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检测湘教选修6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65207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检测湘教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检测湘教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检测湘教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检测湘教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检测湘教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检测湘教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检测湘教选修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50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韩增禄认为:风水是关于生存环境的学问。风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大家好理解,天文、地理纬度、山川、地貌、河流、植被、气象、信风等。社会环境也比较好理解,孟母三迁就是迁的社会环境,还不是一般的社会环境,而是社会文教环境。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2题。1根据材料,下列环境属于社会环境的是()A格陵兰岛上的冰川B太湖水域C秦始皇兵马俑D西西伯利亚的沼泽2根据材料,下列环境属于自然环境的是()A城市环境 B梯田C高山草甸 D黄河大堤答案1.C2.C解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主要区别是受人类影

2、响的多少。不受或少受人类影响的为自然环境,由人类创造的环境是社会环境。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南部,由于连年超载过牧,浑善达克沙地严重退化,流动沙丘已经达到70%。2000年中国科学院在浑善达克沙地开展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试验研究,采用自然恢复模式,到2010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此完成35题。3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酸雨污染 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锐减4加剧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发展旅游 B气候干旱C过度放牧 D乱砍滥伐5为改善生态环境,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应采取的措施是()A开垦耕地 B植树造林C保护草场 D自然恢复答案3.B4

3、.C5.D解析第3题,由材料“浑善达克沙地严重退化,流动沙丘已经达到70%”可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第4题,由材料“由于连年超载过牧”可知,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过度放牧。第5题,由材料可知,自然恢复是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应采取的措施。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67题。6为保护B城市的水源应采取的措施有()退耕还林、还草禁止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保护森林A BC D7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该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包括()A破坏森林B生物多样性减少C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D地震灾害多发答案6.

4、D7.D解析第6题,水库A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地。周围分布有农田和居民点,容易产生农药、化肥和生活废弃物的污染,因此要防治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第7题,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会减少该处森林植被,造成生物栖息环境破坏;同时植被破坏和山体形态改变会加剧水土流失。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810题。8下列对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资源 B乙表示人口C丙表示环境 D丁表示经济系统9P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

5、生态破坏A BC D10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的是()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C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答案8.D9.C10.A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知丁包含了产业活动,故丁应为经济系统。第9题,甲为地理环境,P表示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过度开采资源可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第10题,围湖造田会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且导致生态破坏。二、综合题(共50分)11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公布了扶贫新战略的重点,部署在14个特殊片区:西藏、四省(青海、四川、云南、甘肃)藏区、新疆南

6、疆、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材料二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某地区的恶性循环示意图。(1)结合材料二,完成下列填空。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A处,则表示_,表示_。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C处,则表示_,表示_。(2)分析图中B处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答案(1)水土流失毁林开荒土地退化(荒漠化)过度垦荒和过度放牧(2)气温低,植被稀少,生态脆弱。解析第(1)题,A处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该地区气候湿润、地势起伏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C处位于我国畜牧业区和农

7、耕区的分界处,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生。第(2)题,B处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原貌。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进行了一次地理实验活动。其过程是将黄土装入木筐内,在左侧种上苔藓和杂草,右侧裸露。培植两周左右,让植物成活。用砖头或小凳子将木筐架起来使之呈斜坡状,在木框两个开口处的下方摆两个水盆,再把带孔的塑料饮料瓶装满水,放到支架上,用手转动塑料饮料瓶,让水流泻干净。材料二实验过程示意图。(1)从实验现象上看,流淌到左右两个水盆里的水有何不同?(2)该实验验证的地理现象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地理原理。(3)该

8、实验所验证的地理原理,主要适用于我国的哪一些地区?答案(1)右侧的水盆里水多、水位变化快且沙土多;左侧水盆里水少、水位变化慢且沙土少。(2)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或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坡地植被改变了流水的下渗,改变了地表径流及其含沙量。(3)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等。解析第(1)题,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水土流失地理实验的全景。图中塑料瓶向下滴水表示大气降水,且左右两侧区域的降水强度相同。接下来,学生应观察两个接水盆,左边的水盆由于受植被的影响,接的水较少,滴水的速度慢水位变化慢,水质比较清洁含沙量低。右边的水盆由于缺乏植被的保护作用,接的水较多,滴水的速度快水位变化快,水质

9、比较混浊含沙量高。第(2)题,该实验说明了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第(3)题,我国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水土流失较严重。13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8分)材料一由于城市的持续扩张,建筑和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导致大气固体悬浮物成为南京市空气环境中的首要污染物。通过对南京市主要绿化树种净化大气固体悬浮物的能力进行监测分析,可以研究树木所在环境空气质量、树木叶片滞尘量的季节变化规律。材料二见表1、表2。表1南京市灵谷寺公园常见绿化树种滞尘量季节变化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毫克/平方厘米)树种春夏秋冬女贞0.1530.0710.5325.394海桐0.1420.0530.4615.068珊瑚树0.0770.

10、0290.2352.392香樟0.0850.0180.2581.490桂花0.1610.0710.5421.833表2南京市梅山钢铁厂常见绿化树种滞尘量季节变化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毫克/平方厘米)树种春夏秋冬女贞0.1860.0100.31015.120海桐0.4040.0120.73482.256珊瑚树0.5730.0111.07449.375香樟0.0530.0110.1425.637桂花0.3110.0110.27713.317(1)分析南京市灵谷寺公园和梅山钢铁厂大气固体悬浮物含量差异并判断两地空气质量的优劣。(2)归纳南京市常见绿化树种滞尘量季节变化规律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成因。答案(1

11、)灵谷寺公园空气中大气固体悬浮物比梅山钢铁厂少。灵谷寺公园空气质量优于梅山钢铁厂。(2)规律:春季滞尘量较小,夏季滞尘量最小,但秋季时绿化树种滞尘量又会增大,冬季是滞尘量最大的季节。成因:夏季降水多、空气相对湿度大,大气固体悬浮物含量最少;冬季降水少、空气相对湿度小,大气固体悬浮物含量最多;春、秋季空气相对湿度介于冬、夏季之间,大气固体悬浮物含量也介于冬、夏季之间。解析第(1)题,第一问通过对比两个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答案,第二问单位叶面积滞尘量越少,即大气固体悬浮物含量越少,空气质量越好。第(2)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每个季节的滞尘量,题干要求从气候角度考虑,气候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与大气固体悬浮物含量多少相关的主要是降水。-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