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5篇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34567095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整理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整理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整理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整理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5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5篇【篇一】,男,1968年10月出生,汉族,现任省市局社保资金科科长。20年7月起,担任麦积区渭南镇营房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二年多的帮扶工作圆满完成后,20年9月转战秦安县镇村,继续担任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帮扶期间,他把一个个脱贫项目落在两村大地,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贫困户家中。20年、20年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其先进事迹也先后被日报等媒体报道。把培育产业作为第一要务,发展壮大主导产业营房村有109户554人,其中贫困户61户273人。村284户1274人中,有贫困户114户528人。经认真研究分析,提出以区域内资源禀赋为依托,尊重

2、农民自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在营房村重点以大樱桃产业为主,花椒、核桃为补充。在村以苹果为主,花椒为辅,养殖业为带动的产业布局。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创新投资模式,把群众自筹、政府补助和企业投资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统一规划建园地块,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苗木、地膜、化肥,筹集人工工资,统一布线打点、集中人力栽植,在营房村发展大樱桃650亩、花椒500亩、核桃150亩。在村改造提升苹果800亩,新栽花椒1000亩。三年以来,营房村大樱桃收入从20年的不足5万元增长到20年的30万元。村连续两年苹果产值稳定在200万元以上,群众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

3、信心更足了。把建设项目作为依托,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行路难、环境差、基础设施欠账大是营房村和村的共性突出问题,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为迅速扭转局面,三年来先后向市县两级组织部、农工部、扶贫办、财政局等10多个部门汇报工作、争取投资、争取项目,以市级美丽乡村为标准,迅速补齐基础设施欠账,在营房村确定“村东散养鸡、村西栽花椒、村南种樱桃、村北务核桃、村中抓设施”的发展布局。共争取项目16个,涉及资金642.93万元,先后完成土地整理、村主干道硬化加宽及排水渠、产业路拓宽硬化、村阵地暨村卫生室新建、文化广场、农民体育健身器材等项目,做到项目不断线,资金有保障。在村按照“一线统三点,道路带产业”的思路进

4、行综合整治,“一线”即主干道沿线新建了牌坊、护坡,硬化沿线道路,打造文化长廊,修建休闲凉亭一座,安装太阳能路灯。“三点”即:完善村阵地设施,形成两委办公、村民议事的行政中心;完善乡村舞台周边设施,硬化文化广场、粉刷文化舞台、修建文化墙、安装农民体育健身器材,栽植风景树,形成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文化中心;完善村卫生室和互助老人幸福院设施,形成果农培训、村民就医、老人活动、家庭婚丧嫁娶的服务中心。把培养致富带头人作为抓手,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在抓好果品产业的同时,把工作着力点放在积极培养致富带头人上。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致富带头人赴秦州区平南镇孙集村考察新农村建设情况、赴关子镇流水村考察合作社

5、养牛产业情况等。村的张永文是村上的老党员,原先经营砖厂,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严格执行,原来的小砖窑被关闭,思想压力大,情绪比较激动。看到这个情况,开始思考既要化解矛盾,又要借机寻求发展机遇。针对原砖厂土地资源充足、水电路条件优越的实际,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投资100多万元,建成占地40多亩,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年出栏800多头的养猪场。目前,猪场已开始投产运营4个月,带动贫困户18人就地务工。在张永文带动下,村民张同昌、张虎虎、张小强也加入了养羊、养猪行业。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出发点,时刻关注贫困户困难在驻村帮扶的三年时间里,始终把关心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放在首位,不管谁有困难他总是

6、想办法帮助解决。40多岁的吕保星是营房村王家湾自然村的特困户,自幼体弱多病,与70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是村上最弱势的贫困户,了解到他们还未接通自来水,每天从邻居家抬水吃,当即与水管员、村支书商量,两天内免费为吕保星接上了自来水。赵存禄是营房村唯一的五保户。20年,村上硬化小巷道,家家户户都在积极酬劳硬化道路,一户又一户群众的小巷道都通到了大门口。赵存禄老人每天站在路旁观察着大家施工情况,猛然间想到,这位老人形影孤单,无依无靠,天一下雨出门行路就是问题,万一他脚下一滑,摔伤怎么办,当时打定主意,“赵存禄的小巷道硬化要特事特办,不仅要硬化到大门口,而且要通到他居住的房屋廊下”。说干就干,他和村主

7、任及工作队员的同事,早上开始为老人开挖路基,支撑模板,用灰车转料,中午不到,20多米长、1米宽的水泥路通到了老人的廊檐下,看到了老人眼中飘着的泪花,心里顿觉一阵轻松。连续三年的真帮实扶,苦干实干,营房、两村群众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耕地梯田化、务农机械化,白天活动有场所,夜间出行有路灯、家家通上自来水,户户走上水泥路,家家有果园,户户有产业,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得以全面实现。【篇二】“没有小景书记,俺们哪能这么快就喝上自来水。”在调市镇村,只要一提起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民就有一肚子感谢的话要说。这个来村里一年多就为他们解决了一件件难心事的年轻书记,改变了村民的最初看法,也赢得了村民的认可。20年

8、5月,34岁的来到镇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进村第一眼,他看到的是破败不堪的村部。经过深入调研,他了解到这是个合并村,人心不齐,党员队伍老化。初到的忐忑,变成了沉甸甸的心事。困难激发了的责任与担当。他决定从抓好党建入手,改善办公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和村“两委”班子共同研究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丰富村民活动就这样,驻村工作顺利地打开了局面。初战告捷,坚定了的信心。随着工作的展开,得知村前峪屯的老百姓还没用上自来水。于是,他挨个部门协调,终于争取到专项资金80多万元,启动了自来水工程,让前峪屯330多户近千名村民告别了污浊的地表水,喝上清冽洁净的自来水。水的问题解决了,又开始为村民脱贫致富奔波。经

