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08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71062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08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08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08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08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08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0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08(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08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08第卷一、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下面为前苏联叶非莫夫的漫画检阅他(艾森豪威尔)的队伍,队伍中有“阿登纳”“艾德礼”“贝文”等人。此漫画说明了A世界多极化力量潜滋暗长 B美国对抗苏联的力量在强化C美苏两极格局已基本形成 D以美为首的北约已完成组建】【百强校】2017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历史试卷【答案】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

2、形成美苏冷战的发展【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2“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十月革命 B二战爆发C美苏“冷战” D苏联解体】2015-2016学年金版学案高一岳麓版必修1练习历史试卷(19)【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是柏林危机,其时代背景是美苏冷战,故选C项。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的发展【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3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

3、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这反映出美苏A.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 B.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C.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 D.军事克制是双方冷战的主题】【百强校】2017届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的发展【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4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A屡遭战争重创 B历史上关系紧密C社会制度相同

4、D发展水平相似】【百强校】2016-2017年安徽黄山屯溪一中高二上开学考试历史试卷【答案】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洲的联合【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51973年,欧洲共同体出口贸易额为21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和苏联;国民生产总值10650亿美元,远远超过苏联,为美国的77.7%。同时,在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中,欧共体以统一的声音同其他缔约方谈判,不仅大大增强了自己的谈判实力,也敢于同任何一个大国或贸易集团抗衡,达到了维护自己贸易利益的目的。材料表明欧共体当时A经济实力大大超越了美国B已经成为一个经济政治实体C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D直接推动

5、了两极格局的解体】2015-2016学年人民版高一必修1练习历史试卷4【答案】C【解析】欧共体成立时仅仅是个经济共同体,20世纪80年代之后,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才进一步加强,而且两极格局解体与欧共体发展并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BD两项。当时欧共体的经济实力仅有某些指标超过了美国,其中国民生产总值就没有超过美国,故排除A项,选C项。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洲的联合【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6二战后日本经济很快发展起来,19561972年其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下列属于其主要原因的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越南战争的结束C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 D美国

6、霸主地位的动摇】2015-2016学年金版学案高一岳麓版必修1练习历史试卷(20)【答案】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日本的崛起【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720世纪70年代,日本在某些国际事务中向美国说“不”。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解体 B日本受到不结盟运动影响C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D中日之间实现邦交正常化】2015-2016学年广东深圳罗湖外语学校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答案】C【解析】据材料提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在某些国际事务中向美国说“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C项

7、正确。美苏两极格局解体在20世纪90年代,故A项错误。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不可能受到不结盟运动影响,故B项排除。中日之间实现邦交正常化,是表现,不是背景,故D项排除。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日本的崛起【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8“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百强校】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8、【答案】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9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认为A美国不再是世界强国B中国成为超级大国C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D两极格局已经瓦解】2015-2016学年金版学案高一岳麓版必修1练习历史试卷(5)【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尼克松的话“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可知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9、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101990年,苏联社会学会会长塔扎斯拉夫斯卡娅在苏联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的“大型研讨会”上宣称,与会者一致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体制的根本区别,根本上就是不存在;此看法在当时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同。这表明A苏联的社会性质已经剧变 B戈尔巴乔夫改革理论转向C苏联学术界导向趋于偏激 D此看法成为苏联解体根源】【百强校】2017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卷【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不同的。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人占有制,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社

10、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依然存在。从政治上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资本主义国家实质上是由垄断资本用金钱操纵选举,进而控制政府及其决策,谋求对其有利的政策和制度。所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体制有根本区别,材料表明苏联学术界导向趋于偏激,故选C项。苏联的社会性质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的垮台,排除A项;戈尔巴乔夫改革理论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排除B项;苏联解题的根源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没有克服,排除D项。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苏联解体【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11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了对伊拉

11、克的战争,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标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A唯一的超级大国 B多极世界的一员C欧盟外交的代表 D两极世界的一极】【百强校】2017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上期周练(9.11)历史试卷【答案】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国的霸权主义【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12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

12、极世界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D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才开始呈现出多极化趋势】【百强校】2017届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答案】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冷战”后的世界格局【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44年7月14日,苏联驻美大使葛罗米柯向莫洛托夫递交了一份关于苏美关系的报告。这份报告对战后苏

13、美关系的发展前景,其中包括对战后苏美两国进行经济合作的前景进行了分析。葛罗米柯认为,战后苏美两国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都能够继续保持合作。两国在经济上有着共同的利益,苏联在一定的时期内需要向美国购买设备来恢复经济,而战后美国需要苏联的市场,美国工业的发展也需要从苏联进口一些原料。苏美两国共同的经济利益将会为两国在战后的合作关系提供牢固的基础。葛罗米柯还认为,战后,苏联能够从美国获取大量贷款。为了从美国获取大量的经济贷款,1945年l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正式向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提出向苏联提供贷款的要求,货贷款总金额为60亿美元,用于购买机器制造产品和工业设备。材料二 国驻苏联代办凯南于1945年

14、夏提交给国会的备忘录中指出,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来说,美国都没有在战后继续向苏联提供经济援助的理由。凯南担心苏联利用美国的经济援助来加速自己军事工业的发展,对美国构成成胁,“就像德国和日本一样”。凯南的这种观点得到了部分议员和军方的支持。1947年12月17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再次决定:“美国的安全需要立即、无限期地停止向苏联及其附庸国出口美国的短缺物资和有助于增强苏联军事潜力的物资”。以上材料均摘自崔海智战后苏美经济合作尝试的失败(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期的美苏关系及其成因。(16分)(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美苏关系的基调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10分)】2017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卷【答案】(1)关系:盟友;合作。(4分)原因: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美苏两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有合作的可能和必要;二战后期的一系列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12分)(2)变化:由合作到遏制(或:由盟友到对手)。(2分)影响:冷战开始,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渐形成;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对立。(8分)(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状况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归纳、概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