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景区基本情况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569005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崆峒景区基本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崆峒景区基本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崆峒景区基本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崆峒景区基本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崆峒景区基本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崆峒景区基本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崆峒景区基本情况(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 建设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崆峒山管理局(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三、 主管单位:市崆峒区人民政府四、 建设地点:崆峒山风景名胜区五、 项目法人代表:蔡生虎第二节 编制依据一、 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建设部城市建设院编制)二、 建设部建城1996104号关于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批复三、 省崆峒山风景名胜区近期开发小区规划和香山景区崆峒顶小区祥规文本及说明书(中外园林建设总公司、省市人民政府、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崆峒山管理局编制。四、 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五、

2、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六、 国家颁布的有关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和设计标准第三节 研究概况及围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及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的要求,本报告研究的容和围:一、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二、 市场分析三、 项目建设方案与规模四、 建设条件五、 环境保护六、 项目实施进度七、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八、 财务分析第二章 第一节 景区基本情况崆峒山位于省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接,南临,北临,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

3、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镇奇观”和“道源圣地”之美誉。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富。崆峒山管理局成立于1984年元月,是崆峒区政府直属的管理崆峒山景区的事业单位,全面负责崆峒山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下设17个科室,现有在册干部职工301人,其中男203人,女98人;干部83人,职工218人;党员142人;

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11127人。近年来,在省、市、区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业务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景区狠抓“硬件完善”和“软件提升”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景区先后获得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顾客十大满意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旅游文化示地”和“中国道教十大文化旅游胜地”等桂冠。2002年10月景区全面通过ISO9001、ISO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1994年以来,景区共筹集建设资金2、6亿多元,包括总投资为6800多万元的崆峒山国债一期、二期项

5、目。新建修缮寺、“卧观”、观音堂、通天桥、飞升宫、王母宫等景观35处,新建了东、南山门,延伸硬化景区道路32、1公里,建成景区停车场5处,新建了客运车站和仿生态游步道,扩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和医疗救助中心,新建四星级旅游厕所1座,购置安装了23座环保厕所,改造铺设供水、供电管线64公里,架设了移动、联通、小灵通基站,实现了景区供水、供电和通讯网络全面覆盖。景区先后还组建了客运公司、保洁公司、崆峒国际旅行社、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崆峒纸织画社和崆峒山艺术团。购置旅游环保专用车20辆、电瓶车8辆,购置了信息触摸屏、LED大屏幕和电子显示屏等服务设施,开发出了5类26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吃、住、行、游

6、、购、娱等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另外,随着崆峒古镇-问道驿站、崆峒山丹霞地貌地质遗迹保护、崆峒武校、问道宫、崆峒山景前区绿化美化、混元阁等项目的实施和完成,景区旅游业将再上新台阶。目前,景区建筑面积共3万平方米,基本恢复了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的历史原貌,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游客量和经济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2007年累计接待游客数已逾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亿多元,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高,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热点旅游景区和省黄金品牌旅游景区。第二节 景点分布示意图根据风景名胜区相对集中的景观类型、景观构成和特征、游赏活动的地点、游览路线、方式、时间与容,以及经济管

7、理的需要,可将崆峒山旅游景区划分为十个景区:皇城景区、五台景区、香山景区、弹筝峡景区、胭脂川景区、西山景区、望驾山景区、太统山景区、大阴山景区、十万沟景区。同时每个景区又有很多的景点,各景点都独具特色,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 历史悠久、文明遐迩道教是全面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之一,而崆峒山早期曾有“道教第一山”之称,并被视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早在汉时期,崆峒山就有方士、道人修炼隐居。到建国前,已传至21代,当时全山道教宫观达40处,道坤达百余人,现已传至第三十代。崆峒派武术创始于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山上还有“三教洞”和“三教禅林”宫观,将太上老君、释迦牟尼、孔夫子三尊塑像供于一堂,是少

8、有的道、释、儒三教融合的寺观,也正是全真教的特征之一,佛教在崆峒山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因而被称作“佛教十大福地”之一,是陇东地区最大的汉传佛教活动场所,信众达4万多人;崆峒山也是中华武术五大流派之一的崆峒武术发源地,并与昆仑、峨嵋、少林、武当武术齐名;崆峒山还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向广成子问道的圣地,因此享誉海外。景区至今犹存广成子隐居的“广成洞”和炼丹的“玉单泉”,随后,周穆王、始皇、汉武帝等历代帝王都慕名登临崆峒山,流传下许多千古传闻轶事。2、 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崆峒山地处陇东,属六盘山系关山支脉。崆峒胜景以峰为主,峰林耸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邃洞遍布,怪石嶙峋,蓊荟郁葱。其中马鬃山