9、过充分论证、多方考察,为村里引来了致富项目黑果花楸。这种集食用与药用于一体的灌木,抗灾能力强,每亩地纯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今年年初,村里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规划出200亩土地带领部分村民种植花楸,如今已经签到了订单。”很多村民提出要加入合作社一起种植,我们正在做下一步的规划。”介绍。近一年的工作让信心百倍,“越是困难的地方,党员越要站出来;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越要扛得住。”说。【篇三】“既然选择到农村来,就要为百姓做点实事,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市镇村第一对记者说,精准扶贫不仅是在物质上帮助困难户,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精神面貌发生改变。村坐落在市镇中部,全村户籍

10、居民517户,2175人,辖10个村民组,3个自然屯,耕地面积3771亩,人均土地面积1.7亩,是全镇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一个村,也是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178人。来之前,村里主要的产业是冷棚种植,但冷棚种植作物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比较大,每年只有5月到10月份可以种植,品种选择很单一,只能种一些应季蔬菜类作物,经济效益一直不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开始为大家寻找出路。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论证,他和村党委决定在村内有限的土地上发展暖棚种植,结合实际,建立村集体领导、合作社经营、农户参与的联结机制,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实行负赢不负亏的分配机制。通过自筹资金和争取资金的办

11、法争取到900万元资金,建成占地255亩的60座日光温室大棚和占地4.5亩的600平方米冷藏库,该项目已经全部完成。今年5月初第一批香瓜已经开始种植,每亩产香瓜5000斤,利润在1万元左右。暖棚陆续建成后,带领村干部群众成立为民瓜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村社一体化模式大力发展香瓜、西红柿特色种植,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在种植方式、田间管理、采收等环节严格执行绿色标准,坚定不移地走产业脱贫之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丰富村里产业的多样性,招商鸿欣农业有限公司分公司落户村,该公司投资600万元,主要经营中草药材生产、加工,目前已投产运营,极大解决了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20年年底,看到村里的两个自然屯

12、没有路灯,出行十分不便,于是他积极协调为村争取3.2公里村屯道路硬化指标,完成了全村自来水管线覆盖,筹措资金5万元为两个自然屯安装25盏路灯。在看来,扶贫除了“输血”,还要“造血”。为帮助村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到处奔波,争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支持发展产业。“真是感谢第一书记对我们家的帮助,平时合作社有活儿也是第一时间想着我。”村民杨崇林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夫妻俩身体有残疾,家里还有大学生要读书,为了帮助其脱贫,通过社会爱心人士为他家争取来4只种羊,几个月后就下了3只小羊。在村里做党员活动公示板,走访60户贫困户送去价值1万元的物资,联系爱心人士帮助建档立卡户家庭助学这些事都是成为第一

13、书记后为这个小山村干的实事。从20年开始,村委会每年将从合作社中获得20万元用于兴建基础设施,发展公益事业。村集体经济正在发生着从无到有的喜人变化,也获得了“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镇村为民瓜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和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明星村。【篇四】20年3月,第一次走进村,正赶上北方的风季,透过漫天的风沙,丘陵上的村落笼罩在一片灰色的迷茫中。回头看去,来时的路已经被沙尘湮没。三年驻村时光,他的梦想即将从这里开始,他知道,路就在脚下。,男,1990年1月出生,党员,现任市公安局分局刑侦禁毒大队民警。为响应中央精准扶贫的号召,他主动报名到全省最偏远

14、、最贫困的村子之一县村担任第一书记。怎么形容这个地方呢?从市内出发,一路走高速、穿便道,紧赶慢赶也得走3个小时,赶上个雨雪天气,基本这一天就全搭在路上了。因此,他平时连周末也很少回家。曾经的村是镇里的“红旗村”,可是最近十几年,村里不仅戴上了贫困的帽子,还被县党委定性为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每次镇里开大会,村干部都抬不起头来。精准扶贫是一个时代课题,现在,村这份答卷交到了的手上。全国首届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第二名,刑侦系统优秀侦查员,作为一名九零后刑警,的身上有太多令人羡慕的光环。此时的他正如自己名字寓意的那样,好像一匹千里马,已经在公安战场上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作为一名在警队干得风生水起的刑

15、侦骨干,一个充满朝气的九零后,放着城里的好日子不过,一头扎进山沟沟里,还是有很多人不能理解。知夫莫如妻,的妻子也是一名警察,她坚定地支持丈夫的选择,还主动做通了双方老人的工作。这时,他们的女儿才一岁多,正是最需要人呵护的时候,为了让心无旁骛地驻村工作,她独自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成了丈夫最坚强的后盾。“他认准的事儿,就非得干出个样儿来。农村的事儿我不懂,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帮他把这个家照顾好。”要知农村事,先当农村人。走家串户,农忙的时候和大伙一起学着干农活。为了便于在村里工作,他特意买了一辆摩托车,乡亲们一听到门口响起了熟悉的摩托声,就知道赵书记又来走访了。他总是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的都是村民反映的急事、难事、闹心事,每件事后面都标注了自己的想法和办理的进度。这些带着浓浓乡土味的村情民意,就是他从炕头上唠出来的,用脚板走出来的,靠摩托车轮子跑出来的。他把这些事写在本子上,也写进了自己的心里。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村最大的穷根是在心里,很多人常年领着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