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上传人:sh****na 文档编号:134571937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课标 考纲要求 1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列举秦朝中央官职及职责 列举地方官职及职责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代察举制 监察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推恩令 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政治 2 列举汉代农业生产成就 生产工具 生产技术 水利工程 列举汉代手工业成就 冶铁业 丝织业 造船业 陶瓷业 汉代的商业政策 经济 3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内容及其影响 列举汉代科技成就 数学 天文学 医学 造纸 汉赋的特点及其成因 文化 一 秦汉时期的政治 知识结构 大一统的形成 政治制度 秦的统一 汉的大一统 历史条件作用巩固统一的措施

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秦末农民战争 原因 意义 一 秦汉的大一统 1 统一的历史条件 1 客观上 结束割据 完成统一 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的必然 经济上 生产力提高 社会经济发展 各地联系加强 政治上 各诸侯国废除分封 行县制 实行中央集权 民族关系上 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加强 以华夏族为中心 形成了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人心向背 长期战乱 人民深受其苦 渴望统一 局部统一 长期争霸战争 形成局部统一 战国七雄 为统一提供了重要条件 2 主观上 秦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变法比较彻底 国富兵强 实力超过其他国家 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 经济发展迅速

3、 军队战斗强 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 秦王本人的雄才大略 广罗人才 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策略 2 统一的过程 兼并战争 灭六国 南征越族 凿灵渠 北击匈奴 筑长城 拓展 对秦长城的评价 积极方面 抵御了匈奴等少数民族的骚扰 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 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它闻名世界 是人类文明的一份宝贵遗产 消极方面 它一定程度上隔绝了中国人民与北部少数民族的往来 不利于民族融合 它是统治阶级滥用民力的产物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 财力 结束了割据战乱的局面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符合各族人民的意愿 4 统一的意义 3 秦朝的疆域 东南

4、西北 5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 政治 2 经济 3 文化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中央设三公六卿 地方推行郡县制颁布秦律 实行土地私有制 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 统一文字 书同文 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拓展 对焚书坑儒的认识 焚书坑儒的实质是文化专制 它表明秦朝不仅要取缔与当局政策相抵触的不同政见 在政治上不准 以古非今 而且要在学术上严禁产生不同政见的思想渊源 私学 即以儒家为主的诸子学说在民间的流行 而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 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 以巩固秦政权 焚书坑儒虽对巩固维护统一的封建集权新制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在整体上看却适得其反 因为不同学派

5、学术观点不是单靠行政高压手段所能统一的 焚书坑儒这种野蛮做法造成了当权者与知识阶层的严重对立 加深了社会矛盾 开创了封建皇权摧残文化 迫害知识阶层的先例 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同时用来巩固统一的法家思想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秦始皇没有认识到守成与进取不同 应变换指导思想 采取不同的统治手段 反而日益迷信法家学说 一味强调法治 结果愈益加强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 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秦旋即灭亡 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核心 皇权的至高无上 1 含义 特征 权力的高度集中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 二者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 主要是

6、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 即帝王一旦登基 终身即为皇帝 体现了皇权的不让度性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 行政 司法权 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 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 经济 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 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受制于中央政府 2 形成原因 经济条件 政治条件 阶级基础 理论基础 历史教训 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模式 个体小农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的政治需要 宗法分封制崩溃 封建制度的确立和统一国家的形成的需要 法家主张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 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和周的软弱无力 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 地理因

7、素 中国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条件 P2 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发展 作用 措施 朝代 汉武帝颁 推恩令 附益之法 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改革官制 大力选拔人才 巩固 西汉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加强思想控制 书同文 焚书坑儒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确立 秦 商鞅变法 废分封 行县制 萌芽 战国 皇帝 中央 地方 沿革 这一制度初步形成于战国 确立于秦 巩固于西汉 完善于隋唐 加强于北宋 发展于元朝 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 积极作用 有利于 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促进大统一 中华民族的形成 消极作用 皇权加强 人民处境恶劣 阶级矛盾激化 加强思

8、想控制 摧残文化 集权僵化 近代落后 4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P2 在历史的长河中 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 具有恒久的意义 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 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A秦统一六国B光武中兴C西晋统一D开元盛世 2 柳宗元在 封建论 中说 秦有天下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A推行分封制B设立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D废除行省制3 岭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王朝版图始于A西周B秦汉C西晋D隋唐 4 六合之内 皇帝之土 乃今皇帝 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5 下列政治举措中 不属于

9、汉武帝时代的是A实行刺史制度B设置西域都护C实行察举制D颁布推恩令 6 史书记载 主父偃说上曰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 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 文中 上 指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7 20世纪90年代 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 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 上面有上郡 代郡 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 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 用泥制陶的事实 8 平灭六国后 秦始皇 一法度 衡石 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其中 书同文字 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9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 对中华民族形成稳定的共同体起到的

