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复习第十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B卷教师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4554091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复习第十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B卷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备战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复习第十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B卷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复习第十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B卷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复习第十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B卷教师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私人土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3%-5%,却生产了25%-30%的苏联农产品。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A鼓励私人农场发展B集体农庄生产效率较低C忽视农业重视工业D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解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正逐步建立苏联模式,在农业方面是建立集体农庄,但是由于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强行让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所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打击了,与此同时,还没有加入集体农庄的私人土地上,其产量却远远高于集体农庄,故可以证明当时的集体农庄生产效率远远低于私人农场,故选B而排除A;题干中根本就没有提到工业的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当时虽然发生了经济危机,但是经济危机只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所以苏联不会

3、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故排除D。【答案】B2“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材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A遵循经济发展规律B引入市场经济因素C注重维护农民利益D服务于工业化建设【解析】根据“农业集体化运动从此,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可知,苏联农业集体化是为工业化积累资金,服务于工业化建设,故D正确;“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表明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靠指令性计划发展经济,排斥市场,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排

4、除AB;苏联“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牺牲了农民利益,C错误。【答案】D3苏俄政府在1920年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1921年5月又颁布法令把一部分小企业发还原主经营;7月又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这一政策的发展与变化,说明A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B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C适应了战时的特殊环境D已放弃了建立公有制经济【解析】从材料“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把一部分小企业发还原主经营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根据所学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即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答案

5、为B。新经济政策的前提仍然是坚持社会主义,而不是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A错误。适应了战时的特殊环境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材料不符,C错误。材料并没有放弃建立公有制经济,D错误。【答案】B4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地位逐步确立。1925年苏联开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这表明苏联A斯大林模式已形成B工业发展资金得到解决C新经济政策被废除D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均是斯大林的国家领导地位逐步确立后采取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存在明显差别,表明国家经济政策发生了变化,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

6、苏联1936年宪法的颁布是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B选项错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工业发展资金一直没有很好解决;C选项错误,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后,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与1927年之前的信息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答案】D5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机械化家庭承包。这一措施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B废除了斯大林模式C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解析】由材料“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在农业上的改革措施扩大了集体

7、农庄的自主权,这有利于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故选C。赫鲁晓夫改革只是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故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改变原有的经济结构,排除AB;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自发的制度创新,并未借鉴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排除D。【答案】C6苏联全部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如果以1952年为100%,1964年提高至354%,谷物843%,畜产品1523%,经济作物159%。1964年苏联农产品价格的提高表明苏联A改变了旧体制框架的弊端B试图解决农业一直落后的问题C扭转了农业被动落后局面D改变了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问题【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64年苏联

8、在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将改革重点放在农业,试图解决农业一直落后的问题,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B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改变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只是起到了一定成效,但是最后是失败,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但最终并未改变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7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曾实行义务交售制: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材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A遵循经济发展规律B引入市场经济因素C注重维护农民利益D服务于工业化建设【解析】 由材料

9、“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可知,苏联农业集体化服务于工业化建设,故D正确。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排斥市场,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排除AB;材料反映的是牺牲农民的利益,排除C。【答案】D81921年至1926年,苏俄(苏联)与外国资本共签订135个租让合同,所有承租人的投资额为4800万金卢布;租给私人和合作社的企业,到1922年底达3874个。这说明新经济政策A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B冲击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C赢得了资本主义国家认可D推动了苏俄工业化的进程【解析】联系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利用了商品、市场、货币的关系发展资本主义,从而过渡到社会主义,使当时苏俄的经

10、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有利于推动苏俄的工业化进程,所以D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其前提使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和经济命脉,这不会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和冲击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排除AB;外国资本家于苏俄签订租让合同是出于利益的驱动,而不是对苏俄的认可,排除C。【答案】D9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这从侧面反映出A美苏关系缓和,平等互利B苏联经济结构的失衡C美苏竞争重点在科技领域D美苏冷战表现出新形式【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苏联在

11、宇航等重工业领域取得了较高的发展成就,但是在民生等轻工业领域发展较落后,这从侧面体现了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此时期美苏冷战加剧,并非关系缓和,平等互利;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两者发展的侧重点不同,不能说明他们的竞争重点在科技领域;D选项是材料直接反映出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答案】B10列宁曾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苏俄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的发展方法对苏俄有较大意义C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发展新

12、模式D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了苏联工业化的实现【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列宁试图部分利用资本主义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可见资本主义发展发放对苏俄有借鉴意义,选项B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列宁最终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排除;材料是列宁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选项C是实施结果,排除;苏联的工业化是在斯大林时期实现的,选项D排除。【答案】B11下表是19281932苏联部分工业品产量变化表时间类别1928年1932年生铁(百万吨)3.36.4煤(百万吨)35.564.4石油(百万吨)11.621.4电(十亿度)513.5棉布(百万米)26782694毛织品(百万米)86.888.7据此可知,当时的苏联A建立了高度集中的

13、经济管理体制B迅速完成了向工业国家的过渡C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严重失衡D展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和表格数据变化,其中可见重工业领域产量明显上升,而轻工业上升幅度较小,体现了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优势,选项D正确;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正式确立是在1936年,选项A排除;苏联完成工业化时间为1937年,选项B排除;材料中只提及工业结构中产量变化情况,无法看出整个国民经济结构情况,选项C排除。【答案】D121926年,苏联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因此,苏联选

14、择的工业化道路是A用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以农业集体化带动工业化C实行公有制助推工业化D发挥市场机制促进工业化【解析】“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表明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是用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正确;苏联的工业化是牺牲农业集体化,B错误;公有制属于经济体制,材料并不是说明实行公有制助推工业化,C错误;斯大林模式时期属于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机制,D错误。【答案】A13下表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

15、500万1230万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苏联制定的煤钢等产量的目标基本上得以实现,但是以肉、蔬菜和瓜类为代表的民生指标却远远未达到,这说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已经积重难返,重、农比例依然严重失调,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经济政策的连续性,B选项排除。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发展重点是在工业方面,C选项排除。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答案】A141930年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指出,要“在坚决保持对外贸易垄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苏联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关系”,这反映了苏联A贯彻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B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