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案鲁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1362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案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案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案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案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案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案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案鲁教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认识区域(对应学生用书第155页)识记基础梳理1区域的含义(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2)特点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3)划分指标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易误点拨 “区域”和“地域”的异同它们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但“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2区域的类型类型含义举例均质区要素具有相似性或

2、相对一致性的区域自然区域,如高原区、平原区;人文区域,如方言区、水田农业区功能区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城市经济区,如辽中南工业区3.区域的特征 理解要点突破1区域的三大特征及实践意义由于不同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不同,使区域具有不同的特征。了解区域的特征,对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加强区域间合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特征图解(A、B为两个不同的区域)实践意义举例整体性表现为A、B内部各自的地理要素构成一个统一整体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西

3、北干旱区的整体性差异性表现为A、B内部分别具有相对一致性,但A、B之间具有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新疆长绒棉基地、陕西苹果基地开放性表现为A、B之间的联系性,能提供彼此所需加强区域间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经济全球化、我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等2.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之间的关系(1)整体性是区域的基本属性,没有整体性也就没有差异性,没有差异性就无所谓开放性。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2)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进一步划分区域的基础,也是开放性形成的基础。三者关系的图示如下:运用考向

4、对练考向1区域的特点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12题。1图中城市A夏季凉爽、冬季温和,被称为“春城”,其原因是()A海拔高,夏季凉爽;冬季位于准静止锋的暖气团一侧B全年在盛行西风控制之下,比较温和C受海洋影响较大,故气候温和D森林覆盖率高,对气候有良好的调节作用2图中铁路为著名的南昆铁路,是西南地区的一条出海通道。该铁路的修建说明区域具有()A整体性B差异性C均一性D开放性1A 2.D第1题,图中A城为昆明,位于云贵高原,主要受地形和准静止锋影响,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第2题,修建铁路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区域开放,发展区域经济。(2018屯溪模拟)2015年9月25日,国际足联确定了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

5、的举办时间,比赛首次放在冬天举行,时间从11月21日到12月18日,为期28天。读下图回答34题。3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不选择夏季的原因是 ()A土地狭小B交通不便C天气炎热D设施较差4依据卡塔尔的资源条件,推测该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为()A化肥B蔬菜C煤炭D矿泉水 3C4.A第3题,卡塔尔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25N左右,结合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判断其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而冬季的气温要低于夏季。第4题,卡塔尔位于波斯湾沿岸,石油资源丰富,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延长产业链,可以大力发展化学化工产业。考向2区域特征分析(2018河北衡水联考)读中、美两国部分地区略图,完成56题。 【导学号:

6、98510148】甲 乙5比较甲、乙两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地形均以平原为主,黑土层深厚B寒潮是冬季影响两地的主要灾害性天气C温带落叶阔叶林是两地的主要植被类型D冰川侵蚀是两地湖泊的主要成因6比较两城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是地形和自然资源B便利的水陆交通是影响两城市工业发展的共同有利因素C钢铁和畜产品加工是两市的传统工业部门D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两城市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思维流程第5题,第6题,5B6.B第5题,甲图为我国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湖泊是洞庭湖,城市为武汉;乙图是美国五大湖沿岸地区,湖泊是密歇根湖,城市是芝加哥。冬季影响两地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

7、寒潮;两地均为平原地形,但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土壤不是黑土,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五大湖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洞庭湖不是。第6题,便利的水陆交通是影响两城市发展的共同区位因素;畜产品加工不是武汉的传统工业部门;武汉也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018山东齐鲁名校协作体三模)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完成79题。7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水陆交通便利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土地和用工成本低技术力量雄厚ABCD8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A航道建设B西电东送C劳务输出D水土保持9在长江三角洲产业

8、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7C8.D9.A第7题,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矿产、水能丰富,土地、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第8题,中上游地区作为长江流域的生态屏障,应加强水土保持;同时河流含沙量降低会减轻下游河道淤积,利于下游通航与防灾。第9题,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应大力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等高端服务业,即第三产业,制造业应向外转移。规律方法 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思路考点二| 区域差异比较(对应学生用书第157页)识记基础梳理1区域差异(1)

9、成因(2)表现2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1)自然环境的比较相似性: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差异性区域要素日本英国地形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分布零散。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其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多样森林覆盖率占领土面积的1/9,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大多有运河相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资源丰富(2)经济发展的比

10、较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都发挥了岛国的优势,渔业资源比较丰富。差异性区域要素日本英国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以畜牧业为主,高产值的园艺作物在种植业中占重要地位工业及其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临海型”布局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资源型”布局为主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曾向海外大量移民3.我国的区域差异(1)成因(2)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3)具体划分(如下图)三大自然区名称界线理解要点突破区域差异分析对比分析

11、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

12、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区域差异比较及影响因素(2018上海市徐汇区一模)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回答12题。1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2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A

13、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1B2.A第1题,甲、丙分别是我国黑龙江省附近和山东省。山东位于沿海,黑龙江距海也不远,故A错误;山东纬度显著低于黑龙江,受夏季风影响更大,降水和热量条件都较黑龙江充足。第2题,都位于季风气候区,故A正确。只有黑龙江地广人稀,B错;春小麦和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山东是暖温带,C错;只有黑龙江分布有黑土,D错。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右图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34题。 【导学号:98510149】3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4从万元产值能耗看()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3B4.A第3题,解答本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