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析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问题与解决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13457 上传时间:2016-11-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浅析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问题与解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文浅析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问题与解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文浅析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问题与解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文浅析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问题与解决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文浅析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问题与解决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浅析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问题与解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浅析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问题与解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国人口众多,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小学教育一直是其中的软肋,农村小学教育与城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教师素质偏低、小学办学条件差、家庭教育缺陷等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发展好农村小学教育。关键字:农村,小学教育,教师资源,留守儿童教育是国之根本,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在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村的教育问题受到国家的广泛关注,而农村的小学教育是重中之重。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迅速的发展着,农村小学教育也取得了不错的提升。但是,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不

2、符合和谐农村的发展目标,成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小学教育建设,提升小学教育水平。我国人口众多,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小学教育一直是其中的软肋,制约着教育水平整体的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小学教育。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教师素质偏低、小学办学条件差、家庭教育缺陷等等,都严重制约了小学教育的发展。- 2 村入学儿童减少,学校分布不合理,办学规模萎缩。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年轻夫妇观念的转变,使得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学龄儿童逐年减少,农村小学在校人数日渐萎缩。农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的政策的实施。为了给孩子更好的起点,

3、越来越多的农村的年轻夫妇宁愿把孩子送去较远的城镇小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就读。很多流入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读,还不用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生一样平等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家长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城镇私立小学在招生方面,也想方设法争抢生源,提供一系列的优惠和高质量的服务。等等这些让农村小学招生越来越困难,小学生数目也日渐减少,使得学校不得不缩小规模。也就有一些地方开始让较小规模的小学进行合并或者停办。使得办学质量更加恶化,生源又会减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一些小学升值因为班

4、额小,老师少,不得不采取包班教学。着不但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学生学习效率肯定也会大打折扣。家长更加不信任学校。解决建议:1、政府应当把扶持农村小学教育作为扶贫工程的重点,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引进教师资源,提升办学水准。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3 府引导教育资源整合,撤并学生人数少的学校。合理布局学校位置,做到兼顾周边村落。有必要的地区可以选择建设学生宿舍。为边缘地区学生提供寄宿服务。3、制定农村小学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强化农村小学教育的制度管理,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推进教育质量提高,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好教育形象。

5、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整体年龄偏大。缺少新血液,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 “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高中从初中调教师,初中从小学调教师,调走的是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这样层层“掐青苗” ,留在小学教学岗位上的很多是上了年纪、体弱多病的教师。加之没有新的教师补充,教师队伍出现了严重的“断层” ,成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难以逾越的一道坎。在校教师普遍学历不高素质偏低,初高中学历老师还大有人在。优秀年轻的教师都在城镇小学或者被调至初高中从事教学。另外,艺体类教师匮乏,小学教育中仅仅存在着德教智教。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

6、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过去的学习成绩独大的模式已经不合时宜。农村小学对于优秀的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一些新课程的开设对小学教育软硬件有了进一步的要求。配备基本的师资是必不可少的。- 4 前农村小学教师年龄普遍较大,体弱多病,精力不足,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编制不足,很多老师不得不承担多学科教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同时,农村家长为生计纷纷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现象严重。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留守儿童的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责任心。但农村小学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师职业素质本身就低,教学积极性不高,对学生不负责任。农村小学教师待遇普

7、遍偏低,抽样调查显示,近 50的农村教师和县镇教师反映没有按时或足额领到津贴补贴。2006 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中学(包括初中与高中)教职工年均工资收入为 17729 元和 20979 元,分别比国家机关职工年均工资收入低 5198 元和 1948 元。2006 年,全国有 273 个县(占区县总数的 的小学教职工和 210 个县(占 65)的初中教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低于 12 万元,人均月工资收入不足 1000 元。解决建议:1、 政府加大人才引进教师资源,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提供新的血液,调整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合理调派教师,为小学培养优秀的师资。补充小学专任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师。2、 提高

8、教师工资福利,改善教学基础设施,丰富教师业余生活。按时发放按量发放教师工资。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对“油条”教师进行处罚。3、 加强教师德育建设,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摒弃旧俗的教育模式,促- 5 设完整素质教育课程。三、小学办学条件差,城乡差异明显。尽管近几年国家对小学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增大,但是,相对于城镇小学来说,农村小学的设施破烂不堪。各地基本都将重点放在城镇中心小学,而对边远农村小学过问甚少。长期的边缘化使农村的小学与城镇小学的硬件设施差距越来越大。在很多农村小学,仅仅几间教室,在其中存在着不少危房,缺少修缮,严重威胁着学生的安全。小学教学器材奇缺,显微镜、酒精灯等等其他最基本的实验室

9、设备,还有很多地方都不具备。微机室、语音室、音乐室、图书室等功能性教室,很多地方都没有,有的只是空名头或者设备过旧,图书馆缺乏新书,计算机缺少更新维护。学生体育活动用的操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缺失,对现代体育活动没有接触。这些教育基础设施的缺失和陈旧,严重制约了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很多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改善教学却苦于没有设备、经费。解决建议:1、 政府应当均衡城乡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教育预算,稍微向农村小学倾斜。重点建设小学教舍等基础设施,添置教学设备,完善体育设施。2、 学校应当积极寻求突破,寻求社会帮助,改善学校环境。学校支出透明化,让每一分钱花得在位置,发挥其最大

10、作用。- 6 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农村现在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的父母亲出门打工谋生计,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我国农村的老人基本上是小学文化程度,这里所谓的“照顾”也就是生活起居意义上的照顾,根本无力胜任“留守子女”的思想 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任务,使得“留守子女 ”们在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严重缺失,这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他们的身心健康 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把本应由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留守儿童较为普遍的问题有:学习较差。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

11、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性格缺陷。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形成了自私自利,霸道等性格特点。心理障碍。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解决建议1、 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 7 区和学校联动

12、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2、 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

13、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3、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参考文献:、湖南教育网,正视当前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 8 -、中国青年报,2008 年 12 月 17 日,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正视农村教育困境。、学术期刊网,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和对策。、构建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教育机制,时树菁。、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说校园。考试吧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