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发展战略)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4544277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234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发展战略)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34页
2020(发展战略)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34页
2020(发展战略)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34页
2020(发展战略)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34页
2020(发展战略)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发展战略)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发展战略)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战略)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一年一月目 录序 言5一、“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需求6(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6(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抓住战略机遇期促进我省产业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7(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7(四)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8二、产业发展基础及面临的挑战9(一)产业发展的基础9(二)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8三、指导思

2、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9(一)指导思想19(二)基本原则20(三)发展目标21四、产业发展重点与产业布局23(一)产业发展重点23(二)产业布局38五、重大工程40(一)产业链打造工程40(二)重大应用示范工程50(三)创新能力提升工程51(四)重点企业培育工程52(五)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程52六、政策保障措施53(一)转变观念,加强组织领导,促进体制机制创新53(二)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54(三)积极培育和开拓市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55(四)创新人才培引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57(五)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国际竞争能力58(六)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58附件

3、一: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重大工程汇总表59附件二: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重大项目汇总表62附件三: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表63序 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把握发展契机,抢占经济科技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掌握主动权,国家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引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决定我国未来国际地位的重大战略举措,制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4、国发201032号),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8%。“十二五”是我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培育和发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省破解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核心竞争力不强、资源消耗大、环境压力大等深层次矛盾,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实现产业的结构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战

5、略,与国家战略充分衔接,结合云南省现有资源、技术和产业发展基础,现阶段选择生物、光电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为此,制定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发展方向与目标,部署发展重点和重大工程,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一、“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需求(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将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我国正处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建设

6、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过多年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部分领域的科技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新兴产业发展市场空间巨大,具备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人才和物质基础,有能力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国家已明确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并将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省应顺应新的形势与要求,把握发展契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更加重视新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抓住战略机遇期促进我省产业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

7、尤其是桥头堡战略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把握形势,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引入国际创新资源,大力拓展技术转移和产业转移,深度开展科技和产业国际合作,提升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水平,更高层次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把云南建设成为对东南亚、南亚国家产品和技术出口的重要基地;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其它产业和就业的重大带动效应,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跨越发展。(三)加

8、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当前,我省仍然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因此,必须抓住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有利时机,结合云南实际,部署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找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产业发展路径,做大做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实现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重要作用。(四)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2009年,我省GDP总量达6168亿元,但云南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经济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弱,资源型产业

9、比重大,产业规模和水平与国内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也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粗放的增长方式引发的资源能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日益严峻,使我省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双重压力,必须把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的消耗转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持续发展。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低消耗、高效益、少污染、知识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战略引擎,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保障我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起点构建我省产业体系,掌握我省支柱产业和

10、先导产业发展主动权,辐射带动一批关联产业发展,形成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集聚,提升云南在未来发展中的综合竞争力和战略地位,引领云南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产业发展基础及面临的挑战(一)产业发展的基础1. 工业发展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提升,特色和优势产业领域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不懈努力,我省工业现已形成以烟草及配套、能源、医药、冶金、信息、建材、化工、机械制造、农特产品加工、造纸等为重点,涵盖39个行业的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见表1-1)。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部署了调高烟草、电力和冶金

11、三个主导产业,调强新能源、光电子、新材料和生物产业等四个新兴产业,调优煤炭、化工、建材、轻工等传统产业,调精机械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服务业,大力推进绿色制造,构筑现代工业体系的战略任务,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我省围绕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和企业,攻克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 表1-1 2008年云南省重点产业规模一览表 序号产业工业增加值(亿元)1烟草制品659.392电力203.33生物资源开发19404有色金属233.965黑色金属142.296煤炭152.357化工125.88建材38.669机械制造

12、71.310食品69.6511医药38.8112电子信息12.8特色和优势产业领域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我省烟草种植、加工和装备技术水平,大型精密机械制造、物流自动化设备、大型铁路养护机械等领域的技术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铜、铝、铅、锌、锡等有色金属及稀贵金属采、选、冶技术和装备水平及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烟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等一批我省自主培育的粮经优良品种在省内及东南亚国家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鲜切花新品种数占全国90%以上,花卉新品种研发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 产业发展政策和环境条件进

13、一步优化“十一五”期间,针对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云南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云南省“十一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纲要、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条例、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意见等政策、法规和规划,使我省长期以来支柱产业单一、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和生物、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不快等问题得

14、到逐步解决,为进一步加快云南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园区蓬勃发展,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昆明国家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昆明国家光电子材料及产品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玉溪高新区、楚雄高新区、大理经开区、曲靖经开区、云南海归创业园、云南文山三七药物产业园区、云南国际林产业园区、云南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和配套条件。3. 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云南省委、省政府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近年来我省自主创新

15、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目前,我省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4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4个(见表2);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已达到672家,全省已有251家高新技术企业。“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新增专利申请量16300件,新增专利授权量8720件,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3%和20.62%;我省已形成了面向全省、覆盖各个学科领域、个体选拔与团队培养相结合、培养与引进并举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引机制,具有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表1-2我省现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情况 单位:个(家)序号创新平台数量1国家重点实验室32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3国家工程实验室14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5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