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检测试题课时提升新人教选修6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69993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检测试题课时提升新人教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检测试题课时提升新人教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检测试题课时提升新人教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检测试题课时提升新人教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检测试题课时提升新人教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检测试题课时提升新人教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检测试题课时提升新人教选修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生态环境保护1、2、5、6、7、8、9、10、11、12、13、14、15、16、21、22、23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3、4、17、18、19、20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某中学(24N,115E)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的结果如图。据此回答12题:1.探究结果表明()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要低林地的年温差大,裸地的年温差小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该地夏半年裸地的气温比林地的气温偏高A. B. C. D.2.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

2、现在()防风固沙削弱噪音防止台风侵袭 吸烟滞尘A. B. C. D.解析:1.D2.C第1题,简单计算可知,图示林地与裸地月均温的差为负值,说明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要低。林地热容量大于裸地,气温变化缓和,夏季林地气温小于裸地气温。第2题,该片林地处于学校与高速公路之间,因此,主要作用是吸烟滞尘、削弱噪音。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34题:3.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4.可持续发展需要公众参与,下列有利于制止该“环境变迁”的行动有()采用节水措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购买

3、节能电器A. B. C. D.解析:3.A4.C第3题,读图可知,该“环境变迁”主要发生在沿海低地,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第4题,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购买节能电器都能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美航空航天局拍摄的照片显示,由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共同“哺育”的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沼泽地,面积剧减为2 000 km2,仅为原来的10%,由于兴修水利使湿地锐减,目前,湿地中至少已有40种水禽和哺乳动物消失,来自西伯利亚的候鸟数目也锐减。据此回答56题:5.关于伊拉克沼泽的相关论述正确的是()A.沼泽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多,水分充足,透气

4、性好,肥力高B.保护好沼泽对伊拉克的最大意义表现在经济方面C.伊拉克的湿地就是沼泽D.伊拉克沼泽地减少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中东地区6.伊拉克地区湿地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能源开发导致地表水的大量下渗,使地表径流减少B.大量排放生活污水,破坏了湿地的生态环境C.在沼泽区开挖鱼塘,发展桑基鱼塘破坏了自然生态D.人类活动超量利用水资源,导致生态用水不足解析:5.D6.D第5题,湿地土壤是缓慢沉积形成的,透气性不好,湿地种类很多不仅包括沼泽,保护湿地的意义在生态方面更为突出。第6题,人类兴修水利,超量利用水资源,导致生态用水不足,致使沼泽破坏。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

5、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95%以上。据此回答79题:7.拉鲁湿地所在的青藏高原能源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油太阳能水能地热能A. B. C. D.8.拉鲁湿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差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拉萨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A. B. C. D.9.关于拉鲁湿地发展方向的叙述,不可取的是()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B.利用湿地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D

6、.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解析:7.D8.C9.D第7题,了解青藏高原的地质构造和气候特点,就能分析出青藏高原的能源分布特点。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势高, 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板块交界处,地热能资源丰富;故答案为D。第8题,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少温差增大湿度等,故排除含有的选项,C项正确。第9题,把拉鲁湿地建成蔬菜、瓜果生产基地,会破坏生态,D项不可取,故选D。有人说,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的优质水稻若申请专利,他将超过比尔盖茨成为全球首富,而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的水稻良种是利用我国西南深山的野生水稻基因杂交产生的。据此回

7、答1012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重大,人类应加以保护B.人类只需要保护对人类有贡献的物种C.解决粮食问题,发展农业生产不需要科技创新D.以上说法都不对11.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优质水稻的实验地点应在()A.西北地区,温差大,有利于水稻中营养物质的积累B.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紫外线强,可促使水稻基因突变C.海南岛,生长期长,可缩短实验的时间D.东北地区,可利用肥沃的黑土地培育优质水稻12.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反映了()A.要保护全球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B.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是人类资源储备的一种方式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D

8、.生物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是无限的解析:10.A11.C12.B本题组考查保护生物物种的意义。第10题,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应加以保护。第11题,生物育种应在低纬度地区进行,因为低纬度地区热量充足,可加快育种速度。第12题,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反映了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资源储备的一种方式。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314题:13.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漠,其原因可能是()A.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

9、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14.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A.地表反射率下降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坚实度下降C.土壤盐碱度升高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解析:13.D14.C第13题,草原地区为满足牲畜饮水而大打机井,使井口周围的草地遭受践踏而退化成沙地。第14题,绿洲萎缩即出现荒漠化迹象,其表现是地表反射率上升,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坚实度上升,生物生产能力下降,只有C项正确。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据此材料,回答1516题:15.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

10、正确的是()A.由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将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使用16.“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D.50年后,全球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解析:15.D16.C本题组考查臭氧空洞有关问题。第15题,臭氧空洞的出现主要与生产和生活大量使用制冷设备,排放氟利昂有关;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臭氧层

11、能大量吸收紫外线,空洞的出现使得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危害地球生物。故治理措施是减少氟利昂的使用。第16题,臭氧空洞的出现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表明国际社会共同采取措施进行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故选C。17.我国违反环境法律的案例中,引起犯罪的主要原因除部分公民不懂法律外,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A.经济利益的驱动B.执法力度不够C.环保意识淡薄D.环境状态良好,不需要过多保护解析:A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促使一部分人违反环境保护法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浪潮已经掀起,然而根据中国低碳网调查显示,对“低碳”一无所知的人占49%以上。据此回答1820

12、题:18.关于低碳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碳经济就是指要减少煤炭的燃烧B.低碳经济就是指企业要降低能耗C.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D.低碳经济主要是约束企业行为,与消费者无关19.低碳经济要求低碳生活,下列关于低碳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B.低碳生活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减少能源消耗C.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中不要用煤取暖D.低碳生活要求我们不能剧烈运动,减少二氧化碳的呼出量20.中国低碳网调查结果告诉我们()A.环境保护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B.实现低碳生活需要行政干预C.实现低碳经济只能依靠法律手段 D.需要加强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13、的宣传解析:18.C19.B20.D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的数量,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节约能源。中国低碳网调查结果显示对“低碳”一无所知的人占49%以上,说明政府的宣传力度较小,需要加强宣传。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近年来,承德市始终坚持“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保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群众拓财源”的宗旨,加大林业建设力度。其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造林育林超千万亩,为京津地区建起了防风避沙的绿色屏障,显著改善了京津周围的生态环境。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期有效促进为保护生态环境而作出重大牺牲的

14、地区的发展。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1)材料二所呈现的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2分)()A.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B.环境污染加剧C.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D.用水不合理,土地盐碱化严重(2)对图中荒漠化的扩展叙述正确的是(2分)()A.辽宁、河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B.荒漠化正向西、向南推进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强劲的西北风有关D.气候的演变是荒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3)图中所示森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属于我国的林区,破坏严重的原因是 。(3分)(4)材料一中承德市始终坚持的宗旨体现了森林的哪些作用?(3分)(5)针对上述地区存在的生态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5分)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及其保护措施。第(1)题,图示地区荒漠化严重地区为我国草原牧区及农牧过渡带。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是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即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第(2)题,荒漠化的扩展方向是东南方向,故与冬季强劲的西北风有关,荒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第(3)题,森林破坏严重的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森林的破坏与当地的人口对环境的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森林火灾有关。第(4)题,材料一中体现了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