9、气势磅礴,峻峭高耸、直插霄汉。东南伸出的雷声峰,三面临渊,岩崖陡峭。东面是棋盘岭,三面峭壁。西面是苍松岭,岭上奇石遍布,苍松笼罩,脊独奋起,斜下直插泾河,故又名“龙吸水”。北面是舍身崖,又名“腰子翻身”。西北面是开头山,断壁绝壑,山腰一峰顶大下小,岩峰逼天,怪石累累,形式珍珠 ,又名“珍珠峰”,突兀中立,浑圆耸峙,状如蜡烛。马鬃面有五峰,俗称“五台”。各台坪的山势各具特色。峰岭峭壁上由洞府石室多达70余处。崆峒山得天独厚,有山有水,前峡泾河萦洄,后峡胭脂河流,交汇环抱于望驾山脚下,形成虎踞龙盘之势。崆峒山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松柏苍翠,草茂花繁,药材遍山。3、 人文景观崆峒山道佛两

10、教有琳宫梵刹42处,房屋建筑650间,著称“八台”(即东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八仙台、灵龟台、时春读书台)、“九宫”(即紫霄、飞升、五龙、遇真、老营、太和、问道、静乐、王母)、“十二院”。现存道教诸神塑像27座,反映太上老君生平的壁画80多幅,太和宫宝座的花纹琉璃。还有披发跣足的真武帝鎏金像,造型丰满端庄,双目深邃圆融。崆峒山历史悠久,活动起源较早,并延续至今。像“八仙人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等都体现出道教圣地的文化特点。节日活动是文化活动的重要方面,每至节日,各地信教群众朝山进香,搭台唱戏、热闹非凡,如正月初一祝元始天尊万寿、四月初八祝释迦牟尼佛祖万寿等等。以上风景名胜、

11、古迹景点、道教佛教等文化的基本概况正说明崆峒山旅游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良好的经济前景。第三节 旅游发展概况近年来,崆峒山旅游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知名度日益提高,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热点旅游景区。1994年以来,以崆峒山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总纲,坚持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立足原有基础,先后筹集包括崆峒山一汽、二期国债项目的建设资金近亿元,进行了以崆峒山景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环境保护等为主的软硬件建设,先后完成了基础设施项;修建景区和景点道路条一起;新修了法伦寺、“卧观”、观音堂、通天桥、王母宫、文道宫等景点处。目前,整个景区建筑面积达

12、到万多平方米,基本恢复了九宫八台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的原貌。在重点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景区通过制定、推行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逐步使管理和服务工作步入制度化、规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大力营造出了整洁的景区卫生环境、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和深厚的旅游文化环境,完善了后勤保障体系和加强了景区旅游市场的整治。年以来,崆峒山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获得“中国顾客十大满意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个地方”和“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等殊荣,年全面通过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年月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崆峒山组景观特种邮票,崆峒山登上了“

13、国家名片”。年月,崆峒山又被评为首批级旅游景区。第三章景区建设现状及制约因素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崆峒山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景区面积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关”和“西镇奇观”之美誉,是我国多座修志的名山之一,也是我市唯一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级旅游区和国家地质公园。一、景区建设现状近年来,崆峒山旅游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知名度日益提高,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热点旅游景区。1994年以来,以崆峒山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总纲,坚持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

14、用”的方针,立足原有基础,先后筹集包括崆峒山一汽、二期国债项目的建设资金近亿元,进行了以崆峒山景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环境保护等为主的软硬件建设,先后完成了基础设施项;修建景区和景点道路条一起;新修了法伦寺、“卧观”、观音堂、通天桥、王母宫、文道宫等景点处。目前,整个景区建筑面积达到万多平方米,基本恢复了九宫八台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的原貌。在重点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景区通过制定、推行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逐步使管理和服务工作步入制度化、规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大力营造出了整洁的景区卫生环境、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和深厚的旅游文化环境,完善了后勤保障体系和加强了景区旅游市场的整治。年以来,崆峒山先后

15、被认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获得“中国顾客十大满意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个地方”和“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等殊荣,年全面通过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年月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崆峒山组景观特种邮票,崆峒山登上了“国家名片”。年月,崆峒山又被评为首批级旅游景区。除了软、硬件的建设之外,景区还积极开拓客源市场,举办各类宣传促销和推介活动,每年拿出门票收入的,累计投入多万元,利用全国性志明传媒体和新兴的网络等宣传媒体和手段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宣传,极大的提升了崆峒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游客量和经济收入年均增长,年累计接待国外游客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亿元。、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朝圣团、旅游团每年都专程来崆峒山,人数过万。年,组建了崆峒山旅游集团,实现了管理和经营分离,景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和健全,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景区从事旅游管理、旅游经营的干部职工和从业人员达余人,增加了就业机会,带来了周边第三产业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制约因素及问题尽管崆峒山的旅游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建设、交通、宣传、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发展的因素和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