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四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4542074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四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四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四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四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四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四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四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阳春一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月考四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经历了长达数千年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能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获得新生。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战。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解答的时代课题。众所周知,文化是民族自身的烙印。在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都不如文化来

2、得重要。这个观点虽然是现代西方的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提出来的,但事实上,中华民族的先贤早就有所认识。例如,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可见,孔子并不是从地缘、血缘的角度来认同周王朝的,而是着眼于文化。那么,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是什么呢?应该说是以人为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人类自身创造力的民族。火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自然力。古希腊人认为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民族的先民则认为取火方法是他们中的一员燧人氏发明的。这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异:西方人把崇拜的目光投向天庭,中国人则对自身的力量充满了自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不是匍匐在诸神脚下的可

3、怜虫,更不是生来就负有原罪的天国弃儿,相反,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而是源于人的内心。先秦的诸子百家虽然议论蜂起,有的甚至势若水火,但他们都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其智慧大都是关于人生的智慧。这种思维方式为中华传统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当其他民族对各路神灵的至高权威顶礼膜拜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和效仿的对象;当其他民族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入天国以求永生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当其他民族从宗教感情中寻求灵魂的净化或愉

4、悦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既然中华民族的先民以人为万物之本,他们的理想国就在人间。孔子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栖栖遑遑,席不暇暖;庄子热爱个体生命,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也抱着爱惜态度。如果说儒家更注重整个民族和社会的群体利益,那么,庄子更重视的就是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儒、道两家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把握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心理。显然,这种文化心理既有丰富内涵,又有积极意义,可以滋润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对于当代中国人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宝贵遗产需要我们继承:一是重视自然环境的生命观,以“民胞物与”的态度看待地球上

5、的一切生命;二是既重物质又重精神的价值观,不会在追求物质文明时丧失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三是既重视群体又重视个体的道德观,儒家的大公无私与道家的个性自由形成互补;四是见贤思齐的学习态度,随时准备学习其他文化的长处;五是见隐知微的忧患意识,重视国家和民族可能面临的祸患而绝不讳疾忌医。今天,西方文化依然风靡全球并对其他文化强势入侵,许多民族都对如何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忧心忡忡,我们当然也不例外。既然如此,我们在努力学习其他民族文化优长的同时,更要从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资源。只有当我们在这两方面都取得成就时,才能打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进而为实现全人类的美好未来作出更大贡献。(摘编自莫砺

6、锋以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心灵,2017年6月20日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不间断地发展,中华民族有了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并最终获得了新生。B中华的先贤早就认识到,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加起来都不如文化因素来得重要。C中西方传统文化对生命认知完全不同,中华先民效仿圣贤求得生前建树,西方膜拜神灵求得死后入天国。D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是以人为本,理想国就在人间,以儒、道两家为代表,都有对人生价值的把握。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旨在阐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B文章兼用事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将中西方传统文化作比较,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应是以人为本。C文章通过剖析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即人的精神崇拜、道德准则等源自人还是神,阐明中华文化的先进性。D文章比较论述儒、道两家均以人为本,其思想同中有异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是一个民族自身的烙印,孔子从文化的角度来认同周王朝,支持了这一历史观。B中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火种来源认知的不同表现得最为典型。C中华先民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幸福感,与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心理有很大

8、关系。D需要我们继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五个方面的宝贵遗产,其核心应是人生价值的把握。(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大流行”(pandemic)原是世卫组织对流感的定级之一。世卫组织将流感分为6级,其中最高的就是“大流行”,其定义是某种流感病毒在疫情发源地以外的至少一个国家发生了社区层面的暴发,表明病毒正在跨国蔓延。从概念上讲,当时的“大流行”指的是流感病毒的影响范围,而不是疫情的严重程度和致死率。2010年世卫组织网站给出了“大流行”的简单定义,即“一种新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比如,流感大流行就是指新型流感病毒亚型在全球传播,而多数人对此病毒

9、没有免疫力。此次,新冠肺炎成为第一个被称为“大流行”的冠状病毒传染病。可见,“大流行”并非严格的定义而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具有操作上的弹性。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1日就表示,将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描述为“大流行”不会改变世卫组织对新冠病毒威胁的评估,这不会改变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做的事情,也不会改变各国应该做的事情。(新华社2020年3月12日,“国际头条”,有删节)材料二:我们的准备不足,可能会导致下一场疫情,比埃博拉病毒的危害更严重。让我们看看埃博拉病毒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大约死了一万人,所有的死者都在西非的三个国家里。之所以没有扩散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个是卫生工作人员做的很多英雄事迹。他们找到

