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生长发育评价及监测 (2)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34560241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生长发育评价及监测 (2)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小儿生长发育评价及监测 (2)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小儿生长发育评价及监测 (2)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小儿生长发育评价及监测 (2)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小儿生长发育评价及监测 (2)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生长发育评价及监测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生长发育评价及监测 (2)(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生长发育评价及监测 小儿的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 具有其规律性 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是儿童保健的基本知识 生长 是指身体和器官量的增长 是能观测到的 体格发育 发育 是指细组织 器官功能的演变与成熟 是质的变化 神经心理发育 小儿体格发育 一 小儿体格发育规律及影响生长发育因素 1 体格发育的规律 总 1 各年龄阶段体格发育的速度有差异年龄越小 增长越快 2岁以内较快 前半年快 后半年减慢 2岁 青春期每年增长较稳定 青春期猛然加快 以后逐渐停止 2 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比例随年龄而不同头尾规律 体格发育自上而下身体各部位比例 各年龄不同婴儿期 头大身体小头占身高1 4成人型 身体

2、大头小头占身高1 8 3 各器官发育有不同的规律 神经系统 发育最早 脑发育 2岁内最快 5岁时大小及重量已近成人 淋巴系统 儿童期迅速 生殖系统 青春期发育迅速 4 生长发育有个体差异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可产生相同范围的个体差异 遗传因素 决定了个体差异环境因素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 2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小儿生长发育的速度与限量是内在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 是两者互相作用的结果 1 内因 遗传 父母双方的遗传基因 染色体上 决定身高 外貌 遗传性疾病 软骨发育不良 头小畸形 性别 男女性别影响生长发育的速度和限度 身高 体重 男高于女骨盆 青春期 女 骨盆宽 肩窄男

3、 骨盆窄 肩宽牙齿 骨骼 女早于男 内分泌 甲状腺 促进生长发育脑垂体 促进生长发育性腺 促进骨骼愈合 使身体停止生长甲状腺动能低下 身材矮小 上部量 下部量垂体功能低下 身材矮小 各部位比例匀称 2 外因 营养 充足和调配合理的营养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是保证小儿健康生长极为重要的因素 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 环境 良好的生存环境 充足的阳光 新鲜的空气 清洁的水源 无噪声的良好的卫生服务 环境能不同程度地影响遗传潜能的发挥 良好的环境可使儿童体格呈不断上升趋势 每10年儿童身高可增加1厘米 疾病 疾病对小儿生长发育的阻挠作用十分明显 如 急性感染 使体重减轻慢性疾病 对体重身高的影响

4、均明显遗传性疾病 影响生长或神经发育佝偻病 影响骨骼发育而影响身高 教育母亲 孕期 哺乳期所处环境 营养及情绪 育儿知识的掌握 喂养情况以及辅食添加等均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故对母亲的教育十分重要 其它 X线 可破坏细胞 影响全身或局部生长药物 细胞毒性 激素 抗甲状腺药 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生长 二 体格生长的检查 1 体格生长常用的测量指标体重身高胸围坐高头围 1 体重 代表身体各器官系统与体液重量的总和 它是判断生长发育 营养状况的重要而灵敏的指标 初生 3公斤6月 为出生时2倍1岁 为出生时3倍2岁 为出生时4倍 初生 平均为3公斤1 6月的体重 kg 出生体生 kg 月龄 0 7 kg 7

5、12月的体重 kg 出生体重 kg 6 0 7 kg 月龄 6 0 5 kg 2 12岁 体重 kg 年龄 2 8kg 2 身高 高 反映身体长轴的增长 代表头 脊柱 长度的总和 3岁前量身长 以卧位测量 3岁后量身长 以立位测量 初生 平均50厘米1 6月 平均每月增长2 5厘米 6月时为65厘米 7 12月 平均每月增长1 5厘米 1岁时为75厘米 1 2岁 增长10厘米2 12岁 平均每年增加5厘米 公式 每龄 5 75 青春期终止 生长停止 3 头围头围是反映颅骨 大脑发育的指标头颅过小 小头畸形头颅过大 脑积水 初生 平均为34厘米1 6月 平均增长8 10厘米7 12月 平均增长2

