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册《悼念一棵枫树》教学设计华东师大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63743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上册《悼念一棵枫树》教学设计华东师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语文上册《悼念一棵枫树》教学设计华东师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语文上册《悼念一棵枫树》教学设计华东师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语文上册《悼念一棵枫树》教学设计华东师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上册《悼念一棵枫树》教学设计华东师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上册《悼念一棵枫树》教学设计华东师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悼念一棵枫树【教学设想】1.创新设计点:活动建构,深度对话,倾听文字背后的声音;2.对话的方式:吟诵,勾画,描述,倾听,倾诉,质疑;3.对话的目的:赏析枫树形象,品味诗人情感,探求诗歌主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受诗歌中的意象,在此基础上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2.领会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情感与价值观诵读作品,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哲理性思考。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庄严思考。2.体会诗歌在平白得近乎于“散漫”的文字中所流露出的诚挚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七月派”诗人牛汉的一首新诗悼念一棵枫树(板书标题、作者)。问:看到这个标题

2、,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鼓励质疑标题)学情预测:一棵枫树有什么好悼念的呢?是不是有点大惊小怪?这是一棵怎样的枫树呢?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悼念的呢?诗人是怎样悼念一棵枫树的?教师对策:是呀,看来大家对这首诗已经充满了强烈地阅读的期待。同学们的疑问可以整合成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悼念一棵枫树?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这首诗,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二、解题:1.出处:牛汉诗选。2.作者:牛汉,1923年生,原名史成权,曾用名谷风。山西定襄县人,诗人。作品集有: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诗论有学诗手记。被列为“七月诗丛”,称作“七月诗人”。3.写作背景:“文革”期间,诗人受胡风案株连,被囚禁。这一时期

3、,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这些作品“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痛苦而崇高的精神面貌”。悼念一棵枫树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三、掌握下列生字:哆嗦(dusuo)浓郁(y)粗犷(gung)苦涩(s)贮蓄(zh)荆棘(jngj)簌(s)凝固(nng)四、吟诵诗歌:1.教师配乐吟诵。2.同学自由吟诵。读后请参照下面的某一个句式谈感受:(屏显)我似乎看到了(听到了、嗅到了、感觉到了、想到了)五、活动建构:活动一:1.引入:牛汉曾由衷地感言:“枫树伟岸的姿态令我敬仰和感念不已”、“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美艳的树叶!”下面我们就先看看诗人悼念的是怎样美艳的一棵枫树。2.建构:(课件展示)活动任务:

4、想象,描绘活动步骤:1.自由朗读诗歌;2.勾画描写枫树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的诗句;3.整合诗句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细致入微地富有创造性地口头描绘枫树的形象。3.进行:学生自主朗读、勾画,想象、描述。4.展示:学生描述,师生共评。教师点拨,再作描述。(重点:细致入微,富有创造性)师:难怪诗人说:(屏显)“我的骨骼里树立着它永久的姿态,血液里流着枫叶的火焰。”活动二:1.引入:但是当如此美艳的枫树突然有一天被人伐倒,如此美好的事物被人一点点撕破展示在诗人面前,诗人心中,会涌起怎样的情感波澜呢?2.启动:老师来读第一小节:“在秋天的一个早晨湖边山丘上那棵最高大的枫树被伐倒了”老师读的有什么问题吗?这

5、不是一样吗?(讨论:“在秋天的一个早晨”一句的内涵:枫树死得太可惜了!秋天本应是枫树绽放生命最美的季节,可它还是一棵苍翠的枫树,哪怕再给它多留一天的生命,一场秋霜过后,定会红遍漫山遍野!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天的开始,是充满希望的时候,迎着朝阳的枫树该有多美!可是它就是在这样一个季节和时间被伐倒了。这岂止是让人感到可惜!)左拉说过:“在读者面前的不是一束印着黑字的白纸,而是一个人,一个读者可以听到他的头脑和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着的人。”(屏显)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就是在和文章和作者对话,我们要能倾听出文字背后的声音。第一节诗人要说的话,我们已经听懂了。下面把理解化作朗读传达出来,可以吗?(多生试

6、读)3.建构:(屏显)活动任务:倾听,倾诉,质疑活动步骤:1.仔细默读214小节;2.倾听:抓住关键词句反复揣摩,用心倾听诗人的心声;3.倾诉:任选一小节,用朗读向其他同学传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4.质疑:提出不理解的诗句。4.进行:学生自主默读、揣摩、朗读。5.展示:下面开始用朗读的方式向他人倾诉诗人的心声。举例:组织甲同学朗读一个小节后,问乙同学:你听到了诗人在说什么?再问甲:是这样的吗?然后反复朗读。(如听不出,就再读一遍,直到听出为止;或改为让乙读,让甲听;实在没办法,只好由甲自己说出来。)(读出来,读进去;重点小节,反复朗读,甚至背诵。)介入:你为什么把这个词读这么重?(都、家家、每、

