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篇第11讲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发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讲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56833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篇第11讲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发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讲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篇第11讲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发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讲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篇第11讲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发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讲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篇第11讲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发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讲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篇第11讲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发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讲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篇第11讲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发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讲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篇第11讲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发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讲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讲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发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历史知识经常时空混乱,怎么办?建时 空 坐 标回顾历史,想一想历史知识经常支离破碎,怎么办?构思 维 导 图结合教材,试一试示例如下:历史线索经常脉络阻滞,怎么办?通阶 段 特 征依据史实,理一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着整体世界迅速发展。1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日本等新兴力量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伴随着苏联

2、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2经济上:两种模式借鉴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市场的作用不断加强。同时,世界市场向纵深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3科技文化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0世纪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自主学习通史整合对接一轮固本培元温馨提示:先根据本讲涉及的时空范围自主回忆相应的必记知识点,然后依据下面的“知识梳理”检验一下,效果更好。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3、的演变1两极世界的形成(1)背景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普遍衰落,美苏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力量。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激化。(2)“冷战”的表现国家美国苏联政治“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遏制苏联扩张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军事北约:1949年成立,属于军事政治集团华约:1955年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3)“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

4、1967年,欧共体成立,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同时提出了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3)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4)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背景: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2)当今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多极化趋势加强: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

5、大,世界格局整体上仍然处于“一超多强”阶段。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背景: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影响: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以美元为中心,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2)关贸总协定背景:贸易保护主义妨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成立: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旨在实现国际

6、贸易自由化。作用: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使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2苏联的经济改革(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2)三大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农业:以农业为突破口,取消义务交售制,开荒种玉米工业:权力下放,承认企业和个人利益实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农场的经营自主权。以工业改革为重点重点在重工业,从根本上触动经济体制,打破单一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后改革转向政治领域评价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

7、大林模式苏联军事实力增强,但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未冲破斯大林体制政治改革措施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经济下滑,国内局势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3.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等工业。4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欧盟:1993年成立,政治经济一体

8、化的进程加快,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化组织;提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2)北美自由贸易区: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3)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5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条件交通、通信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为全球化扫清了障碍。大多数国家推行市场经济体制。(2)评价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

9、成为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应在积极主动中谋求发展。(3)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成立,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文化1信息技术的发展(1)产生:1946年,美国研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69年,互联网产生。(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3)影响: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对青少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现代主义文学(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使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2)特点:强调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

10、明显的理由;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背离传统。(3)代表作: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3现代主义美术(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工业化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2)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复杂心态。(3)代表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4现代主义音乐: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5电视进入普及阶段,被称为“第八艺术”。 1“铁幕演说”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提示: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2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的确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确立。()提示

11、: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而不是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3“冷战”背景下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提示:美苏“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但这并不能说明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发生了“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4“杜鲁门主义”仅在杜鲁门政府时期推行。()提示:作为谋求世界霸权的战略方针,杜鲁门主义的推行不仅限于杜鲁门政府时期,而是贯穿于战后历届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中,其所确定的遏制共产

12、主义、对抗苏联的方针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5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提示:两者本质上具有一致性,目的在于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秩序,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地、赤裸裸地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反苏。6不结盟运动反对任何结盟。()提示:“不结盟”不是反对任何结盟,而是指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结成军事政治同盟。7中国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提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但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8“冷战”的影响并非都是消极的。()提示:“冷战”中,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

13、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双方的军备竞赛与全面对抗,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均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9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提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是苏联经济的衰退和苏联解体;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国家实力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高。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0当今世界格局是多极化格局。()

14、提示: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特点,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但它只是一种趋势,并未最终形成,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1国际格局就是国际局势。()提示:国际格局和国际局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趋于平衡、势均力敌时,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国际格局(或称世界格局);国际局势则是一种政治形势,国际上的任何事件都可能导致国际局势的变化,但不一定会导致国际格局的变化。例如,当前国际格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而当前国际局势的特点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12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时,美苏同盟关系不复存在。()提示:布雷顿森林会议是1944年召开的,当时美苏仍属于世界反法西

15、斯同盟国。美苏同盟关系是二战结束后破裂的。1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相同。()提示: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经济的发展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1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提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包括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两大机构。关贸总协定属于国际贸易体系的机构。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可以为成员国提供贷款,但有所不同。()提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针对的是在国际收支中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的是短期贷款;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后来针对的是全球性的发展援助,提供的是长期贷款。16布雷顿森林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