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题(河北卷)(解析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4562777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题(河北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题(河北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题(河北卷)(解析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卷】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由材料“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可知,康有为主张推行戊戌变法。1898年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宣布变法,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选B。2【答案】D【解析】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3【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平时不关心国事”“自发的要求做救亡工作”转变及许多儿童要求参加服务工作等信息,可知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

2、增强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广大社会青年的积极响应、海外华侨华人的积极参与、政府抗日救亡教育的开展,故ABD不合题意。故选C。4【答案】C【解析】由图表“1956年公私经济成分比例情况”可知,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C。5【答案】A【解析】功绩时间轴“1953-1954”“1972-197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主要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以及万隆会议上求同

3、存异的方针的提出,但是万隆会议是1955年,不符合时间,CD排除。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有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20多年代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BD排除。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6【答案】D【解析】由材料“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制定了1791年宪法。中华民国成立之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知,世界主要国家都非常重视法律的制定,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民主政治,这说明民主需要以法制作保障。故选D。7【答案】C【解析】由材料的内容可知其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利、弊。

4、利: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快速增长;大众文化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弊:污染了环境;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加快了殖民掠夺的步伐,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去了灾难。故选C。8【答案】B【解析】据题干“对德国来讲,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恩格斯认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因为他在德国打击了封建势力。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国家政权,史称“雾月政变”。是世界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官,十九世纪最著名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对外,他五破反法联盟的入侵,沉重

5、反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故选B。9【答案】C【解析】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上,英、法、德、意四国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原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企图“祸水东引”,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所以他手里的文件是慕尼黑协定。故选C。10【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去除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造成了一系列恶劣的影响。题干中的作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导火线。故选C。11【答

6、案】A【解析】据“5G技术让其他国家不得不在中美两国间进行选择,不过选择的依据不再是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而是技术和价格的优势。欧洲不支持美国遏制华为,首要因素就是技术需求”关键信息“选择的依据不再是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而是技术和价格的优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新技术的选择依据首先是技术和价格的优势,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以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为依据,这充分说明新技术引发了国际政治的新变化。BCD说法均不符合材料意思。故选A。12【答案】(1)减租减息,交租交息;为了团结抗日。(2)耕者有其田,没收地主土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3)实行土地公有制。13. 【答

7、案】(1)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罗斯福新政。调整工业。国家干预经济。(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4)他们在危机面前,都勇于进取,不怕困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解析】(1)依据材料一“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锐敏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他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的实践是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其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

8、力发展商品经济。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2)依据材料二 “首先请允许我表明我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惟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总统是罗斯福,因此为战胜“恐惧”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其中心措施是调整工业,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主要手段是国家干预经济,扭转经济形势。(3)依据材料三“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可知,

9、这位号召人是斯大林。他建立了不同于前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模式斯大林模式。其特征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说他们都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他们在危机面前,都勇于进取,不怕困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14【答案】(1)康有为宣扬孔教,提倡尊孔。理由:尊孔可以动员政治力量;辛亥革命使礼俗沦丧,教化扫地。钱玄同、胡适则主张废孔学、礼教。理由:孔教宣扬的封建伦理不符合世界文明发展要求;为了挽救民族命运,必须废除孔教。(2)新文化运动;废除汉字;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客观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