6、 4厘米1岁时平均为46厘米2岁时平均为48厘米5岁时平均为50厘米5 15岁 长4 5厘米达成人头围 4 胸围 胸围代表肺和胸部的发育初生 胸围头围 2岁以上胸围未超过头围属胸廓发育差 5 坐高 坐高的增长代表脊柱及头长的增长 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随年龄而降低 坐高与身高比例的变化出生1岁2岁6岁坐高 cm 33 346 751 763 2占身高的 66 762 960 956 4 2 五项指标的测量及注意事项1 体重 小婴儿 用载重15公斤盘秤 准确读数至10克 1 7岁儿童 用载重50公斤杠杆秤 准确读数至50克 测量准备 工具 盘秤应平稳放在桌上 杠杆秤应平稳放在地上 经常应效正零点 测

7、量前 测量中 测量人员 应熟悉秤的读码及使用方法 测量要求 测量最好在同一情况下进行 同一时间 同一测量人员 同一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温度18 22 避免对流风 房间宽敞明亮 测量工具保持清洁 测量读数 体重以公斤为单位 读数至小数点后两位 被测儿童 先排空大小便 脱去鞋 袜 帽子和外衣仅穿内衣裤 测量方法 被测儿童体位 1岁以内 可以平卧或坐位1 3岁 可以坐位或蹲位3岁以上 以立位 测量时注意事项 小儿身体不可动摇 亦不能接触周围物体 不能拉家长的手或碰其他物体 测量 先加砝码于横杠的自由端 再调整游锤 直至杠杆位于正中水平位 分别读砝码及游锤所示读数两者相加 测量体重以公斤为单位 读数至

8、小数点后两位 0 01千克 测量误差不超过50克 2 身长 工具3岁前 用卧式量高器3岁后 用立式量高器 单独或用秤上的量高器 测量准备 小儿应脱去鞋帽 外衣 仅留内衣裤 测量方法 卧式测量 姿势 被测婴儿身体中轴与测量板上的中线吻合 身体伸直 背部 臀部和腿部靠测量板 板底放薄布 测量 助手固定儿头 使其接触头板 检查者位于小儿右侧 左手握住双膝使其伸直 右手移动足板平行接触足跟 待量板两侧读数一致时记录 立式测量 姿势 头正直两眼直视正前方 胸部稍挺起 腹部微后收 两臂自然下垂 脚跟靠拢 足尖分开约60 脚跟 臀部和两肩胛间几个点同时靠于立柱 测量 测量者手扶滑板使之向下滑动 直到底板与颅

9、顶点相接触 读取滑板底面立柱上所示数字 测量身高以厘米为单位 记录小数点后一位 0 1厘米 测量时注意事项 测量者眼睛 读数时测量者眼睛要与滑板在同一水平上 误差 立位与卧位测量数可相差1 1 5厘米 上午比下午 高 1 1 5厘米 3 头围 工具 软尺 应有0 1厘米刻度 测量数10次后需检查刻度是否正确 以防止反复牵拉影响其正确性 位置 小儿 取立位或坐位 测量者 立于被测者之前或右方 测量方法 测量者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 齐眉弓上沿处 软尺下沿恰于眉毛上沿 软尺从头部右侧绕经枕骨粗隆最高处回至零点 测量头围读数至0 1厘米 测量时注意事项 测量时 软尺紧贴皮肤 左右对称 女

10、童长发在软尺经过处上下分开 头饰应去除 4 胸围 工具 软尺 位置 3岁前 取卧位或立位 两手平放 3岁后 取立位 不取坐位 两手自然下垂 两眼平视 测量者 位于其前方或右方 测量方法 测量者用左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小儿右乳头下沿 右手使软尺右绕经双肩胛下角下沿回至零点 小儿乳头绕胸一周的长度 胸围测量读数至0 1厘米 测量时注意事项 各处软尺轻轻接触皮肤 1岁以下皮下脂肪软厚者宜稍紧 取平静呼 吸气时的中间数 5 坐高 工具 与测量身长工具一致 测量方法 3岁以内 身长测量完后 将小儿两腿举起使活动板的内面紧靠臀部 小腿与大腿成直角而与地面平行 大腿与活动板完全接触 靠拢 活动板上所指数字的

11、为坐高 读数至0 1厘米 3岁以上 被测者坐于坐高计的坐盘上 先使身躯前倾 骶部靠紧量板 然后坐直 两大腿伸直面与身躯成直角而与地面平行 大腿与凳面完全接触靠拢 膝关节屈曲成直角 足尖向前 两足平放地面 头和肩部位置同于测身长的要求 令被测者挺身 移下头板与头顶接触 活动板所示数据为坐高 读数至0 1厘米 三 体格检查的时间 内容 1 体格检查时间 按成都市儿童系统原理的时间要求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8月 10月1岁 1岁3个月 1岁半 2岁 2岁半 3岁 4岁 5岁 2 儿童定期系统体检的目的 1 定期系统的健康检查 了解小儿体格和精神心理发育状况 及早检出发育异常并予以矫正

