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题(安徽卷)(解析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4562780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题(安徽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题(安徽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题(安徽卷)(解析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安徽卷】历史全解全析12345678910DDDBDCCDCD1112131415BCBDC1D【解析】依据题干“半坡遗址”、“罐子”,结合所学知识,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属于新石器时代。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生活用品。从而得出这个罐子应该是陶器。D选项符合题意;青铜器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A选项不符合题意;铁器最早出现于春秋末年。B选项不符合题意;铝器的说法不正确,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2D【解析】依据题干“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赋予

2、行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同时也注意提高地方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D。3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天工开物是明代科学巨著之一,记述了很多手工业生产工艺,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D符合题意;红楼梦是我国的文学名著,故A排除;本草纲目是我国的药物学巨著,故B排除;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C排除。故选D。4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北极熊的野心”,“对我国北方领土的觊觎和侵占”,可知与俄国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在第二次鸦片

3、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D【解析】1945年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故D符合题意;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排除A;1935年1月,遵义会议事实上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B;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思想,排除C。故选D。6C【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共

4、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选项C符合题意;1947年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最终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选项A不符合题意;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选项B不符合题意;1949年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22年的反动统治,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7C【解析】题干中“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这是因为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表明,中国共产党为了听到不同的声音,需要集思广益,采取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5、商制度,通过互相监督提高执政效果,故C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保障,是我国的政体,而题干考查的是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者不一致,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二者解决的问题不一致,故B错误;基层民主制度是指导农村的村民自治和城市的居民自治,而不是处理政党关系,排除D。故选C。8D【解析】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所以出现了材料中1953年到1957年工业产品产量变化,D符合题意;图片数据中反映我国重工业发展较

6、快,这是一五计划期间重点发展重工业的结果,A排除;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B排除;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C排除。故选择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9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对我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关系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美国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美苏争霸中的形势,致力于改善中美关系,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C符合题意;抗美援朝加重了中美之间的对抗,故

7、A不符合题意;万隆会议的召开,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田中角荣访华使中日关系正常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10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台伯河畔、在公元前1世纪最终成为以地中海为内湖的强大的帝国”,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任罗马皇帝后,发动多次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故D符合题意;伯里克利、克洛维、荷马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台伯河畔、以地中海为内湖的强大的帝国”是解题的关键,考查罗

8、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11B【解析】考查点:神曲。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的长篇诗作神曲,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反映出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转折时期的现实生活和各领域的变革,B项符合题意。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代表作,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著作,A、C、D三项排除。故此题选择B。12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极大地促进欧洲各国反封建势力”“起到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它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彻底铲除封建主义,革命后建立起来的体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达成妥协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法国大革命产生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选项C符合题

9、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手文艺复兴的影响,题干中描述的是启蒙运动,排除A;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把世界连为一个整体,排除B;俄国大革命指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使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故选C。13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英国伦敦所有的工厂的机器轰鸣声都停止了。人们以此方式来纪念一位开创了人类历史崭新时代的伟人的去世”,可知与瓦特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选项B符合题意;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A排除;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C排

10、除;斯蒂芬森利用蒸汽机发明火车,D排除;故选B。14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由于农奴制的阻碍,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面对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据借列文(同情农奴的农奴主)之口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及所学知识可知,列文所说的这些变化是因为农奴制改革,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5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

11、而不是子弹”,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1947年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经济合作计划,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助,这就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便利了美国控制西欧,同时在经济上遏制苏联,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16(1)(2分)(2)(1分)改正:将“中共”改为“中国国民党”。(1分)(3)(1分)改正: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改为“物种起源”。(1分)(4)(1分)改正:将“德国”改为“日本”。(1分)【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他们作品的艺术成就均很高。故正确。(2)1924

12、年,国民大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故本题说法错误。(3)1859年,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主张,冲击了教会的神创论,掀起了生物学领域上的一场巨大革命,故题干表述错误,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改为物种起源。(4)1945年9月2日,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重型战舰“密苏里号”甲板上,日本代表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因此,题干表述错误。17(1)洋务运动,公车上书,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陈独秀。(5分)(2)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近代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

13、进步潮流的闸门。(1分)事迹:创建同盟会等。(其他言之有理亦可,1分)(3)不符合。(1分)福泽谕吉认为应先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再学习西方制度,最后学习西方技术(或人心政令物质);中国的近代化与之相反,先学习技术,再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2分)【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以李鸿章为首的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给光绪帝的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称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依据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上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

14、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近代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汇集革命力量,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不符合福泽谕吉的观点;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

15、福泽谕吉认为应先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再学习西方制度,最后学习西方技术;中国的近代化与之相反,先学习技术,再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18(1)新经济政策。(1分)影响: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迅速发展。(2分)(2)罗斯福新政。(1分)中心措施: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2分)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分)影响:罗斯福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3)雅尔塔会议。(1分)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分)【解析】(1)依据材料一的“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的灾荒,三千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挽救材料一中描述的危机,苏俄政府在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迅速发展。(2)依据材料二的“(经济大危机下)千百万人只因像牲畜那样生活,才免予死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材料二中的危机,美国政府实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罗斯福新政增强了政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