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定点练13探究题-多方思考深度提炼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52532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定点练13探究题-多方思考深度提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定点练13探究题-多方思考深度提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定点练13探究题-多方思考深度提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定点练13探究题-多方思考深度提炼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定点练13探究题-多方思考深度提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定点练13探究题-多方思考深度提炼(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点练13探究题:多方思考,深度提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挑战爱因斯坦的人1941年的一天,香港机场安检处,一名从美国回国的年轻人被拦了下来,他穿了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打开一看,大衣里密密麻麻全是插袋,里面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这个拼死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抗战的27岁的年轻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中国核能之父”“世界上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的卢鹤绂。1941年11月,卢鹤绂抵达广东坪石镇的国立中山大学学校本部,任理学院教授。每天,他背着孩子劈柴、做菜,地上鸡屎、牛粪满地。一日三餐忙完后,卢鹤绂在油灯下备课。在一座古庙里,他给大学四年级学生讲授理论物理、核物理、量子力学、

2、近代物理等课程。随着日军进犯的深入,卢鹤绂向西逃避战乱,流亡中相继被广西大学、浙江大学聘为教授,先后到了广西、贵州。1944年,他在前往贵州途中,途经一个叫元宝山的地方,当地土匪出没,烧杀抢掠,大家都不敢前行。卢鹤绂听说后,带上一个体育教授,上山找土匪头子,跟他说“现在日本人打进来了,我从国外回来抗战”,还把教授聘书给他看。土匪头子一看是这种情况,非常感动,不但不抢劫,当晚还请他吃饭、喝酒,第二天派人把卢鹤绂一行送下山,还给他们的每条船上发了一面杏黄色的小三角旗。这旗子是土匪间的“特别通行证”,可保卢鹤绂之后畅行无阻。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还一边讲课,一边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能获得的学

3、术杂志,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记学术札记在炮火中也从未间断。他于1942年写成、1944年在国内刊物科学上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全面阐述了核裂变的实验发现及有关理论,并预言了人类大规模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被学界认为是“中国科学家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科学著述。1955年,卢鹤绂被当时的高教部调到北大技术物理系,进入了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546信箱”培训班任教。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培训班,在后来的“两弹元勋”中,有7位是卢鹤绂在“546信箱”培训班的学生。当时的北大,教学条件非常落后,有些实验无法进行,教学难度很大。为突破难点,卢鹤绂采用了深入

4、浅出、不看讲稿的讲解方式,许多本来很难理解的核物理过程,经他一讲解,学员们理解得都特别深刻。1958年,培训班的任务结束了,许多师生被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卢鹤绂认为自己擅长的是基础理论,只有在大学才能发挥作用,希望回到复旦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后经特批,他回到复旦讲坛。在“文革”那段特殊时期,卢鹤绂仍坚持科研。从1970年至1985年,他留下大量科研笔记。1980年,卢鹤绂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科研创新的步伐。1995年,81岁的卢鹤绂与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一文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上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

5、”。关于这篇论文,卢鹤绂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正当研究要继续时,卢鹤绂于1997年病故,为世人留下8大提纲和正在进行的44项研究,已发表的论文仅仅是他研究内容的十分之一。卢鹤绂除了是一位全球闻名的物理学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卢鹤绂一生中多次登台演出京剧,甚至把京剧带到了物理课堂上。当年卢鹤绂讲中子物理的马鞍点时说:“记得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那个地方就是马鞍点。”说完竟唱了几句京剧。这样一唱,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大家也轻松了。卢鹤绂百年诞辰之际,复旦大学为他在校园里竖立了铜像。在纪念大会上,复旦大学校长说:“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上的大师,

6、同时是一个有故事、有情怀的人,这是最为珍贵的,是我们最为敬仰的。”(有删改)相关链接1957年卢鹤绂被任命为原子核物理教研室主任,参与了原子能系的筹建,并积极参加了创建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的工作,担任该所副所长兼一室主任。(选自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与诺奖擦肩而过)卢鹤绂曾测定锂7和锂6的天然丰度比,这一数值被国际公认为准确值而长久采用。他在国际上首次公开发表论文诠释原子弹的机理,并提出了简单估算原子弹和原子反应堆之临界体积的独特方法。20世纪50年代,他提出容变黏滞弹性理论,其弛豫压缩基本方程被誉为“卢鹤绂不可逆方程”。(选自上海纪念“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100周年诞辰)1为什么复旦大学校长说

