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模版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34565318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模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模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模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模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模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模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模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得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深 圳 大 学 实 验 报 告课程名称: 模拟电路 实验名称: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 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信息工程 班级: 组号: 指导教师: 陈田明 报告人: 学号: 实验地点 N102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一. 实验名称: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二.实验目的: 加深对负反馈放大电路原理的理解.学习集成运算反馈放大电路、晶体管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掌握集成运算反馈放大电路、多级晶体管反馈放大电路的安装调试及测试方法.三.实验仪器:双踪示波器 一台/组信号发生器 一台/组直流稳压电源 一台/组万用表 一台/组四.实验内容:设计一个多级晶体管负反馈放

2、大电路或集成运算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要求如下:闭环电压放大倍:30-120输入信号频率范围:1KHZ-10KHZ.电压输出幅度 1.5V输出电阻3K五.实验步骤:1. 选择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类型,一般有晶体管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算负反馈放大电路.为满足上述放大倍数的要求,晶体管负反馈放大电路最少需要二级放大,其连接形式有直接耦合和阻容耦合,阻容耦合可以消除放大器各级静态工作点之间的影响,本设计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各级放大器,其组态有多种多样,有共发射极,共基极和共集电极。本设计可以采用共发射极-共基极-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对于负反馈形式,有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本设计采用

3、电压并联负反馈形式。2. 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下面是电源输入电路,通过并联两个电容的滤波电路形式,以效消除干扰,保证电路稳定工作,否则容易产生自激振荡。整体原理图如下:从上图可以看出来,整个电路由三级放大和一路负反馈回路构成,第一级电路是NPN管构成的共发射极电路,通过直接耦合的方式输出给第二级的共基极电路,因此两级直接的静态工作点会相互影响。第二级放大电路通过电容输出给第三级。第三级放大电路是共集电极电路,射极跟随输出到负载。整体参数设计:假设输入电压峰峰值为50mv,输出电压峰峰值不小于1.5V,电压放大倍数30 倍。因为存在负反馈,为达到设计要求,所以电压开环总放大倍数为1000倍左右

4、。第一、第二级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将近需要30-40倍。下面,对各级放大进行分析:第一级:如图,TP3和TP4为信号输入接入点,信号通过C1耦合输入到Q1基极。Q1 型号9013为NPN三极管,电流增益带宽积Ft为60MHZ以上,电流增益为100左右,满足设计要求。前级采用共发射极组态,R1和R2设定基极静态工作点,使TP5电压为1.2V左右,那么TP7的静态电压为0.55V左右。设定集电极电阻R3,使得集电极静态电压TP6为4V左右。理论值计算:UBQ=VCC*R2/(R1+R2)=1.25VUEQ=UBQ-VBE (on)=1.25-0.65=0.6VIEQ=UEQ/R5=0.6mAUCQ=

5、VCC-ICQ*R3= VCC-IEQ*R3= VCC-0.6*3.9K=2.95Vrbe1=rbb+(1+)26(mV)/IEQ=300+4.2K=4.5KAU1=UO1/Ui=-RL/rbe1= -(R3/R4/rbe2)/rbe1=-32第二级:如图, Q2 型号9012为PNP三极管,电流增益带宽积Ft为50MHZ以上,电流增益为100左右,满足设计要求。前级采用共基极组态,这里要注意的是,R4是这一级的输入电阻。通过R6和R7设定基极静态工作点,使TP8电压为3.8V左右,使TP12电压为4.5V左右再调节R8,使得集电极电压TP9为2V左右,这样,不容易出现失真。理论值计算:UBQ

