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统一考试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63931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上学期统一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统一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统一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统一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统一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上学期统一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上学期统一考试试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统一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面对微妙曹文轩围城最让我欣赏的还是它的微妙精神。写小说的能把让人觉察到了却不能找到适当言辞表达的微妙情绪、微妙情感、微妙关系一切微妙之处写出来,这是很需要功夫的。小说家的感应能力和深刻性达不到一定份上,是绝对写不出这一切的。而一旦写出了就意味着这位小说家已

2、经进入很高的小说境界了。一个艺术家的本领不在于他对生活的强信号的接收,而在于他能接收到生活的微弱信号。中国当代小说家的薄弱之处,就正在于他们感觉的粗糙,而缺乏细微的感觉。他们忙于对大事件、大波动的描述,而注意不到那些似乎平常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状态,注意不到那些似乎没有声响没有运动的事物和人情。而事实上,往往正是这些细微之处藏着大主题、大精神和深刻的人性以及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方式。钱钟书写微妙的意识很执著。围城选择的不是什么重大题材,也无浓重的历史感。它选择的是最生活化的人与事。在写这些人与事时,钱钟书写微妙的意识一刻不肯松弛,紧紧盯住那些最容易在一般小说家眼中滑脱掉的微妙之处。他要的就是这些“这些

3、”之中有魂儿。苏文纨不叫“方先生”而改叫“鸿渐”这一变化,他捕捉住了。褚慎明泼了牛奶,深为在女士面前的粗手笨脚而懊恼自己时,方鸿渐开始呕吐,于是褚心上高兴起来,因为他泼牛奶这件事被方鸿渐的呕吐冲掉了。方鸿渐得知韩学愈也有假博士文凭时,觉得自己的欺骗减轻罪名所有这一切,都被钱钟书捕捉住了。而这些地方,确实是最有神的地方。围城有数百个比喻句,这些比喻句精彩绝伦。张先生附庸风雅,喜欢在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钱钟书说这“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形容天黑的程度,钱钟书说像在“墨水瓶里赶路”夸大地说一句,围城的一半生命系于这

4、几百个比喻句上,若将这几百个比喻句一撤精光,围城便会在顷刻间黯然失色。对于围城的这一种修辞,不少人已注意到,也对其做过分析,指出了它的特色以及它所产生的讽刺性等效果。而我以为,钱钟书对这一修辞手段的选择,是他在叙述过程中,竭力要写出那些微妙感觉时的一种自然选择。这些比喻句最根本性的功能也在于使我们忽然一下子把那些微妙的感觉找到了。当我们面对微妙时,我们深感人类创造的语言的无能。我们常常不能直接用言辞去进行最充分、最贴切、最淋漓尽致的表述,为此,我们常在焦躁不宁之中。一种语言的痛苦会袭往我们,比喻便在此时产生了。但不是所有比喻都可以疗治这种痛苦的,只有那些高明的比喻才有这样的能力。钱钟书的比喻,

5、都是些令人叫绝的比喻。读围城时觉得痛快,就正在于它让那些恍惚如梦的微妙感觉肯定和明确起来了,并让我们从欲说无辞的压抑中一跃而出,为终于能够恰如其分地去表述那些微妙的感觉而感到轻松。(摘自面对微妙,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是否具有微妙精神取决于小说能否用适当的言辞将生活中觉察到的微妙情绪、微妙情感、微妙关系等表达出来。B围城的成功完全得益于钱钟书创作时的微妙意识,他抓住了一般小说家眼中最容易滑脱掉的微妙之处,展露了生活之魂。C为表现微妙的感觉,钱钟书在他的叙述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围城若没有这几百个比喻句,将黯然失色。D人类因为常常难以直接用言辞

6、来对微妙进行最充分、最贴切、最淋漓尽致的表述,而深感语言的无能。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家的感应能力和深刻性达到一定的高度,能接收生活的微弱信号,才能创作出高境界的小说。B围城中钱钟书抓住“方鸿渐得知韩学愈也有假博士文凭时,觉得自己的欺骗减轻罪名”这一细微之处,无情地揭露了方鸿渐因有相同欺骗经历的同伴而倍感安慰的阴暗心理。C为了使小说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钱钟书特意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批判张先生附庸风雅的做法。D钱钟书小说中比喻的绝妙之处在于,它总能使人从恍惚如梦的微妙感觉中清醒过来,从欲说无辞的压抑中解脱出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 )(3分)A作者认为中国当代小说家往往舍本逐末,忽略从没有声响、没有运动的事物和人情中去挖掘大主题、大精神和深刻的人性。B钱钟书对微妙意识的执著值得中国当代小说家学习,倘若在写人、事时一刻不肯松弛,就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C当我们处在焦躁不宁之中,一种语言的痛苦就会袭往我们,于是便产生了比喻。比喻有高下之分,只有高明的比喻可以才可以治愈这种语言的痛苦。D文本以围城为例,抓住小说的内容和小说的比喻修辞,阐释了微妙精神对小说的重大意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

