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课时作业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63935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课时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课时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课时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课时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课时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课时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课时作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九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考题组一、(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

2、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

3、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

4、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行,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本对应区间的相关信息以及逻辑分析的能力。A项是根据第1段内容作出的推论,这个推论的前提是错误的。根据文意,人文保

5、护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不是“建设之余”“兼顾”一下就能解决的事情,必须重视且全方位的落实。B项涉及对第2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对怎样留住乡村记忆的理解有错误。原文说: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可见,“必须完好保存下来”的分析是不符合文意的。C项是对第3段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概括。D项对活化乡村记忆的理解有错误。原文谈到乡村记忆的整体活化时说道: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可见作者说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设施要与

6、乡村记忆配套,使之活化起来,而不是D项说的乡村记忆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答案:C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分析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A项考查对全文论证结构的分析。四段文字是一个总起分述的结构,第1段总起,提出中心论点,后面三段逐次从留住、呵护、活化三个

7、层面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A项的分析符合全文的逻辑结构。B项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该项对第2段前半段论述内容做了正确的概括性转述。C项对应的答题区间是第2段,分析有误。其一,第2段中有举例,但说明的是乡村记忆两个方面的例子;其二,第2段说明了综合甄选的方式,即“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这不是甄选的标准。D项所涉及的乡镇化与乡愁的关系在文中有多处体现,在总起部分:“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在论证留住层面时:“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

8、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在论证呵护层面时:“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这些都能支持D项推论的正确性。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本信息作出推论的能力,属于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A项是对文本论点的升华与推论。

9、纵观全文三个分述的层面,留住乡村记忆、呵护乡村记忆、活化乡村记忆,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父老乡亲搬进了新楼房,却因未能留住乡愁而造成情感伤痛,既实现物质空间的现代化,又让人的情感得以安放,使家园空间具有高度的人文品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个推论正确地表述了作者写本文主要的观点态度。B项是典型的张冠李戴,逻辑推论不能成立。“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是第3段从呵护层面论证留住乡愁的重要意义,而第四段才从活化层面论证积极型的留住乡愁。假设推论的条件和结论分属两个不同的论证层面,不合逻辑。C项的推论是对作者在文中所持观点态度的正确表述,在留住乡村记忆、呵护乡村记忆、活化乡村记忆三个论证层面都有所体现。D项是根据

10、第4段活化层面的论述所作的推论。第4段中“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的论述都能支持这一推论。答案:B模拟题组训练政论、时评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和政治领域改革的推进,释放了社会活力,使开放和创造成为时代的主题。西方文化思潮相继涌入,在各个领域跃跃欲试,意图开疆拓土。寻根与西化,个体经验的回归与对现实关注的恋恋不舍,知识分子的昂扬与失落,构成了内涵繁杂的时代情绪图景。在这样情绪氤氲中,流行音乐甫一露面便显示出略显怪异的整体风格,温婉低回的柔情絮语,沧桑慷慨的西北豪情,悔恨煽情的囚中悲歌,广博

11、深沉的大爱情怀,高亢苍凉的莫名绝望,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貌。复杂凌乱的开篇,正是新时期流行音乐元气旺盛的表现。在看似分裂的局面背后,表达着流行音乐面向普通人的情欲,在普通人的情绪体验中创立门户的诚恳愿望。另一方面,文以载道的正统观念,对无所指涉的个体情怀浅唱低吟和反复玩味,还不能完全接受。而年轻人又往往过于心急,迫不及待地弃旧扬新。新旧冲突持续升温,现在看来那些过于古典化的表现形式都被视为禁忌,为主流所压制。原本温和亲切的流行音乐被迫蒙上“反抗”的特质,带着摇滚音乐的精神气质,几乎成为年轻人的专属标签。局面一经铺开,在缤纷繁杂的90年代,市场经济的趋势已不可扭转,人们在日益浓厚的商业化氛围中变得