7、卢鹤绂“是一个有故事、有情怀的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答案(示例)热爱祖国。本可以有着更优越的生活和科研条件的卢鹤绂学成后却从美国回到抗战中的中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环境虽然艰苦,但他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下致力于自己的工作。无所畏惧。卢鹤绂在前往贵州途中,找土匪头子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大家安全到达贵州。认清自我。“546信箱”培训班的任务结束后,许多师生被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但卢鹤绂认为自己擅长的是基础理论,就争取回到了复旦讲坛。讲课深入浅出。在“546信箱”培训班,卢鹤绂讲课深入浅出,把很难理解的核物理过程讲解得非常明白;在讲中子物理的马鞍点时,他引用京剧和三国演义中的内

8、容来诠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唯物论者启示录赵凡周敏他曾经有过华丽的家世,在“伤痕”岁月中度过22年光景;22年前,他气概冲天,有大风歌作证;22年后,他将抒情变成了反思,于是,有了我们喜爱的系列读物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灵与肉我的菩提树他后来有一种创想,将这一系列总体命名为“唯物论者的启示录”。这位深深迷恋马克思唯物理论的人物就是我们熟悉的作家张贤亮先生。除了在文学上的建树,张贤亮还有很多文人以外的传奇活动。他号称“中国作家中的首富”;曾经是宁夏文联主席,如今却成了“堡主”,潜心经营自己的“另类作品”。张贤亮祖籍江苏,出生在古城南京的一个名门望族。祖父是民国的外交官,父亲是热血青年

9、,早年攻读于哈佛商学院,“九一八”事变以后,回国革命,于张学良旗下任职。“西安事变”之后主力经商,家财丰厚。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除了衣食无忧之外,给予张贤亮更多的是良好的教育、深厚的文化根基。童年是短暂的,在张贤亮13岁的时候,家庭已经开始破败。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1951年,张贤亮携母来到北京,在三十九中读书,但却因为出身问题肄业。15岁的张贤亮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最苦难的时候父亲在监狱中死去,年幼的张贤亮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那一年他18岁。1955年,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在这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平静地生活和创业。年轻的张贤亮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萌发了抒发情感的欲望。于

10、是,他开始写诗,他所抒写并且期待的新时代并没有如愿而至,适得其反,就是这首大风歌使得张贤亮运交华盖,被定为右派送进了离银川市30里路的一个农场劳改。就这样,22年的苦难开始上演。于牢房内外,张贤亮几进几出,反反复复,最青春有为的年龄在其中虚度。劳改生活毕竟是苦难的,每天劳动18个小时,只有6个小时用来睡觉、吃饭,生活苦难,精神也无从找寻归属感。张贤亮说:“那个时候接触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这本书让我活下来。”这本书张贤亮反复阅读了数遍,也正是这本书让张贤亮懂得了运营方略,在新时代玩转文化产业。重新获得自由已经是“文革”的末年,张贤亮试图重新拿起笔杆抒发诗情,秉持这样的文学观念,张贤亮的小说给我们

11、更多的是对于这个社会深层的反思感,张贤亮颇为自豪和自傲的是自己的文字总是走在文学先锋的行列。在小说的创作上,张贤亮如鱼得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他作品多产的时期。每一部作品出现都能够给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以心灵的震撼,反思顺应了新的时代。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张贤亮开始转换角色,有心经营起了文化事业。他成了影视城的董事长,如今城堡在影视圈已经颇有影响,吸引了多个剧组到来,大话西游双旗镇刀客红高粱等都曾在此安营扎寨。一席谈话,无由地更加生出感叹来。他不似惯常文人那样“只表不为”,仅仅只会愤怒、哀叹、忧怨,他坚持他的“有为哲学”,试图于社会有一些作为来。他会反思,往往一针见血;他在反思之余还有行为,将

12、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生产价值,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也改变了周围的生存环境。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义启示录。因而,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这一点让人感叹。(摘编自2004年06期人物周刊文摘版)相关链接张贤亮(19362014),男,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1936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县。代表作: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立体文学作品镇北堡西部影城、老银川一条街。早在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从北京移居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长达22年。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2014年9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银川去世,享年78岁。2文章标题是“唯物论者启示录”,结尾又说“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义启示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答案对社会深层的反思,使张贤亮创作了大量令人喜爱的系列读物;在与别人的交谈中,会不自觉地发出“有为哲学”的感叹;反思之余,更有具体的行动,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生产价值;力求通过具体工作改变周围的生存环境。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