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孤独症和多动症汇编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34565240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孤独症和多动症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学前孤独症和多动症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学前孤独症和多动症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学前孤独症和多动症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学前孤独症和多动症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孤独症和多动症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孤独症和多动症汇编(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 孤独症概述 孤独症在港台地区也叫自闭症 用来描述婴儿很少与人交往 心不在焉 极度孤僻 语言发展迟缓 无法用语言进行交流 重复简单活动 行为刻板 缺乏想象等 一 孤独症的历史背景1 孤独症一词最早由瑞士精神病医生于1911年提出并引入专业文献 2 美国临床医学家凯内尔第一次对孤独症进行详细临床研究 他通过对11名孤独症儿童的临床观察 于1943年发表有关孤独症研究论文 情感交流的自闭症障碍 3 我国第一次对孤独症进行研究的学者是陶国泰教授 他于1982年首次报告了孤独症4例 4 1993年我国在北京成立了全国首家孤独症研究教育所 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 开始了探索如何教育训练孤独症患者的新途

2、径 二 孤独症的定义 流行率和起病年龄1 孤独症定义婴儿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36个月前 以严重孤独 社会交往障碍 言语发育障碍 刻板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的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 2 流行率孤独症属于婴幼儿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一种 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发病率约占人口总数的万分之六到七 婴儿孤独症的患病率很低 一般认为万分之四左右 据此推算 我国大概有十万孤独症婴幼儿 但是有些调查者仔细把孤独症与容易跟它混淆的儿童精神病患儿区分开后 却发现实际上孤独症儿童只占严重精神障碍儿童的极少部分 此外 所有的流行病学研究均显示 孤独症男女性别差异较大 普通现象为男孩高于女孩3 6倍 而且多发生在第一胎 3 起病年龄孤

3、独症的患病年龄存在较大争议 凯内尔最初认为是发生在婴幼儿早期 是生而有之的 但是 随后很多研究发现 患者在表现出这些典型的症状之前似乎有1 2年的正常发展 有研究者提出 起病年龄在30个月左右 两岁半 美国精神疾病分类标准明确规定 发展的之后与异常至少在36个月之前出现 二 孤独症婴幼儿的辨别和诊断 一 孤独症婴幼儿的日常辨别1 孤独症婴幼儿的基本特征 1 社会交往障碍 2 语言障碍 3 兴趣范围狭窄 表现刻板 僵化的行为方式 2 孤独症婴幼儿的其他特征 1 感觉异常 2 认知障碍 3 智力障碍 4 行为怪异 5 特殊依恋 6 特殊才能 二 孤独症婴幼儿的科学诊断通过孤独症婴幼儿日常表现出的一

4、些基本特征和相关特征 可大致了解婴幼儿是否可能患有孤独症 但是从理论上来讲 要真正判定其是否为孤独症患者 还有必要利用科学的工具进行诊断 目前 在国外对孤独症症状检查有两个量表应用较广 一个是由家长和抚养人使用的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 另一个是由检查者使用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三 孤独症病因分析现在 国内外有很多专家 学者是婴幼儿孤独症的病因界说不一 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 人们更多认为 孤独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障碍 概括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遗传因素2 神经生物学因素3 疾病因素4 心理社会因素 四 孤独症婴幼儿的治疗与训练我们认为 对于孤独症婴幼儿要治疗与训练相结合 不能采用非此即彼的

5、办法 而应该彼此兼顾 以教育训练为主 药物治疗为辅 一 孤独症婴幼儿的治疗这里的治疗即药物治疗 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大量证据表明 孤独症有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病因 尽管目前尚未找到共同的病因 也未发现某种或某几种药物是首选的特效药 但不能因此就否定药物对治疗孤独症的特殊功效 这里指的功效不能改变孤独症的病程 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控制严重的行为和语言障碍 为对孤独症进行行为矫正和教育训练提供一定的保障 药物治疗时要注意 1 必须取得父母或监护人的许可 并让他们了解药物治疗的原因 疗效和副作用 2 治疗应在诊断的基础上针对严重的行为问题或情绪障碍来配药 3 如果患儿在4周内对药物没反应 以后也可能不会有反

6、应 对有疗效的药物应进行2 6个月 进行评估以确认是否要再用 二 孤独症婴幼儿的训练孤独症婴幼儿的训练主要包括行为矫正 语言训练 教育训练 家庭参与训练 社会参与训练等等 1 行为矫正 1 暂停强化法 4 塑造 2 惩罚 5 链条法 3 强化正当行为 6 放松疗法 7 游戏疗法 2 语言训练语言障碍是孤独症婴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此 对孤独症进行语言教育训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康复任务 a 动作和语言相联系b 形象和语言相联系c 符号和语言相联系d 语言和语言相联系 3 教育训练教育训练是治疗和训练婴幼儿孤独症最主要 最有效的方法 4 家庭参与训练5 社会参与训练6 心理动力学方法 第二节学前多动

