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0届高三综合训练(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4542049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9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20届高三综合训练(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黑龙江省2020届高三综合训练(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黑龙江省2020届高三综合训练(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黑龙江省2020届高三综合训练(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黑龙江省2020届高三综合训练(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20届高三综合训练(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20届高三综合训练(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庆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综合训练(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大学以“明德”作为思想的聚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出大学的宗旨在于明“明德”。 历代的学者对“明德”概念做出不同的解释,东汉儒者郑玄释为“至德”,唐代经学家孔颖达释为“光明之德”,清人唐文治释为“君德”。这些阐释看似不一,但是都反映出“明德”与先王政教之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结合“明德”思想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大学文本来看,大学中的“明德”思想实际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明德”指理性的政治美德,“明明德”就是要彰明、弘扬

2、这种美德。从大学中的阐发来看,从政之人要心怀仁爱百姓之心,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君主和百官应以义制利,不以个人私欲损害百姓的利益和福祉;君主百官要做到内心公平中正,一言一行为百姓起到示范作用。大学中将“明德”指向“明政之德”,是对早期“明德”传统的继承。“明德”最早出现在金文中,指承自先祖、以威仪和勤政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品格。在国语左传康诰等早期文献中,“明德”也多次出现,用以颂扬古代圣王的美好德行。在这些文献中,“明德”常与“幽昏”无礼”等词对举而出现,凸显出“明德”是辟邪、淫佚、荒怠、粗秽、暴虐等非理性的政治品性的对立面。其二,“明德”也指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就是通过教

3、育和自明,使人所本有的光明德性得以显明。大学对早期的“明德”乃“明政之德”的传统进行了继承,但同时对“明德”的主体和“明德”之“德”的内容进行了扩充。在西周及更早的时期都是推行王官之学,早期的“明德”具有着鲜明的贵族性,但是在大学中,“德”不再被认为是君主、官员、贵族所独享,而是属于所有人。对“明德”的主体进行扩充,一方面体现出人文秩序的构建、社会良好德风的形成需要全社会进行共同努力;另一方面也是对教育普遍化的倡导。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以来,儒家一直为推动平民教育和为更广阔的阶层争取文化权利而努力。大学丰富了早期“明德”之“德”的内容,在政治之德外,将人伦道德和公共美德也纳入“明德”

4、范畴中。孝、慈乃人伦之德,与国人交而应有之信乃公共美德,这些美好的德性是人人内在皆有且应该彰显之德。大学中强调人伦道德和公共美德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要修政德、行政德,首先要明人伦、讲公德。大学中也强调“自明”的重要性,言“克明峻德”的关键在于自我澄明,在自我澄明的基础上辅之以教育,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明德。从两个层面明确大学中“明德”的旨趣,有助于深入把握大学的核心要义。大学中的“明德”所指是丰富的,其中既包含选贤任能、政通人和的政治诉求,又包含“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教育理想。大学指出“明德”的前提在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明德”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立足

5、于推广普遍的人文教育、弘扬责任精神而“明明德”,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明德”基础。新时代的植根塑魂,还需传承大学中的“明德”精神。(摘编自莫医铭中的“明德”旨趣)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古至今对大学中“明德”说法的诸多解释均与先王政教存在密切关系。B理解“明德”思想的含意需要结合历代学者的看法和大学文本中的表述。C从早期的理解来看,“明德”指人人皆有且应该彰显的人伦之德及公共美德。D大学中“明德”的旨趣丰富,指仁爱谦谨、以义制利、公平中正等政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前人对大学中“明德”的不同阐释引出了如何理解其

6、旨趣的论题。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中心部分从两个层面对“明德”包含的内容进行阐释。C文章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大学对早期的“明德”主体和“德”的内容的扩充。D文章末段阐释了传承大学中“明德”精神对于新时代植根塑魂的重要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聚焦于“明德”,体现出儒家对于选贤任能、政通人和的政治诉求以及对教育普遍化的倡导。B大学中的“明德”首先指理性的政治美德,与国语左传康诰等早期文献的记载一脉相承。C清代诗人孙枝蔚春木诗之四中说:“愿崇明德,以娱高年。”其中的“明德”与大学中的“明德”含义相同。D理解大学中对“明德”的途径的阐述,有助于当代青年学子厘清学习的