6、2=VCC*R7/(R6+R7)=3.75VUEQ2=UBQ2+VBE (on)= 3.75V +0.7=4.45VIEQ2=(VCC-UEQ2)/R4=0.55/4=0.14mAUCQ2= ICQ2*R8= IEQ2*R8= 0.14*15K=2.1Vrbe2=rbb+(1+)26(mV)/IEQ2=300+18.3K=18.6KAU2=UO2/UO1=RL2/rbe2第二级交流负载RL2=R8/Ri3第三级输入电阻Ri3=rbe3+(1+)Re3/R9Re3=R10/R11=260欧rbe3=rbb+(1+)26(mV)/IEQ3由后面的计算得IEQ3=1.1mA因此rbe3=rbb+(1

7、+)26(mV)/IEQ3=300+2.8K=3.1KRi3=rbe3+(1+)Re3/R9=34.3K/240K=30K因此,第二级RL2=R8/Ri3=15K/30K=10K第二级放大倍数AU2=UO2/UO1=RL2/rbe2 =100*10/22.6=40中间级的电压放大倍数约为40倍,输出同相。第三级:如图,中间级通过耦合电容输出到输出级,输出级Q3同样采用9013三极管,输出功率有1W ,最大集电极电流IC=500mA,满足设计需求。通过设计R9和R10使得Q3基极静态电压TP10为3V左右,发射极电压VE为2.3V左右,输出幅度可以达到最大。TP1和TP2为输出测试点,C5为交流

8、输出耦合电容R11为输出电阻,300欧姆。理论值计算:*IBQ3*R10+ IBQ3*R9=VCC- VBE (on)得出IBQ3=0.009mAIEQ3=1.1mAUEQ3=R10* IEQ3=2.2VUBQ3=2.2+ VBE (on)=2.9V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开环放大倍数AU= AU1* AU2=32*40=-1280负反馈电路:由上图可见,C4、R12和J3(J3为跳线帽接口,方便测量开环增益倍数)为负反馈电路,连接到第一级的基极TP5处,可见,反馈形式为电压并联负反馈。由负反馈基本公式:Af=A/1+AF本实验电路:Fiu=1/R12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Auf=Uo/Ui=1/

9、Fiu*Ri1=100/3.1=33六、静态工作点测量及性能测试:VBQ1VCQ1VEQ1VBQ2VCQ2VEQ2VBQ3VEQ3单位测试点TP5TP6TP7TP8TP9TP12TP10TP11理论值1.252.850.553.752.14.452.92.2V实际值1.203.00.523.82.154.472.872.2V开环增益测量(跳线帽J3不连接)输入信号第三级输出开环放大倍数测试点TP3TP1理论值3mV3.84V1280实际值3mV3.7V1233闭环增益测量(跳线帽J3连接)输入信号第三级输出闭环放大倍数测试点TP3TP1理论值50mV1.65V33实际值50mV1.75V353

10、. 性能测试误差分析通过测量,发现静态工作点会与计算值有一定的差别,这是因为理论计算的时候,假设了三极管有很大的输入阻抗,忽略了流进去的电流造成了。但是,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开环工作状态,输出波形时大时小,不稳定,其原因是信号发生器输出不稳定所致。放大倍数绝对值相差47,误差在4%以内,加入负反馈后的增益绝对值相差为2,误差为6%。说明设计及调试非常正确,误差的原因是三极管参数、电阻误差引起的。通过测试,实验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达到设计要求。七、总结与体会完成本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收获. 这是一个设计性实验项目,应用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如PNP和NPN两种三极管的使用,共发射极电路、共基极电路、共集电极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放大倍数的计算,负反馈放大电路反馈系数和闭环增益的计算等,本次试验对电路的设计和操作要求很高,遇到了很多问题,也通过老师和同学的指导解决了。 此设计性实验最关键的部分还是反馈电路的设计,采用了电压并联负反馈的方式,因为加入了负反馈,虽然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有所下降,但稳定性提高了,减少了失真。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的公式:Af=A/1+AF,得到了验证,加深了对负反馈放大电路概念的理解。 本次实验自己选择器件,焊接电路板,测试相关数据。让我的模拟电路的知识提高了很多。更熟悉了焊接技术和发生器、示波器的使用。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