7、但、却、还、哦、也)如果你是这棵枫树,此时你会说一句什么话?你想象一下白鹤和老鹰来到后会怎样?6.深入:有没有听不懂诗人在说什么的小节?组织其他同学用朗读的方式帮助他听懂,实在不懂,改为口头解释。介入:我有一个小节听不懂诗人在说什么,请同学帮帮我。(屏显)最后一节:“伐倒了一棵枫树伐倒了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补充问:这是不是有点矫情,夸张,大惊小怪?)(组织讨论,最好有点多元化的解读,如敬畏生命、惋惜生命、忧虑环境等第一次讨论:主观性解读。在不依赖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大家个性化的解读都是合情合理的。)介入:诗人牛汉说过:“任何一首真正的诗,都是从生活情境中孕育出来的,离开产生诗的特定的生活情境

8、是无法理解诗的。”看来,要真正理解诗歌,就要了解产生诗的特定的生活情境。那么这个“特定的生活情境”是什么呢?诗坛硬汉牛汉,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是当时最重要的诗歌流派“七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1955年,“七月”诗派领袖胡风含冤被捕,牛汉也牵连入狱,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释放后也失去了用自己的名字发表作品的权利。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理所当然地被关进“牛棚”接受批斗、从事强制性的劳动,被下放到湖北古云梦泽之地劳动改造。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苦役之下,诗人蓬勃的诗心诗情却没有湮灭:“而到了文革后期,当苦难到了它的尽头,郁结在诗人心头的悲烈之情丰盈涌动,他在七十年代前期的浓重暗夜中受到

9、不屈的心灵之光的召唤,写出了系列诗篇这些涌动着雄性的血,爆发着激愤的生命之火的诗,是诗人用他毕生的苦难铸成的”相信这些资料,会给同学们的理解以很大的帮助。他还说:“我这个人以及我经历的一切坎坷、屈辱都无法和诗剥离。我是历史的伤疤、活着的伤疤,我的肉体与心灵里里外外都是伤疤,每一首诗都是伤疤在诉说。读者如果能从我的诗中感受到历史的疼痛,我就知足了。”请同学们发表看法:枫树到底有什么深刻的象征意义?(力求对枫树的象征意义有所认识:自我形象的写照;“文革”中含冤去世的知识分子;被砍伐、被遗弃、被践踏而依然正直、高贵的生命第二次讨论:客观性解读。)7.再深入:其实,在那样一个指鹿为马的疯狂年代,被践踏

10、的生命又何尝只有作者和胡风呢?(课件展示)请看大屏幕:贺龙,这位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元帅,1969年,被迫害致死。曾令日寇闻风丧胆的彭德怀彭大将军,1974年在北京含冤去世,享年76岁。性格刚烈的傅雷,不甘受辱,1966年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自缢。我想给大家讲一讲最后的老舍:下面是老舍夫人的回忆那天老舍被打得皮开肉绽之后,已经站不起来,有人怕他当场被打死,就把他拖到附近一个派出所。几个红卫兵听说他是“反革命”,马上又进屋你踢一脚,他踹几下。我知道消息已经是晚上了,到派出所把他扶回了家。第二天,听说我离家不久,老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拿上一本毛主席诗词就出去了。走到院里,他见4岁的小孙女

11、在那里玩,还把小孙女叫到面前,拉着孩子的小手说:“跟爷爷说再见。”老舍出门后,就一直往北走,走到太平湖边,坐在那里读起了毛主席诗词。整整读了一天,天黑以后,他头朝下、脚朝上投进了那一汪平静的湖水。一直找到第二天下午,才有人告诉我,太平湖有一个老头儿投水死了,好像是老舍。我找到湖边,见到他已被人捞上来,平放在地上。他嘴、鼻皆流着血,上身穿白衬衫,下身穿蓝裤子,脚上的黑色千层底鞋子,白色的袜子等都干干净净。可见那是他把头埋进水中之后,自己用双手硬性扒住湖崖石头淹死的。在“生命与尊严哪一个更重要”的质问面前,他选择了尊严,选择了人格的完整和高大。他的死是对那个疯狂年代的控诉!还有国务院副总理陶铸,历

12、史学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就连国家主席刘少奇也不能幸免遇难!8.总结:这些雄伟美丽的枫树呀!这些与大地相连的生命哟!就这样被伐倒了下面再读最后一节肯定和刚才不一样了!带着理解读,带着想象读,带着感受读!(齐读、再齐读、背诵)下面我想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合作为大家朗读全诗,同学们最愿意听谁朗读?(推荐后音乐声中对读)9.教师深情总结:诗人说:“我悼念栋梁之材,民族的伟大人物一个个地倒下,是可悲的。如果专指某一个人的倒下,就太没价值了。”(屏显)可以推想,诗人创作这首诗,更多地是着眼于整个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这既是对饱受摧残、历尽沧桑的中华民族的每个优秀个体、包括自我的痛悼,更是对有着辉煌的过去如今

13、却满目疮痍的我们的民族和祖国命运的痛悼!10.让我们带着所有的理解和感受,深情地齐诵这首诗!(师生齐诵)(机动环节)下课!六、布置作业:1.掌握生字词。2.完成相关练习册。3.查阅牛汉的其他作品。七.课后反思: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师生不可重复的一段生命历程,每节课甚至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是师生一次精神的探险,并为此收获丰厚愉悦的高峰体验。那种没有思维含量的浅表对话,是对语文教学的异化和戕害,造成学生对语文情感上的疏离和轻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真正的“对话式”语文教学体现的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