12、2 了解营养状况 作出营养指导 及早发现营养缺乏性疾病进行营养干预 3 早期检查出遗传代谢病 出生缺陷 给予指导和 或 矫治 4 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5 入托入园婴幼儿的体格检查 6 作好科学育儿法指导以及卫生宣传工作 3 儿童体格检查的内容1 全面了解儿童出生 发育 喂养 预防接种及疾病史2 体格发育测定 五项指标 3 体格检查 4 化验检测及辅助检查 血红蛋白 6个月一次 必要时3个月一次 HB低于90克 L无喂养不当的反复感染者应进一步做血红蛋白电泳 网织红细胞以排除溶血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 钙 磷 碱性磷酸酶 骨碱性磷酸酶 疑诊佝偻病或经过治疗效果不佳时 G 6PD测定 疑G 6PD酶缺乏

13、 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CPK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性肥大者 X线 佝偻病 骨骼系统遗传代谢性疾病骨关节畸形 体液免疫 血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反复发生化肿性感染 细胞免疫 反复病毒和霉菌感染 5 健康检查评定 体格发育及精神心理发育 营养状况许定 有无营养缺乏性疾病 营养不良 佝偻病 贫血 有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畸形它缺点等 5 健康检查评定 体格发育及精神心理发育 营养状况许定 有无营养缺乏性疾病 营养不良 佝偻病 贫血 有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畸形它缺点等 5 健康检查评定 体格发育及精神心理发育 营养状况许定 有无营养缺乏性疾病 营养不良 佝偻病 贫血 有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畸形它缺点等 5

14、 健康检查评定 体格发育及精神心理发育 营养状况许定 有无营养缺乏性疾病 营养不良 佝偻病 贫血 有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畸形它缺点等 5 健康检查评定 体格发育及精神心理发育 营养状况评定 有无营养缺乏性疾病 营养不良 佝偻病 贫血 有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畸形等其它缺点等 四 体格生长评价 1 体格生长的常用评价指标1 单项指标评价按年龄的体重 W A 身高 H A 头围 牙齿进行评价可了解群体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儿童体格生长所达到的水平 2 多项指标评价采用2项或2项以上的体格生长指标 W H 体现身体匀称度 指数法评价 Kaup指数 体重 公斤 身长 厘米 104正常值 15 1

15、8优良 18 20肥胖 20偏瘦 13 15不良 13 体质指数 BMI BMI 体重 公斤 身长 米 超重和肥胖 1 当体重 身高 长 均数十2SD要进行体质指数 BMI 值的计算 2 计算公式 BMI 体重 公斤 身长 米 3 评价 根据计算结果查BMI与之对应的百分位数法进行评价超重 BMI P85th肥胖 BMI P97th 2 体格发育评价标准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0 6岁儿童身高 体重参考值 2006年版 X SD 2SD 3SD 3 体格生长评价方法 1 离差法 即选择合理 测量准确的大量人群的身高 体重值 以均值 X 为基值 以标准差 S 为离散值 制定出三等份 五等份进行评价 X

16、 中位数 1SD 加1个标准差 1SD 减1个标准差 2SD 加2个标准差 2SD 减2个标准差 三分法 X 2S以下XX 2S以上下中上五分法X 2S以下X 1 2X X 1SXX 1SX 1 2S X 2S以上下中下中中上上 表示 等于中位数XX SD 2SD超过2个标准差SD 2SD 评价 体重 身长正常 2SD 2SD有可能肥胖身长 H 2SD肥胖 营养不良评价 按新标准 1 低体重 轻度 均数 2SD 体重 年龄 均数 1SD中度 均数 3SD 体重 年龄 均数 2SD重度 体重 年龄 均数 3SD2 生长发育迟缓 身高 长 年龄 均数 2SD3 消瘦 体重 身高 长 均数 2SD 2 中位数百分位法 用大量测得的数据资料 以第50百分位为中位数 P50 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算出某百分位的相应数 与之评价 P50 相当于离差法的均值 X P3 相当于离差法的均值减2个标准差 X 2S P97 相当于离差法的均值加2个标准差 X 2S 百分位数法的五等级评价等级标准占总体的 上等 9010中上等P70 9015中等P25 7550中下等P10 2515下等 P1010 3 小儿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