12、精明、世故,对个体的关注多于对外界的关心,对宏大叙事、深沉情感渐渐失去了兴趣。加之主流和意识形态对流行音乐逐步放松了掌控,流行音乐逐渐忘记反抗与顺从,模糊了主流与叛逆,专注在自己的领地里深耕细作。对主题挖掘得更加深刻细致,情绪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禁锢的闸门突然敞开,意气风发之下难免把各种情绪想象得过于浓烈,一切都追求极致,难免有过度演绎的嫌疑。似乎不到十二分饱满不足以填平人们过于强劲的情感黑洞。戏剧化、类型化是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一致倾向,眼泪、痴情、背叛、伤害、寂寞、柔情蜜意等响亮字眼随处可见;追求饱满情绪、完整叙事和充分抒情,对流行音乐的表达带着“玩赏”的意味。21世纪流行音乐不可避免地卷入

13、文化工业的洪流中。商业化运营模式与生俱来带着媚俗和悦众的逻辑,与缺乏深刻追求的时代情绪一拍即合。人们对叙述、抒情已经失去了耐心,开始满足于文化工业提供浅淡轻松的情绪片段。年轻听众成为支撑流行音乐发展的主力,他们在商业化、娱乐化的缝隙里,随遇而安地寻找碎片化的情感慰藉,从中汲取营养,生长经验。流行音乐对他们而言不再是消遣,更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触及生活的各个角落。流行音乐与这一时代年轻人的体验和情感想象相互依存,互相渗透,变得精致、琐碎、亲切而浅薄。过度娱乐化的商业模式将流行音乐浅薄的一面推向极致,甚至成为恶作剧式的游戏。但流行音乐被年轻听众垄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它已成为各阶层如影随形

14、的情绪映照,沉淀可以算是丰厚渊博。如果不过分挑剔,它几乎可以涵盖普通人情感体验的方方面面。所以当年轻人过分放纵的音乐习惯不能抚平所有人的挑剔时,有人开始转向繁芜丛杂的存货里,寻找可用的题材和情绪,加上时代的花边和点缀,改头换面推向听众。一些埋藏已久的流行歌曲在各类选秀节目中被重新传唱,退居幕后的歌手们也频频亮相,部分老歌经过重新演绎后获得新的生命。在人人参与、人人歌唱的民主氛围里,听众和流行音乐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亲密交流,听众的选择促使流行音乐回归到叙述和抒情的轨道里。一种复古的潮流在21世纪最初十年暗流涌动。这是流行音乐应对创造力衰退的便捷手段,也预示着听众在流行音乐审美上逐步走向成熟。(摘编

15、自夏建平当谈流行音乐时我们在谈什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80年代,改革开放之际,经济、文化、政治改革在各个领域不同程度推进,释放出社会活力,开放和创造成为这一时代的主题旋律。B在繁杂的时代情绪氤氲中,流行音乐刚一露面,便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貌。这种凌乱的开篇,正是新时期流行音乐元气旺盛的表现。C流行音乐对无所指涉的个体情怀浅唱低吟和反复玩味,表达着面向普通人的情欲,诚恳希望在普通人的情绪体验中创立门户。D流行音乐不被正统观念完全接受,年轻人弃旧扬新,新旧冲突持续高温,过于古典化的表现形式被视为禁忌,流行音乐被迫蒙上“反抗”的特质。解析:A项,扩大范围。改革开放中,在不同

16、领域推进的是政治和经济,不包括文化。答案:A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从西方文化传入和青年人的特点来论证新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元气旺盛。B第二段由90年代的现实状况来论证年轻人对流行音乐的表达带着“玩赏”意味。C第三段用21世纪相关文化工业的发展来论证流行音乐更像是年轻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D第四段以流行音乐创造力衰退来论证部分老歌经过重新演绎后获得新的生命。解析:结合原文“一些埋藏已久的流行歌曲在各类选秀节目中被重新传唱,退居幕后的歌手们也频频亮相,部分老歌经过重新演绎后获得新的生命”,论证的是流行音乐应对创造力衰退的手段,听众在流行音乐审美上逐步走向成熟。答案: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90年代的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