10、很多病人并防止了更多人得病。第二个是病毒的特性,埃博拉病毒不是靠空气传染的。等到你有足够的传染力时,大部分的人已经病得卧床不起了。第三个是因为病毒没有传到城市区。这纯粹是运气好。如果病毒传到了城市区,那么死亡的人数绝对不止于此。所以下一次我们可能不会这么幸运了。有的病毒可能让你毫无察觉,但当感染病毒的人乘飞机或者去逛商场,他们其实已经具有一定的传染力了。此外病毒的来源可以是天然的,像埃博拉病毒,或是由生物恐怖攻击产生的。所以可以让疫情惨上千倍的病毒是存在的。(比尔盖茨在2015年埃博拉疫情过后的TED演讲,有删节)材料三:历史上曾有很多历史学家对研究传染病疫情感兴趣,早期传染病疫情描述中质量较

11、好的一份来自修昔底德。修昔底德详细记录了公元前430年发生在古希腊雅典的鼠疫,后来被认为至少是西方世界第一个记录传染病疫情的历史学家。有些讽刺的是,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对(历史上)鼠疫疫情最好的一份描述并不是一份基于史实的记录,而是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的小说。医学史学家Charles Rosenberg根据对传染病疫情的历史记录和他自身的研究,将传染病疫情的发展描述为一个经典的剧情发展模式。首先一个疫情在开始时的发展会受时空局限,之后随着疫情的发展和揭示力度的提升,疫情导致的个体与群体危机也逐渐增加,直至疫情结束。在他的描述下,一次疫情发展可被大致归纳为三个环节,从最初的对新疫情的试图识别,中期的

12、理解疫情,到最后的干预疫情。我们很容易看到这种基本的叙事结构如何在中国过去两个月的疫情中展现,以及现在全球每个国家所处剧情(疫情发展)的阶段不同。为何史学家们对传染病疫情如此感兴趣呢?一部分原因是疫情经常造成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悲剧,更重要的是重大疫情带来的社会压力可以为我们分析某一个社会提供珍贵的窗口。疫情造成的社会压力可以显现出一个社会的隐形裂痕,这些裂痕在太平时期可能不会显现出来,因此传染病疫情为我们研究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实用的采样机会,这里面可能包括这个社会真正最在乎什么、最在乎扮演什么角色的人等等。(哈佛大学David Jones 教授2020年2月28日在新冠病毒研讨会上的发言

13、,有删改)4材料对“大流行”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世卫组织对流感的定级办法不止一种,其中一种是将流感分为6级,最高的一级就是“大流行”。B如果某种流感病毒没在疫情发源地以外的至少一个国家发生社区层面的暴发, 也不能叫“大流行”。C现在世卫组织把一种新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也叫做“大流行”,“大流行”概念变得模糊,具有弹性。D将新冠肺炎疫情上升为“大流行”,不会改变对病毒威胁的评估和做法,仅仅只是为了提醒各国更加重视。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二中比尔盖茨并非专业的病毒学科学家,所以话语中充满了很多的或然性;材料三David Jones

14、 教授是医学文化学专家,注意了表述的准确性。B比尔盖茨认为人类在多方面准备不足,随时可能会导致下一场比埃博拉病毒的危害更严重的疫情,隐形的病毒可能会因为人们的出行而迅速传播。C史学家们之所以对传染病疫情如此感兴趣,David Jones教授认为是疫情经常给人类带来重大悲剧,疫情也给分析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提供了机会。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大流行的传染病已经引起了全球各国和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每次疫情均会导致全球各国的个体与群体的危机逐渐增加。6如何防止类似新冠病毒这样的疫情?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金嘴劳马到北京出

15、差,晚上没事,我去大学里看望老同学“焦大头”。焦大头显然是绰号,表明他脑袋的大小与众不同。大学时,大头与我住上下铺,是班里的“神侃”,能说善辩,只要话一开头,后面就全归他了,一个人包场,讲三四个小时不待喝口水的,真正的“金嘴子”。毕业后,他留校任教。据说讲课效果极好,名气很大,全国各地到处讲演。他的职称也比别人评得早,已成了知名教授了。同学们聚在一起时,经常会提起他,都认为大头是“后天发展先天”,天生就是做教师的材料。大头的夫人也是我们班上的同学。如果按脑袋的体积取外号的话,没有比“小头”的称呼更贴切的了。但从没有人这么叫过她。毕业后我们已有二十多年没见面了,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听他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地“神侃”一番, 读大学时听他讲话真是享受。敲开房门,大头迎了出来。“请”,他把我让进了客厅。大头明显有些老态,脑袋“亮”了起来,年轻时的满头浓发已不知去向。“夫人呢?”我想见他的另一半。“不在。”他答。“怎么样,这些年过得挺滋润吧?”我问。“还好。”大头的语调和表情都很深沉。“听说你讲课出了名,满世界地飞来飞去,都快讲疯了吧?”我打趣道。“哪里,哪里。”大头以前从没这么谦虚过。来源:学科网“据说你讲课收入颇丰,出场费很高,跟歌星差不多了吧?”我希望他能把话头接过去。“传说,传说。”他又缩了回去。“同学们跟你联系多吗?”我想换一个话题。“不多。”他只迸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