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案中图选修5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71036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案中图选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案中图选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案中图选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案中图选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案中图选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案中图选修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主要自然灾害种类的含义以及孕育它们的自然圈层;2、图文结合,简述干旱、地震、热带气旋、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3、通过地图分析,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2、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3、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热带气旋干旱寒潮地震滑坡与泥石流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 要 自 然 灾 害 的 形 成 与 分 布洪涝风暴潮病害虫害和鼠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灾种定义形成原因地理

2、分布世 界 主 要 自 然 灾 害 带学生学、思过程设计教师教、导过程设计【讲授过程】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自然灾害孕育在地球的不同圈层中,而各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异常变化分别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每一种自然灾害都有各自的形成原因与地域分布规律。而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那么什么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又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看课本第一小节。一、气象灾害(一)热带气旋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1、概念: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从气流来看,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2、分类:(国际标准)分类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台风(或飓风)12级(32.6米/秒)强热带

3、风暴1011级(24.532.6米/秒)热带风暴89级(17.224.4米/秒)热带低压7级(17.1米/秒)学生活动:那么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呢?台风造成的灾害多出现在哪些地区?请大家首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3、形成条件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有下热下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学生活动:请同学对照课本P7图19和图110(相当于热带气旋的横剖面和纵剖面图)互相对比,可找出对应的区域,分析为什么台风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天气状况?为什么天气预报中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4、结构及其天气(P7图1.10)台

4、风眼:无风、少云和干暖;旋涡风雨区:最强烈的降水,并伴随大风;外围大风区: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无降水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看课本图P11说明:(1)台风在世界范围的分布情况; (2)台风的主要源地和主要影响区域。据此可分析台风造成的损失巨大的原因是什么?5、发生季节:全年,以711月最为频繁6、源地: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域,以西北太平洋最多。7、分布:南北半球大洋西北部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域;主要影响区域:太平洋的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大西洋的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西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发生频率最高。8、灾害特征:狂风、暴雨,产生风暴潮。教师教

5、、导过程设计学生学、思过程设计9、移动路径判断(图1.11):受大气环流运动方向的影响。如西北太平洋台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向西北方向移动。(北半球向西北、南半球向西南)引申: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沿海其他省区也都受到过台风的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学生讨论:那么干旱和和旱灾是不是一回事呢?(二)干旱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设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但是夏秋季连续一个月不降水就形成严重的旱灾,而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连续一个

6、月不降水却不成灾?1干旱和和旱灾干旱概念:旱灾成因:两个条件,一是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干旱);二是引起水分极度缺乏,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植物的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2旱灾的特点: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渐发性的特点。3.旱灾的分布: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热带草原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非洲最最严重。而热带雨林和热带沙漠区发生频率较低。在气候湿润、经济、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干旱更容易酿成旱灾。学习方法判断旱灾的标准:致灾因子干旱;受灾体人、畜、农作物。(三)寒潮1.寒潮概念:2.寒潮形成原因: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

7、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3.影响寒潮强度的因素:冷空气与受影响地区温度之差越大强度越大。4.寒潮的影响: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等。5.我国寒潮的定义:6.寒潮的危害:寒潮最大的危害是在农业生产方面。对农作物而言,秋末暴发的寒潮和初春寒潮带来的大风和降温天气,容易使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晚秋作物和春播作物倒伏和受冻;在北方草原地区,暴风雪不仅覆盖草场而断绝牲畜食物来源,还会导致牲畜受冻死亡。此外,寒潮对电讯、交通等方面也有破坏作用。教师教、导过程设计(四)其他气象灾害1、冻害:(霜冻害、冻害、积雪、冻雨、结冰等5种)气温从0以上骤降到0以下,或冬季或早春

8、一段时间低于多年平均值,造成植物伤亡和经济损失,影响交通和电讯中断。2、冷害:0以上,但低于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环境温度,作物生长期延迟或损害。江南春季烂秧天气,称为“倒春寒”;秋季两广和闽南的低温冷害,称为“寒露风”;这种灾害不易被人们觉察,素有“哑巴灾”之称。3、雾灾: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称为大雾,110千米时称为轻雾。影响交通,雾中的一些污染物影响人体健康,农作物缺乏光照,影响生长和病害,小麦抽穗时遇上三天以上的大雾易引起赤霉病。4、雹灾:春末夏初或夏末初秋的过渡季节对流发展旺盛,积雨云中的冰块降落。来势猛,强度大,常伴有狂风暴雨,农作物受损害,人畜和地面设施受损害。多发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山区多于平原,每日1218点是最易活动时间。5、雪灾:降雪多、积雪厚或雪层维持的时间长引起阻塞交通、危害通讯、输电设施,牧区牲畜死亡、牧民生病、断炊,草原区称为“白灾”。6、风灾:均风力6级,瞬时风力8级以上为大风,有时会造成人员伤亡、失踪,主要破坏房屋、车辆、船舶、树木、农作物及通信、电力设施等。7、雷电:发生在积雨云中的雷击、闪电的局地对流天气现象,常与狂风暴雨相伴。影响人畜、森林火灾,毁建筑物、输电线路、电气机车,飞机等飞行安全,干扰无线电通讯等。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