10、推动作用是A推行郡县制 设置乡 里等基层组织B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控制C以小篆为标准字体 通令全国使用D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10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 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 尽管昙花一现 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 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 又推行了1700年 其间只逐步地作了修正 如果容许这项制度以原来的法家方式实现 即对帝国结构的各个部分进行严密的中央集权控制 那么 它不可能维持得这么久 在汉代 上面的行政控制与基层自我管理的行为标准结合了起来 正是这种法家和儒家的共生现象 才使中国具有得以自下而上下来的那种坚定性和灵活性的必要

11、的结合 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 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 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以致它可以名之为 革命 虽然这一 革命是从上面推行 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 这个成就 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治权转移所转移 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的革命 剑桥中国秦汉史 回答下列问题 1 文中划线部分说明后世继承了秦朝的行政制度 这在史书上称作什么 举例说明这种继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 结合材料中加点的内容 简述秦汉行政制度的基本特点 1 汉承秦制 主要体现在两汉承袭了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特别是行政制度 包括 监察制度 郡县制度 选官制度 赋税制度 2 秦朝按照单一的法家理论实行严密的

12、中央集权控制 灵活性不强 汉朝兼法家和儒家之长 尊儒尚法 把自上而下的集权控制与地主自我管理结合起来 有一定的灵活性 11 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 行郡县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的 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但秦朝却 二世而亡 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 古人就有不同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夏 商 周 汉封建而延 秦郡邑而促 材料二 秦有天下 不数载而天下大坏 其有由矣 亟役万人 暴其威刑 竭其货贿 咎在人怨 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无 封建论 材料三 郡县之制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势之所趋 岂非理而能然哉 郡县之法 已在秦先 秦之所灭六国耳 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

13、鉴论 请回答 1 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 材料一 二 三各是怎样表述的 2 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 结合上述材料 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1 材料一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采取了郡县制 材料二认为秦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激起人民的反抗 而不是郡县制的过失 材料三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2 没有关系 制度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 但王朝的衰亡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 三 秦汉的官僚制度 1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负责监察百官 管理军事 2 地方官制秦朝 汉初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四 选官制度 察举制皇帝征召

14、 乡举里选 1 确立时间 2 选才标准 汉武帝 前期 才能和品德后期 门第 族望 3 作用 前期 选拔了大批人才 为国家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后期 形成官僚集团 助长了豪强地主的势力 五 监察制度秦 汉 御史大夫 刺史制度 目的 加强监察地方的诸侯王和郡县长官 设立 汉武帝时 设州为监察区 设刺史监察诸侯及地方高官 演变 东汉时 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 东汉末年 刺史 改为 州牧 执掌州的军政大权 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练习 1 秦律的发现 印证了下列哪一句史料的内容A 商鞅 为田开阡陌 而赋税平B 史记 明法度 定律令 皆以始皇始 C 诗经 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 十月获稻 D 防民之口 甚于防

15、川 川壅而溃 伤亦必多 民亦如之 2 秦朝史允许官府办教育 教育的内容主要是A儒家学说B秦朝法律C皇帝诏令D政府公文 3 下列关于察举制度的表述 正确的是 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为汉初 布衣卿相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成为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东汉中后期 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A B C 4 古人对秦亡原因的分析 最接近史实的是A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B四维 礼仪廉耻 不张 故万民叛离C所以歼灭而降辱者 六王之后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5 西汉监察制度与秦朝相比更为严密 主要表现在A刺史监察地方郡国B刺史执掌州军政大权C刺史监察中央官吏D形成地方三级管理制度 6

16、 亭长何曾识帝王 入关便解约三章 只消一勺清凉水 凉却秦锅百沸汤 此诗说明作者A肯定了刘邦推翻秦朝的贡献B认识到刘邦得民心的原因C指出了刘邦约法三章的目的D分析了楚汉战争的性质 7 下列关于公元前210年某家四兄弟情况的叙述 不确切的是A老大应征筑长城 多年未归B老二应征去戍边 有人捎信说他阵亡了C老三是书呆子 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D老四收入粮食1000斤 全家人还经常挨饿8 汉武帝实行的下列制度 其演变结果与最初目的不一致的有 推恩令 刺史制度 附益之法 举孝廉A B C D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 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 函谷正东开 李白 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新建阿房壁未干 沛公兵已入长安 帝王苦竭生灵力 大业沙崩固不难 胡曾 阿房宫 材料三竹帛烟消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 焚书坑 回答 1 三首诗中提到的帝王指谁 2 三位诗人的观点是否一致 为什么 3 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该帝王 1 秦始皇 2 不一致 李白歌颂了秦始皇的统一事业 肯定其雄才大略 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胡曾批评秦始皇为修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