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一课三测: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4543937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一课三测: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一课三测: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一课三测: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一课三测: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一课三测: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一课三测: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一课三测: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解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记一记一、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答案:悟晤面对面二、一词多义1修修禊事也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答案:动词,做,从事形容词,高形容词,长动词,修建2引引以为流觞曲水引其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答案:动词,导引动词,举起动词,援引,譬喻3次列坐其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陈涉世家)答案:名词,旁边动词,编次动词,特指行军途中,在一地停留超过两宿4信信可乐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答案:副词,实在动词,信任名词,凭证

2、,信物5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j)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度已失期(陈涉世家)答案:动词,至,及副词,周、满名词,期限6临未尝不临文嗟悼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居高临下答案:动词,面对副词,将要,临近动词,从高处往低处看7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电上海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听妇前致词(石壕吏)答案:名词,情趣、情致动词,给予动词,招致动词,说8以引以为流觞曲水亦足以畅叙幽情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答案:介词,把连词,用来介词,因为9之及其所之既倦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夫人之相与足以极视听之娱答案:动词,往、到达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结

3、构助词,的10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答案:副词,依,随着介词,趁机名词,机会辨一辨三、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答案:曲水的旁边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今义:种类。答案:指自然界的万物3或取诸怀抱古义:今义:抱在怀里;胸前。答案:胸怀抱负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古义: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答案: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5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今义:文雅。答案:这次集会的诗文四、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答案:贤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2名词用作动词一觞一咏答案:喝

4、酒3副词用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答案:穷尽4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答案:把看作一样把看作相等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死生亦大矣(不带判断词的判断句)译文:答案:死和生也是一件大事啊。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为”表判断)译文:答案:(我)当然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3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也”表判断)译文:答案:(他们)之所以抒发感慨,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二)省略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引”“以”后省略“之”,应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译文:答案: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用(它)来做流觞的曲水。(三)状语后

5、置句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结构“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译文:答案: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2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于所遇”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当其于所遇欣”)译文:答案: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3不能喻之于怀(介词结构“于怀”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不能于怀喻之”)译文:答案:在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四)定语后置句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盛”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虽无盛之丝竹管弦”)译文:答案:虽然没有盛大的音乐演奏场面。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大”“盛”后置,标志是“之”,按现代汉语语序为“仰观大之宇宙,俯察盛之

6、品类”)译文:答案:抬头观望寥廓的宇宙,低头察看地上繁多的事物。填一填六、作者王羲之(303361),书法家,字,号,祖籍(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写下,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有“”之称。曾为会稽内史,领右军将军,人称“王会稽”“”。其行书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草书初月帖、楷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其子书法亦佳,世人合称此二人为“”。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王羲之于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答案:东晋逸少澹斋琅玡临沂兰亭集序书圣王右军王献之二王七、背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

7、一人在兰亭集会。集会上,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之后由王羲之作序一篇,总述其事,是为。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长期分裂动荡的时期,社会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混乱中,百姓在生死线上煎熬、挣扎。浓厚的死亡意识笼罩着这一时代的人,他们对死的恐惧和由此引发的对生的焦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士大夫们不满现状,普遍崇尚,追求、的生活。正是在这种人文思潮里,魏晋人在表面看似的死亡感慨中,深藏着他们对的追求和留恋。这种追求和留恋可以说是一种源自死亡意识的“悲怆的美丽”。答案:兰亭集序老庄清静无为自由放任颓废、消极、悲观人生、生命强烈执着八、文化常识序序,又名“”“”“”,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文

8、体。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的著作,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本书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此书。序言有作者本人写的,叫“”;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除介绍著作外,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是为,如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答案:序言前言引言自序他序赠序骈文 “骈”在古代本为两马并驾之意,后来人们用“骈文”称在魏晋时期产生的一种新文体,也称。骈文是与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为主,讲究。因其句式两两相对,犹

9、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它在声韵上,讲究;在修辞上,注意。答案:骈俪文散文四六句式对仗韵律和谐藻饰和用典理一理九、思路归纳答案:已为陈迹终期于尽若合一契齐彭殇为妄作感于斯文十、主题提炼 兰亭集序通过对的渲染、铺陈引发作者对的思考,抒写了这种人所共有的感情,彻底否定了老庄“”的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表达了一种的人生态度。答案:宴游之乐生命乐生痛死一死生,齐彭殇死生亦大矣积极处世感悟体会想一想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探求。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

10、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解析:B项,“因此要及时行乐”的说法过于绝对。答案:B2文章在第三段段末说“岂不痛哉”,作者为什么感到“痛”?请用原文中的话分条回答。答:答案: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文本细读一、整体感知1.兰亭集序一经写成即闻名于世,其魅力一直影响到现在,除其立意深远的原因外,探究一下其语言上的魅力。

11、答案:应当说文笔的清新流畅、朴素自然也成就了兰亭集序的地位。魏晋时期出现了骈文的高潮,骈文几乎占有了一切文字领域,这种文体讲究对偶、辞藻、音律、典故,极不利于表情达意。在这种骈文风行的时代,作者能不拘成格,用洒脱流畅、朴素简洁、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充分体现了作者散文的个人风格。特别是文中用了“群贤毕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游目骋怀”“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若合一契”等词语写兰亭山水之优美,叙时人宴游之雅致,抒盛事不常之感慨,议死生意义之重大,而这些词语从此便被后人当作成语使用,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宝库,从而也奠定了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2纵观全文

12、,作者的感情是怎样起伏变化的?答案:本文感情曲折深沉,脉络清晰。又借“兴感之由”与古人“若合一契”,批判当时流行的人生虚无的消极态度。联想到后人视今人之文,亦会同慨死生之大,然生命不能永恒,从而发出深沉的“悲”叹。一悲“昔人”,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是何其相似;二悲时人“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三悲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之“悲”,更加深刻感人。故作序希望兰亭宴集的诗文能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与共鸣。文章情感虽以“悲”字作结,但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的理性思考,让我们从感伤的背后,体味作者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着。二、细节探究1.文章第1、

13、第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答案:原句原因分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来聚会的人多,是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之一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是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之二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聚会时的活动、文人雅士的游乐形式雅趣,是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之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聚会时的天气晴朗,是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之四2.文中“信可乐也”一句中“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案:从字面上看来,“乐”的具体内容:一是同道相逢,二是环境幽雅,三是气候宜人。但更深层次的“乐”在于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对大自然的一种领悟,“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置身于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两忘,达到“道”的最高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