8、,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下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

9、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庆之至镇,遂围县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湘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攻下楚州,执刺史桓和。景仍进军淮上,庆之破之。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异等八

10、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卒,谥曰武。(选自南史,有删节)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B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C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D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除,授予官职,类似表示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的词语还有拜、擢、迁等。

11、B刺史,又称刺使,职官。汉武帝始置,“刺”有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C麾,指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麾下”意为将帅的旗帜之下,后引申为部下,或对将帅的敬称。D仓廪,指贮藏米谷的仓库,如史记中就有记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陈庆之深谙用兵之道,北魏来犯,韦放认为不宜出战,陈庆之则认为北魏军远道而来早已疲惫不堪,这正是挫伤他们锐气的好时机。B陈庆之擅长心理战术,他把被杀的北魏军俘虏的左耳陈列在城前,并鸣鼓呐喊,敌军溃败。C陈庆之体恤百姓,他担任南北司二州刺史时,解散镇守义阳的士兵,停止水陆运输,使江湘地区各州郡得以休养

12、生息。D因为陈庆之善于用兵,屡打胜仗,所以豫州百姓上表要求为陈庆之树碑来称颂其功德,朝廷下令同意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5分)(2)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边将马戴玉榼酒频倾,论功笑李陵。红缰跑骏马,金镞掣秋鹰。塞迥连天雪,河深彻底冰。谁言提一剑,勤苦事中兴。【注】榼k,古代盛酒的器具8颈联“塞迥连天雪,河深彻底冰”中哪两个字写得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9请从景和情的角度鉴赏这首边塞诗的首联和颔

13、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荀子劝学中阐述“学”与“思”的关系,强调既要重视思考,更要重视学习的句子是“ , ”。(2)屈原在离骚中“ , ”两句运用象征手法,用以荷叶莲花为衣裙来表示自己追求高洁品质,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3)白居易琵琶行中以设问的手法写居住地到处可以听到杜鹃猿猴悲戚的哀鸣,足见其孤独寂寞的两句是“ , ”。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年龄刘正权在黑王寨,太阳是有年龄的,别的东西或许也有,但没太阳让寨里人如此关心。瞎子老五是赶早出的门,早上好啊。太阳刚探出头,

14、那光线照到人脸上,像婴儿的小手,奶奶的,滑滑的,腻腻的,张开鼻子使劲嗅一嗅,还能闻见奶香呢。瞎子老五有多久没闻见奶香了,这么一盘算吧,瞎子老五就把个步子迈得有点迟疑了。捡破烂的大老吴也赶早,早得都看出了瞎子老五的迟疑了。大老吴就问他说,老五你寻思啥呢?像个教书先生似的。瞎子老五呼出一口昨夜的浊气来,一碗书生两碗匠,三碗便是种田郎。你跟我一样都是吃两碗干饭的,这辈子别指望吃教书先生那碗饭了。大老吴就笑,说姜太公还七十岁拜相呢,依我看,咱这年龄,嫩着呢。话没落音,一旁有人吃吃笑了起来。大老吴恼了,寻声望过去说,笑啥笑,没点家教。瞎子老五不恼,冲大老吴把竹竿探了一下,轻声说,人家本来就缺家教,要你再

15、在心口上撒盐?那吃吃笑的声音果然就歇了下来,一剪子剪断了似的。那声音的主人是四孩,四孩是遗腹子,黑王寨规矩,儿靠爹带,女要娘教。四孩没爹,自然属于缺少家教了。缺家教的四孩挠了一下头,说,五先生你给我算算,我娘哪会才能落屋。瞎子老五这才想起来,四孩娘出去打工有半年了。瞎子老五就拿手去摸四孩的头,四孩却把头一偏,说,我要你算我娘几时落屋,你摸我头算个啥呢?大老吴就呵呵笑,说,老五啊,人家四孩是大人了,晓得男人头女人腰,只许看不许摸了。四孩就在大老吴的笑声中使劲昂了下头。瞎子老五不笑,讪讪地,说四孩眼下是当家人了呢。四孩说那当然啊。瞎子老五咽了一喉咙,当家人还盼你娘落屋啊。四孩就没了话。大老吴帮腔说,四孩你安心上学去,你娘啊,到该落屋的时候自然就落屋了。四孩就耷了脑袋,怏怏往回走。瞎子老五想了想,冲四孩背后喊了一嗓子,说,我给你算了的,你娘落屋那会是正午。为啥是正午呢?大老吴有点狐疑地盯着瞎子老五。瞎子老五人瞎心却不瞎,知道老五瞅着自己呢。瞎子老五就叹口气,正午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