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2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中图选修5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71201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2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中图选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2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中图选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2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中图选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2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中图选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2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中图选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2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中图选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2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中图选修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气象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3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中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灾情特点及发生原因难点: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解决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准备】有关挂图、图表等缺勤登记:【板书设计】2.2 中国的气象灾害一、旱灾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表2、43、旱涝关系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二、台风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

2、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3、路径: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5、影响地区: 6、各地灾害表现: 四、沙尘暴 1、概念: 2、发生与防治五、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1、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 2、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3、损失: 4、华北地区缺水的表现及原因教师教、导过程设计【教学过程】P45引言导入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图2、30中国旱灾频次分布,显示了我国的旱灾中心,其中以华北

3、地区旱灾最为严重。探究活动: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提示:华北地区旱灾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人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案例图231可以看出,1972年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北东部和西部。 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了解以下内容: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旱灾严重的国家。1949 年以来,1959年1961 年、1965年、1972年和1978年等年份都发生了区域性的大旱灾。旱灾的危害:河流断流、水库干涸;作物歉收,有的甚至绝收;人畜饮

4、水困难等。 结合图22洪水点位图可知,这两块旱灾区又是发生特大洪水的地区。从而了解到华北地区是旱灾和涝灾灾害都很严重,而且交替频繁出现的地区,防旱、抗洪对当地政府和人民来说具有双重意义。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表2、4说明:P46探究活动:1、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2、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多发区的自然、社会条件,理解其成因。(提示: 干旱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才称旱灾,如果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旱灾。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雨水不多,年年干旱或“十年九旱”,但

5、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旱灾并不是最严重的地区。) 3、旱涝关系(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提示:强调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的交替出现以及空间上的交错出现,旨在使学生理解因时、因地防治这些灾害的必要性。)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1)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了农牧业灾情。(2)我国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造成北方城市十分缺水。阅读表2、5,掌

6、握以下内容:我国农业旱灾灾情统计报表的核心内容包括因旱灾形成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人口和粮食减产等。通过对不同年份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思考P47,点拨:我国东部深受季风的影响,季风到来的早晚、势力的强弱、停留时间的长短等都直接影响着降水量的多少及其时间分配,加上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使得季风区的降水量不仅年内变化大而且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就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而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对降水的需求量和保证率要求很高,如果出现干旱,势必造成旱灾灾情。因此,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二、台风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

7、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读图2.32我国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频率,掌握以下内容: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生源地在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发生次数最多、势力最强的一个海区。平均每年有28个台风生成,约占世界台风总数的13。 图2.33显示:台风主要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受其影响程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图2.34表明:台风灾害灾情严重的地区是地均GDP高且台风次数多的地区。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8、。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台风灾害损失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读表2.6,了解以下内容:记录有关台风灾害灾情信息主要从死亡人数、受伤人数、毁损船舶、倒塌房屋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方面纪录。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成倍增长的趋势。案例:表2.7 ,探究活动: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虽然受灾,但却没有成灾,原因是什么? 区别台风和旱灾、洪水的灾情报告有什么不同? 台风登陆对区域旱情有什么影响?(提示:上海虽然受灾,但却没有成灾与该城市的防御能力强有密切关系。台风登陆会带来大量降水,可以缓解当地的旱情。)思考:P49:台风对沿海地区农业和城市有什么影响?点拨:我国沿海地区是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

9、、渔业区,人口密集,城市港口众多的地带。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以及风暴潮灾害常会形成海水倒灌,造成海堤决口,形成洪涝灾害,并且可诱发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会造成城市、港口以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船舶的毁坏等,以及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建筑物破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从而直接威胁着我国沿海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

10、沿海侵入。图2.35侵袭我国的寒潮路径,表明:侵入我国的寒潮都是北冰洋的极地冷气团向南爆发的结果。有时,在西伯利亚西部和蒙古等地区也会有堆积的冷气团向南爆发,形成寒潮。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东西向山地P50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P50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 温、冻害、雨雪等。探究活动:东北地区寒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有哪些?(提示:第

11、一,我国东北地区紧邻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使东北地区气温骤降。第二,初霜时东北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严重危害农牧业生产。)四、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1)概念:P52(2)发生与防治案例:图238表明: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的不在西北沙漠区,而是在内蒙古中部。图239显示:沙尘暴的沙源地分布。图2、40显示:2000年4月6日中国北方沙尘暴的走向和覆盖范围。探究活动:结合图、文给出的资料,说明沙尘暴发生的时间、条件和防治措施。点拨:(1)沙尘暴发生时间:冬春季节(2)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

12、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3)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小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 思考P54,点拨1:华北沙尘暴多发的原因可以理解为: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干燥,风力对土壤的侵蚀越来越严重。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们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使得森林覆盖率降低。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得森林草原急剧退化。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沙尘暴多发。收集资料时,可以从这三方面的实例着手,来印证或证明自己的认识。点拨2: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季节,降

13、水少可能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冬季,春小麦越冬,处在休眠状态,降水少不影响小麦的生长与收成,因此不造成灾害。所以没有“冬旱”之说。五、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1、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P512、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读图2.36,了解以下内容:(1)干旱是华北地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2)导致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水热条件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春旱严重;冬季风的通道;接近沙源地;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是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增加;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资源缺乏。

14、 学习阅读 ,掌握以下内容: 华北地区历史上就是旱灾区。华北地区经常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链发的现象。探究活动:假如,目前华北发生了这样的大旱,会是什么样的灾情状况?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灾害救助中如何体现?(提示:经济损失将大大增加,人员伤亡将大大减少或没有。) 3、损失:华北干旱缺水、土地沙化和沙尘暴不仅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对首都北京的影响。图2、37图237显示了干旱给人类带来的恐慌和无奈。4、华北地区缺水的表现及原因补充:华北地区严重缺水,主要表现为水量性缺水,即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且地表径流少;人口密集、有超大城市群,生活用水多;国家商品粮基地,灌溉用水多;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用水多等;还表现为水质性缺水,即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农药与化肥污水、海水倒灌等一系列污染水增多,导致清洁淡水减少。【作业设计】探究活动:围绕沙尘暴,设计一个试验,从中理解沙尘暴的成因和风沙灾害的防治。(提示:为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沙尘暴成因和防治的办法。)【课后反思】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