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时1我国的地震灾害学案湘教选修5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67515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时1我国的地震灾害学案湘教选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时1我国的地震灾害学案湘教选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时1我国的地震灾害学案湘教选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时1我国的地震灾害学案湘教选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时1我国的地震灾害学案湘教选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时1我国的地震灾害学案湘教选修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1我国的地震灾害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2.学会分析地震灾害的形成原因及灾情差异的原因(产生机制)。一、我国的地质灾害1.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地裂缝、火山、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海水入侵等。2.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一是种类齐;二是分布广;三是危害大。思考1.我国为什么多地震灾害?答案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加之又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因而地震多发。二、我国的地震灾害1.特点:一是分布范围广,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过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灾害。二是频率高,强度大。2

2、0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7级以上的地震。三是震源浅,危害大。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破坏力极大。2.形成机制:我国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处,又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发生频率高。3.分布:我国地震灾害分布不均匀,震中分布上呈现出条带状,称为地震带。总的来说,我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思考2.祁连山地震带、秦岭地震带、燕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等并非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为什么这些地区也是地震的多发区呢?答案内陆地区地震带大体

3、上与我国山脉分布相吻合,而山脉本身就是地壳剧烈运动的结果。探究点我国的地震灾害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材料二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截至10月8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 229人遇难,374 643人受伤,失踪17 923人,直接经济损失1 500亿元(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2)请你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汶川地震的形成原因。(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汶川地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原因。(4)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地震灾情为什么东重西

4、轻?答案(1)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2)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上,板块内部岩层突然断裂而形成。(3)自然原因:地处地震带上,震级强,破坏力大;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之正值雨季,滑坡、泥石流等相关灾害群发。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建筑多为土木结构;人口集中等。(4)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

5、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反思归纳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分布规律、成因(1)我国地震灾害特点:我国是世界地震多发区,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危害严重。地震分布西多东少。地震灾情东重西轻,主要取决于东、西部的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的差异。地震震源浅,烈度高。(2)我国有四个地震多发区: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青藏、新疆多发区分布在西部,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带的边界上;华北和台湾多发区分布在东部,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3)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我

6、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交界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因此地震频发。迁移应用我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带与成因组合,正确的是()A.台湾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燕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C.秦岭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D.天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答案A解析解答该题要先搞清我国东部地区地震带和西部地区地震带,A、B、C三个选项是我国东部地震带,其中A项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的最前沿,所以地震最强烈。1.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和洪涝B.地震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烈度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

7、C.地震、火山喷发和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山区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不当,是泥石流和滑坡发生日益频繁的重要原因答案D解析主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而台风、洪涝属于气象灾害。地震发生时其释放能量的大小与震级有关,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增加30倍左右。地震、火山喷发主要集中在板块的交界处。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除自然因素外,与人类的某些活动,如对植被的破坏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2.我国南北地震带大致位于()A.105E附近 B.90E附近C.30N附近 D.40N附近答案A解析我国南北地震带位于105E附近。3.我国地震和灾情分布的特点是()A

8、.东多西少,东重西轻B.东少西多,东重西轻C.东多西少,东轻西重D.东少西多,东轻西重答案B解析我国的地震具有西多东少,灾情具有东重西轻的特点。4.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以下不能用来解释这种现象的是()A.我国地质条件西部稳定B.我国东部人口稠密C.我国东部城市密集D.我国西部人烟稀少答案A解析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主要与东部地区人口、城市密集,财产密度大有关系。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廓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答案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解析根据材料判断,该地震震级高,烈度大,破坏性强,而且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躲避灾害,加剧了地震的危害程度。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引发的次生灾害也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原因。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