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版教育学第一章教育概述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568956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香版教育学第一章教育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香版教育学第一章教育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香版教育学第一章教育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香版教育学第一章教育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香版教育学第一章教育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香版教育学第一章教育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香版教育学第一章教育概述(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和发展一丶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从两种角度来对教育的定义:1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可以把“教育”的定义分为三个层次:(1)广义的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2)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机会、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3)更狭义的教育:德育2.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展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也有个体的个性化)(二)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目的性)(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社会性)(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性)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人类社

3、会教育(2)历史性。古与今不同(3)继承性。古与今不同(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5)相对独立性。“超前”或“滞后”(6)生产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7)民族性。国与国-不同(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广义的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态度、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狭义的教育者是指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题,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性;(2

4、)目的性;(3)社会性。2.受教育者(学习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既包括在校学习的学生,也包括各种形式成人教育中的学习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及学习主体。3.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教育中介,教育措施)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了教育总三对最为基本的矛盾:1. 受教育者与教育容的矛盾2. 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盾3. 教育者与教育容的矛盾其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容的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

5、矛盾,因为他/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二、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一)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基本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拓展功能(二)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作用有助于负向作用阻碍(三) 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预期隐形功能非预期三、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观点:体现天或神的意志价值:最古老的观点代表人物:中国的朱熹,所有的(二)生物起源说观点: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价值:第一个正式提出开始转向科学解释错误: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社会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代

6、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三)心理起源说观点:个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错误: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学家孟禄(四)劳动起源说(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代表人物: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很多,主要集中在联和我国。四、教育的历史发展(一)原始社会教育(二)古代社会教育(三)近代社会教育(四)现代社会教育(一)、原始社会教育(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联。(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普及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平等性)和无阶级性。(3)教育具有原始性。(二)、古代社会的教育1

7、.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1)奴隶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这一时期的特征:A:鲜明的阶级性B: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和相对立C: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D: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2)封建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较之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规模扩大,类型增多,容丰富,具有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没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基本上也是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最早的学校:有文字记载同时又有考古出土的事物证实的学校出现在商朝。2.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1

8、) 古代中国学校萌芽:夏代:序、校商代: “大学”“小学”“序”“痒”西周的教育:学在官府,学术官守有国学、乡学之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私学兴起稷下学宫,学术自由。两汉时期的教育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是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文翁兴学”。隋唐时期的教育:选士制度上采取了科举制。六学二馆组成了中央官学的主干。 (等级性)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宋代书院盛行: 白鹿洞书院、 石鼓书院、 岳麓书院、 应天府书院、崇阳书院、 茅山书院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考试

9、的固定格式,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走向没落。(2)古代印度古代印度的教育系在一起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记诵吠陀经,僧侣是唯一的教师。佛教的教育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研究经意义。(3)古代埃及 三种学校:1. 宫廷学校:法老教育皇子皇和贵族子弟的场所。2. 职官学校: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官员)3. 文士(书吏)学校:开设最多。(平民)“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便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4)古代希腊、罗马1.古希腊教育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容比较丰富。教育目的是培养有

10、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以军事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古罗马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要教育形式。拉丁修辞学校招收1618岁文法学校的毕业生,其目的是培养雄辩家。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师和僧侣,教育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马永健猎枪骑士)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11、教育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维多利诺、尼德兰的埃拉斯莫斯(又译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等人。人文主义的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性和贵族性。凡是提到关于人的教育,就要知道是文艺复兴时期。(三)、近代社会的教育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当时的普鲁士)1763年作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3)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中分离出来。(4)教育的法制化。记忆(法国一世)(四)、现代教育社会教育1.现代教育的特

12、点现代教育呈现出了一些全新的特征: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1)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2.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简答题)(1)教育的终身化。(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2)教育的全民化。(所谓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要。)(3)教育的化。(教育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是对教育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

13、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的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第二节 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客观题,需要大量记忆)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与任务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2.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意义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在动力(单选,判断,填空)3.教育规律是这活动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二、教育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一)教育学的研究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2.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3. 有

14、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4. 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5. 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重点)教育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成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的阶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 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孔子(2)孟子(3)荀子(4)墨家(5)道家(6)学记(1)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教育对象上主“有教无类”教育容。孔子把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孔子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论语中的教学原则与方法第一,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第二, 因材施教。第三, 学、思、行相结合。(过程)第四, 温故知新。(2)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持“性善论”,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孟子认为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急哦阿玉的目的在于“明人伦”。在一般的人伦的关系上,孟子又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大丈夫”,即“富贵不能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