7、症儿童的教育 一 多动症的概述1 定义多动症也称 多动综合症 是指发生在儿童期内 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 以注意力明显不能集中 活动过多 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 2 历史背景 1 1845年 德国医生霍夫曼第一次将儿童活动过度视作病症 2 1947年 斯特劳斯等认为多动症是由脑损伤引起的 将该症命名为 脑损伤综合症 3 1949年 格塞尔等人提出新的看法 认为这种症状是 脑轻微损伤 的结果 之后的20年间 不少学者在对具有这一病症的患儿实施神经系统检查时发现 约有半数出现轻微动作不协调 平衡动作和轮替动作障碍 但没有发现瘫痪等脑损伤引起的其他症状 故认为多动症并不是脑轻微

8、损伤的结果 而是由脑功能轻微失调所引起的 4 1962年 各国儿童神经科学工作者聚会牛津大学 决定在本病因尚未搞清之前 暂时定名为 轻微脑功能失调 MBD就是这种病症的英文缩写 5 1980年 美国公布的 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 中 将此病症命名为 注意缺失障碍 简称ADD 3 分类 一 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公布的 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手册 第9版 将本病命名为 儿童期多动综合症 共分为4型 1型 单纯活动过多和注意障碍 以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和活动过多为主要表现 并无明显的行为障碍和发育迟缓 2型 伴有发育迟缓的多动症 伴有言语发展迟缓 笨拙 阅读困难或其他特殊技能的发育迟缓 3型 伴有行为障碍的

9、多动症 伴有明显的行为障碍 但无发育迟缓 4型 其他 二 美国精神病协会1980年出版的 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 第3版 将该病命名为 注意缺失障碍 共分为3型 1型 注意缺陷障碍伴有多动 表现出与实际年龄不相称智力水平的注意困难 冲动任性和活动过多 2型 注意缺陷障碍不伴有多动 与上述症状相仿 但无活动过多 其他症状也较轻 3型 注意缺陷障碍残留型 是指过去一段时间 患儿出现症状符合1型标准 即注意缺陷障碍伴有多动 但目前活动过多已不存在 而注意缺陷障碍和冲动行为持续存在 从未缓解 4 发生率多动症一般在7岁以前就表现出来 典型年龄3岁左右 8 10岁为发病的高峰期 美国精神医学会以其诊断标

10、准估计多动症儿童的出现率为3 5 多动症儿童的出现会因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 男女比例约为4 1 9 1 5 发病原因从生理角度来看 1 有人认为 多动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 不能及时传递而造成的一种病态 脑神经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浓度降低 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地抑制活动 使患儿动作增加 治疗多动症的药物 其化学结构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 服药后 可通过多种途径 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 使患儿动作减少 因此 多动症患儿必须服药 2 有人认为 脑组织器质性损伤是导致多动症原因之一 大约85 的患儿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 包括母亲孕期疾病 分娩过程异常 出生1 2年 中枢神经系

11、统有感染及外伤的患儿 发生多动症的机会较多 从遗传角度来看 大约40 的多动症患儿的父母 其同胞和其他亲属 在其童年和患过此病 从环境因素来看 社会环境步调加快 环境刺激过多 增加了个体兴奋 管教方式的不同等等 二 心理行为特征多动症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的行为特征也有所不同 婴幼儿时期 1 哭闹 尖叫 安静不下来 睡眠不好2 不让人搂抱 抵制爱抚 不依赖母亲 经常敲打自己的头 摇晃小床 发脾气 3 笨拙 冲动 经常出事4 反复无常出现干扰别人的行为5 富有攻击性 喜好惹是生非6 缺乏专注力 也可能表现出退缩行为7 手眼协调能力差8 不合作 对抗 不服从9 发脾气时自我虐待10 痛阈较高 学前期与学龄初期 多动症儿童的主要行为表现有 1 注意障碍2 活动过多3 感知觉障碍4 情绪和行为障碍5 社会适应不良6 学习困难 三 鉴别四 教育与矫治 一 行为治疗1 阳性强化法2 惩罚法3 消退法4 矫枉过正法 二 认知 行为治疗 三 药物治疗 四 心理治疗 以上是实施教育的第一个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