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近代篇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第8讲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专题微练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56995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近代篇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第8讲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专题微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近代篇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第8讲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专题微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近代篇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第8讲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专题微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近代篇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第8讲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专题微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近代篇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第8讲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专题微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近代篇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第8讲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专题微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近代篇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第8讲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专题微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微练8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宁夏银川普通高中高三质检文综)晚清人士黄遵宪曾评价某个条约把“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与材料中“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不符,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没有割地,与材料中“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不符,故B项错误;“二百余年”前即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

2、湾,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材料中“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表明了台湾的战略地位,故C项正确;“拱手而让之他人”表明割地,但辛丑条约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答案C2(2016广西桂林、百色高三联合模拟考试)担任美国驻华代理公使的何天爵曾指出:“要追根寻源,就必须回到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要懂得它的势头和力量,必须探索当时发起时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研究它是由一个接着一个的事件所孕育,被上千次互相误解与不平的真实原因所加重。”此处分析的历史事件是()A虎门销烟 B北伐战争C义和团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解析抓住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

3、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联系所学知识,可以推测六十年以前应该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此后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在随后的六十年,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中国与西方列强产生了“上千次互相误解”,终于爆发了“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即义和团运动。因此义和团运动是“由一个接着一个的事件所孕育”的结果,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3(2016湖北龙泉中学襄阳五中宜昌一中高三联考)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说:“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做出了回应: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接

4、受两者;接受前者,拒绝后者。”义和团运动中拳民选择的是哪种方式()A第一种 B第二种C第三种 D三种都不是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内容是义和团运动。难度不大。义和团运动拳民的主要活动是盲目排外,口号就含有“灭洋”,所以就是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故A项正确。答案A4(2016江西师大附中、鹰潭一中高三下联考文综)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10条规定:“人民对于官吏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有陈诉于平政院之权。”针对这一条款,章士钊说:“平政院者,即行政裁判所之别词也。凡有平政院之国,出廷状之效力必不大,何也?人民与行政官有交涉者,乃不能托庇于普通法廷也则约法所予吾人之自由者,殆所谓猫口

5、之鼠之自由矣。”章士钊认为“约法所予吾人之自由者,殆所谓猫口之鼠之自由矣”,主要是因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为行政权侵犯司法独立留下隐患 B没有形成互相制约的政治制度 C袁世凯窃取果实实行专制统治 D没有规定公民的自由与平等权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关键就是理解文言文的含义,章士钊认为“约法所予吾人之自由者,殆所谓猫口之鼠之自由矣”,也就是他认为所谓的自由是非常有限的,但并不是没有给出自由,所以D选项错误。由“人民对于官吏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有陈诉于平政院之权”可知当时的诉讼地点是平政院,而不是法院,所以这是行政和司法之间的相互干预,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约

6、法是仿照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C选项不是材料中叙述的内容。答案A5(2016江西南昌高三模拟)1912年2月经过南北和谈达成共识,清宣统帝下清帝逊位诏书,“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位共和立宪国体”。同时民国政府颁布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给予物质优待并允许其保留尊号。由此可见辛亥革命()A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B隐含契约建国的理念C杜绝专制独裁的发生D确立新君主立宪政体解析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A;根据材料清宣统帝下清帝逊位诏书的同时,民国政府颁布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可知清政府退位的前提条件是享受物质优待,可见隐含契约建国的理念,故B说法正确;辛亥

7、革命后,没有杜绝专制独裁的发生,又出现了袁世凯和张勋复辟帝制,排除C;辛亥革命后确立的是民主共和政体,排除D。答案B6(2016安徽百校论坛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有学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大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属于资产阶级,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资产阶级争取利益,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因此,他们也代表了深受列强欺凌之苦的民族资本家的心声。材料表明革命派()A进行革命的目标不明确B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C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诉求D已成为知识分子代言人解析材料叙述了革命派要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故A项错误;材料交代了革命派是知识分子并且代表了民族资本家,但是并没有革命

8、派代表中华民族的信息,故B项错误;反对帝制统治,体现对民主的追求,反对列强,反映民族诉求,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革命派大都是知识分子,不能表明知识分子都是革命派,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政治派别,故D项错误。答案C7(2016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1896年,全国督办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自办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直至清朝灭亡,一直拥有发行钞票的特权,并代替传统钱庄,提供了国内工商业经营所需的绝大部分贷款。这表明()A自然经济结构日渐解体B金融变革促进民族工业发展C外国资本输入份额减少D中国近代金融体系已经确立解析本题材料提到,盛宣怀自办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提供了国

9、内工商业经营所需的绝大部分贷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金融变革促进民族工业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自然经济结构日渐解体,故A项排除。外国资本输入份额减少,也无法体现,故C项排除。一个银行的设立不能代表中国近代金融体系,故D项排除。答案B8(2016河南开封高三第一次模拟)19121919年的8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 000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这一现象出现的外因是()A列强侵略的弱化 B晚清政府的推动C世界性经济危机 D民国政府的鼓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1912年至1919年民族工业

10、发展较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至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是“一战”的影响,帝国主义在欧洲忙于厮杀,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A项正确;B项错误,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C项错误,当时没有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D项是内部原因。所以答案选A。答案CA9(2016辽宁抚顺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 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11、。由材料内容“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可知当时政治变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选B项。题干仅描述了当时报刊业的发展情况,所以A项与题意无关;放弃实业救国思想说法明显错误,排除C;民主共和观念是否深入人心在题干中没有反映,排除D。所以选B。答案B10(2016山东潍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主要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的形象由原先“犯上作乱者”一变而成为爱国志士。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A列强

12、加剧侵略扩张 B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C清廷日益腐朽反动 D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解析列强加剧侵略扩张在甲午战后,不是在1900年后,故A项错误;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没有被士大夫阶层所接受,他们接受了康梁的维新思想,主张改良救国,他们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故B项错误;1900年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人们对清政府彻底绝望,促成了孙中山形象的转变,故C项正确;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是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6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

13、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A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 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C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 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中国总想当“圣人”“圣贤”,但往往缺少做人起码的诚实与正直;与其唱“圣贤”的高调,不如做“平常人”,即做一个正直之人,以说真话为人生第一要义。何况,说真话才是对提问者的尊重。尊重提问者,最重要的是不欺骗提问者。这个意思就是:给予“真”,便是报以“善”。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揭露了旧文化缺失诚实与正直,A项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均排除。故选A。答案A12(2016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文综)李大钊认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一个

14、是新的,一个是旧的。“但这两种精神活动的方向,必须是代谢的,不是固定的;是合体的,不是分立的,才能于进化有益”。下列理解准确的是()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性质不同 B新文化随着时间推移变成旧文化C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东方文化 D李大钊创造了新的思想文化体系解析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性质不同符合史实,但与“这两种精神活动的方向,必须是代谢的,不是固定的;是合体的,不是分立的,才能于进化有益”不符,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从“但这两种精神活动的方向,必须是代谢的,不是固定的;是合体的,不是分立的,才能于进化有益”,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东西方文化形成合体才能促进其进化,没有体现新文化随着时间推移变成旧文化,故

15、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是合体的,融合必然是新文化改造旧文化,而东方文化是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是新文化,故C项正确;李大钊传播了新文化,但没有创造新文化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6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13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19世纪70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19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20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世界历史材料二文献一:(1912年1月2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文献二:(191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