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中图选修6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71679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中图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中图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中图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中图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中图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中图选修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四)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一、选择题在我国某一露天开采煤矿区,被开采煤矿附近的潭水变成含硫很重的“黄绿色”。一潭死水散发着浓重的臭味,一些以煤为燃料的化工厂在矿区周围广布,附近老百姓对化工厂的粉尘污染是苦不堪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关于材料中煤矿的露天开采说法错误的是()A破坏地表植被及基层土壤B矿坑废水是造成附近水资源污染的污染源C与地下开采相比,对大气的粉尘污染轻D矿区回填,恢复地表生态的成本高、难度大2针对材料中化工厂造成的粉尘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是()优化当地用煤结构禁止以煤作燃料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将燃煤后的产物如粉煤灰等“变废为宝”ABC D解析:1.C2.B第

2、1题,露天开采煤矿与地下开采相比,极易产生粉尘污染。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类化工厂是以煤为燃料产生粉尘污染,因此可从源头入手,优化用煤结构和提高煤炭的利用率来减少粉尘的产生。对于燃烧后产生的废弃物粉煤灰可“变废为宝”生产建筑材料。3能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中,下列主要利用中能减轻环境污染的是()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对开采能源破坏的地表由采矿者负责复垦,恢复到原状态对矿物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实行能源结构调整,在矿物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A B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有关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理清这些措施的环境意义。措施说的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损耗,措施主要是

3、保护耕地,防止生态破坏,所以都不能选;两措施则是为了减轻环境污染,故选B。据美国地理杂志报道,全世界每天消耗石油约8 000万桶(每7桶合一吨),目前一半左右的世界石油供应依赖于110多座大油田,而这些大油田均经历了五六十年的开采过程,基本走过了其“生命周期”的“壮年”阶段,步入了稳产和衰减阶段。据此完成45题。4材料显示出产生石油危机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强石油资源的储量消耗高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石油的供需严重失衡A BC D5为应对石油危机,我们应()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推广节油新技术和新工艺寻找石油的替代品禁止高耗能产业的生产A BC D解析:4.C5.A第4题,“全世界每天消耗

4、石油约8 000万桶”说明世界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强;“一半左右的世界石油供应依赖于110多座大油田”说明石油的供需失衡;“步入了稳产和衰减阶段”说明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石油的储量消耗是指石油的已开采数量,材料中没有相关数据。第5题,在当前技术水平下,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禁止高耗能产业的生产是不现实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据此回答67题。6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列工业部门中受益最大的可能是()A汽车工业 B电子工业C核电工业 D服装工业7目前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产

5、业转移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业A BC D解析:6.C7.A本题组以低碳经济为切入点,考查低碳经济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低碳经济。第6题,汽车工业是消耗石油的工业,随着低碳经济的到来,会受到一定的冲击;电子工业和服装工业与能源消耗关系不大,因此影响不大;核电清洁、基本无污染,且能量密集,只要技术安全可靠,将会受益很大。第7题,“低碳经济”的思路是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不是产业转移和控制人口。二、综合题8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

6、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你推测一下会有哪些变化。(2)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输出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这样做有哪些好处?如果把坑口电站建在处是否合理?(3)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调整产业结构。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解析:第(1)题,随着资源开发规模扩大,该区域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交通条件都将不断变化,并且随着资源开发可能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第(2)题,变输煤为输电既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减轻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地靠近煤矿又位于盛行风的垂直郊外,可以建坑口电

7、站。第(3)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从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入手。答案:(1)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经济结构会由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交通状况会有明显改善,内外联系更加方便;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有明显的下降等。(2)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减轻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合理。(3)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发展新兴产业(或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等。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材料二日本能源安全状况。1973年2000年能源进口依赖率/%89.481.0石油

8、消费比重/%77.453.0进口中东石油占进口石油比重/%7982材料三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和美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使得日本开始重视从其他地区进口石油。日本如果能够争到铺设通往俄罗斯的石油管道,那么俄罗斯每天向日本出口100万桶石油,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就可以降到65%。(1)从材料一可看出2030年后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将超过石油,其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三是针对日本的什么能源安全问题而做出的努力?(3)读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地理角度思考我国可以从日本能源安全状况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解析:从材料一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以后,木材、煤炭、石油的消费比重下降,天然气、核能、太阳能的消费比重上升,

9、并且大致在20002030年期间,石油的消费比重最高,2030年之后,天然气消费比重超过石油而居首位。其原因是天然气相比石油,对环境的污染较轻。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日本能源进口依赖率较高,石油消费比重2000年和1973年相比较比重下降;进口石油主要从中东地区进口,说明日本能源短缺,主要依赖进口,并且进口渠道单一。材料三说明了日本为拓宽进口渠道,争取铺设通往俄罗斯的石油管道,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我国石油进口依赖程度也不断升高,参照日本的经验,我国应该对外开拓石油进口渠道,使能源来源多元化,对内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答案:(1)石油对环境污染较重,而天然气对环境污染较轻。(2)石油进口渠道单一。(3)能源来源多元化;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