7、目的和意义,努力学习,成为栋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我国的“人造太阳”东方超环ESAT目前取得了多项重大的技术突破,包括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到1亿度等,这标志着中国的人造太阳已轻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为未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运行和正在进行的中国核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工程和物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与科学支持,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产生电能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东方超环(EAST)是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自主设计、研制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

8、导托卡马克,也是我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它的科学目标是让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温条件下,像太阳一样发生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所以也被称为“人造太阳”。 (摘编自帅俊全中国人造太阳首次实现1亿度运行,为核聚变能源奠定基础,2018年11月13日)材料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是人类受控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因此受到各国政府与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摘编自杨卫国中国研制人造太阳20年后见成效,2010年6月17日) 材料三:前不久,中国核工业集团宣布,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预计于2020年投

9、入运行,其等离子体温度有望超过2亿摄氏度。该实验装置的建成将为人类真正掌握可控核聚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我们距离“人造太阳”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可控核聚变以氘、氚为原料,不排放有害气体,也几乎没有放射性污染,反应随时可以中止,不会引起爆炸,也不会导致泄漏事故,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问题在于用什么容器来承载这种温度极高的核聚变。为此,全世界的科学家前赴后继。20 世纪60年代,苏联科学家提出托卡马克方案,国际聚变界随之转向于此。早在1955年,钱三强和刚留美归来的李正武等科学家便提议开展中国的“可控热核反应”研究,与国际社会几乎同步。1965 年,根据国家“三线”建设统一规划,西南物理研究所(中核集团

10、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前身)成立。当时,所里条件简陋,研究者缺乏住所,甚至睡在帐篷里。尽管如此,他们舍己奉献,在绘制了3层楼那样高的设计图纸之后,终于1984年9月21日制造出“中国环流器一号”。这是中国核聚变研究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为中国自主设计、建造、运行“人造太阳”培养了大批人才,积累了丰富经验。作为一个历经多年研制的实验项目,中国环流器二号M精细的部件工艺很多是前无古人的创造。在装置设备“真空室”中,许多细小的误差是现有检测仪器所无法感知的,很多时候需要自主开发新的检验设备。仅为保障高约2层楼、重约80吨的中心柱在移动过程中不受磕碰,且安装精度不超过01毫米偏差,研究团队在1个月内设

11、计了十几种方案,短短2分钟的路程,耗费了近9个小时才成功搬运。在中国环流器二号M的设计建造过程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科研团队通过与国际上现有托卡马克装置的交流学习,吸取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他们联合国内有关单位,在特殊材料制备、焊接工艺等多项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摘编自韩维正、刘乐艺“人造太阳”离圆梦又近一步,揭秘中国可控核聚变,2020年1月8日)4下列不属于“人造太阳”研制工作的一项是(3分)( )A于空中悬挂人造光热源,散发无穷的光热能。B开发利用核聚变,解决现有能源的枯竭问题。C研究核聚变的可控装置,提高设备的稳定性。D落实托卡马克方案,承载温度极高的核聚变。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12、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自主研制的东方超环首次达到一亿度高温,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与科学支持。B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于1985年确立,2006 年11月21日全面启动,承建方由四方扩展为七方,工程总造价为100亿欧元。C我国1955年起关注“可控热核反应”,1965年成立专门研究所,“中国环流器一号”、东方超环、“中国环流器二号M”已先后运行。D可控核聚变原科充足,能够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又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各国对此高度重视。6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我国可控核聚变研究不断取得进步的原因。(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

13、的文字,完成79题。渐丰子恺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象山坡而象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或者象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可知

14、人生是由“渐”维持的。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袴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甚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荫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

15、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然而由冬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夏,由夏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间实在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