H2【解析】A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8O6,故A错误;B.含及OH,能使酸性高锰酸钾退色,故B错误,C.连4个不同基团的C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则维生素C分子含有

7、两个手性碳原子,故C错误;D.1 mol 维生素C中含4 mol OH,则与足量的钠反应能产生2 mol H2,故D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包括4小题,共40分)13(10分)(1)在调水工程中,沿途工业污水的任意排放是造成水质恶化的最大原因。经检测某工厂废液中含有大量的Mg2、Al3、Ag、Fe3、Ba2。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该废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_(填字母)。ASOBNOCClDCO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今要回收废液中的金属银,请你设计一个回收实验方案,并写出相关离子反应方程式:_。(2)节能减排是中国政府报告中的关键词。火力发电厂为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往往对煤炭进行

8、脱硫处理,而脱硫的方法有多种,微生物脱硫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脱硫方法:煤炭中的硫是以FeS2存在的,在水和空气存在的条件下,脱硫微生物起生物催化作用,其相关反应方程式为2FeS27O22H2O4H2Fe24SO,4Fe2O24H4Fe32H2O,FeS22Fe33Fe22S,2S3O22H2O4H2SO。在微生物脱硫的反应中,FeS2最终被_氧化,转化为_(填化学式)而除去;反应中若生成0.2 mol S,则转移的电子为_mol。【解析】(1)SO与Ba2产生BaSO4沉淀,与Ag作用生成微溶的Ag2SO4,Cl与Ag产生AgCl沉淀,CO与这五种金属离子均不共存,故选B。回收废液中的银,可加入过

9、量的铁粉,充分搅拌后过滤得滤渣:2Fe3Fe=3Fe2,Fe2Ag=2AgFe2,然后用过量盐酸洗涤滤渣,即得到银:Fe2H=Fe2H2。(2)由四个反应式可知FeS2最终被氧气氧化,转化为SO而除去,在反应中生成0.2 mol S,S从1价变为0价,则转移的电子为0.2 mol。【答案】(1)B取废液加过量铁粉,充分搅拌后过滤得滤渣:2Fe3Fe=3Fe2,Fe2Ag=2AgFe2,用过量盐酸洗涤滤渣,即得到银:Fe2H=Fe2H2(2)O2SO0.214(10分)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它的目的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

10、染的反应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各项属于绿色化学的是_。A处理废弃物B治理污染点C减少有毒物D杜绝污染源(2)对聚丙烯酸废弃物(“白色污染”物中的一种)的降解,国际上最新采用了热聚天门冬氨酸或其盐(TPA),它有效、廉价,且自身可被生物降解。废弃物自身生物降解的意义是_。(3)1996年,美国罗姆斯公司的G.L.Willingham等人研制出对环境安全的船舶防垢剂“海洋9号”而获得了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海洋9号”的结构简式为:。请回答下列问题:“海洋9号”的化学式为_。能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的碳原子是_(用2,5等数字填写)。【解析】绿色化学的具体内涵主要集中体现在

11、以下五点:减量,即减少用量,减少“三废”排放;重复使用,如化学工业过程中的催化剂、载体等,这是降低成本和减废的需要;回收,可以有效实现“省资源,少污染,减成本”的要求;再生,是变废为宝,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拒用,指对一些无法替代,又无法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的毒副作用、污染作用明显的原料,拒绝在化学过程中使用。这是杜绝污染最根本的办法。【答案】(1)D(2)防止废弃物对土壤和水造成污染(3)C11H17NSOCl23、4、515(10分)药物菲那西汀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反应中生成的无机物的化学式是_。反应中生成的无机物的化学式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菲那西汀水解的化学反应方程

12、式是_。【解析】合成一种药物有多条路线,工业上选择路线着重于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学会分析路线的可行性及相关的化学反应。【答案】H2SO3(或SO2H2O)NaHSO316(10分)邻羟基苯甲酸俗称水杨酸,回答下列问题:(1)水杨酸与NaOH溶液反应可得到钠盐,水杨酸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水杨酸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2)写出CO2通入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长效阿司匹林是科学家于1982年研制出的一种可在人体内持续水解产生乙酰水杨酸的药物,结构如下:它水解后的三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1 mol的此高聚物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