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2020年BC电子商务市场价格离散及其动因分析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451334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46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分析)2020年BC电子商务市场价格离散及其动因分析_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市场分析)2020年BC电子商务市场价格离散及其动因分析_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市场分析)2020年BC电子商务市场价格离散及其动因分析_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市场分析)2020年BC电子商务市场价格离散及其动因分析_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市场分析)2020年BC电子商务市场价格离散及其动因分析_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场分析)2020年BC电子商务市场价格离散及其动因分析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分析)2020年BC电子商务市场价格离散及其动因分析_(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场分析)2020年BC电子商务市场价格离散及其动因分析B-C电子商务市场价格离散及其动因分析(修改稿)作者姓名:赵冬梅2004年7月感谢语:本文得到福特基金会支持的由海外经济学家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持的“中国女经济经济学者培训项目”的资助,感谢美国Colorado大学陈勇民、加拿大Winnipeg大学董晓援、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赵耀辉和姚洋的指导。特此鸣谢!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2002级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8#邮政编码:100083 联系电话:13801328985电子信箱:B-C电子商务市场价

2、格离散及其动因分析摘 要传统经济理论将价格离散归因为市场信息不完全,伴随Internet等信息技术的推广,搜索引擎等工具的使用使得网上市场更趋近于“无摩差”市场,价格离散应减少,即同质产品价格应趋于一致。然而近来的实证研究并不支持这个结论。本文围绕价格离散产生的原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模型,针对93个B-C电子商务网站的商家特征,535种商品的市场特征,9大类产品,6313个价格数据进行了价格离散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的市场特征是价格离散的主要原因。不同服务特征聚类的网站价格制定的根据也不同。关键词: 价格离散,B-C电子商务,Internet市场,信息经济Price Dispersi

3、on and Its Divers of B-C marketDongmei Zhao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chool,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AbstractIn general,the couse of price dispersion is incomplete information(Stigler 1961). With Applications of the technology of Internet et al, the new E-commerce market is regard as “frictionless

4、”.So the price dispersion will become narrower than before. But unfortunately, the prediction of that is not supported by existing evidence.(Brynjolfsson 和 Smith2000;Bailey,Brynjolfsson 和 Smith 2000).Study around the course reason of price dispersion, the paper sets up series of models to analyses o

5、n e-tailor characters of 93 B-C e-commerce website, product characters of 536 items, 9 categories products,6205 prices. The result indicates, B-C retail websites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main reason of price dispersion. The price setting foundations of website of the characteristic cluster of differe

6、nt services are different too.B-C电子商务市场价格离散及其动因分析一、引 言 价格离散是指在同一市场同一时间不同卖家同种商品的价格分布。价格离散现象已经被证实是普遍而且是客观存在的(Stiger 1961,Dahlby和West 1986,Sorenson 2000),即使在倾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也是如此(Dahlby和West 1986;Pratt等1979;Sorenson 2000)。价格离散的大小不仅对建立厂商和消费者行为模型有重要影响,也是衡量市场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一个市场的价格离散度大,表明该市场的信息处理是低效的(Ratchfor

7、d 1996)。伴随Internet等信息技术的融入,搜索引擎等工具的推广和使用,新兴的网络商务市场涉及这样的假设:电子商务市场降低了搜索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然而近来的实证研究并不支持这个假设。为了判定在线市场是否仍然缺乏效率并解释其中的原因,研究网上价格离散状况以及零售商销售的各类同质产品动因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最先提出了有关价格离散的理论解释的是Stigler(1961),他把价格离散归因为不完全信息。后来的一些学者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价格离散是由于市场搜索成本高,使得一些消费者放弃寻找最低价格的商品而出现的市场均衡现象(Burdett 和 Judd 1983;Burd

8、ett和Coles 1977;Carlson和McAfee 1983;Salop和Stiglitz 1982)。由此推论,当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多信息,或者搜寻成本更小的时候,市场价格离散度应更小。国外已经有许多关于价格离散产生原因的理论的分析,主要观点包括:(1)菜单成本。由于菜单成本的存在,当需求变化出现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及时调整价格(Fishman 1992);(2)需求的不确定、资金实力和价格策略的差异(Dana 1999)。市场竞争越激烈,价格越离散;(3)价格歧视。虽然价格歧视现象通常是在垄断的背景下讨论的,但是Giulietti(1999)研究证实了印度杂货品市场存在价格歧视现象

9、,而且发现这个市场转移成本很高;Clemmon,Hahn,和Hitt(1998)在网上旅游代理市场也存在价格歧视想象。(4)消费者认识上时间、品牌忠诚度等差异,导致市场在价格离散下的均衡(Wernerfelt,1991)。(5)企业不可测量特征包括服务差异(Brynjolfsson 和 Smith 2000;Sorensen 2000)等,产生同质产品的价格离散。相对于理论研究,关于价格离散产生原因的实证研究比较少。而且已有的研究大多是针对价格离散原因的某一特定方面(如Clemmon,Hahn,和Hitt 1998;Dahlby和West 1986;Erevelles,Rolland和Srin

10、ivasan 2001;Giulietti 1999;Pratt,Wise和Zeckhauser 1979;Smith等 2000;Sorenen 2000),而且许多研究仅仅建立在类似而并非完全相同的产品(如Clemon等1998;Dahlby和West 1986; Sorenen 2000),所以不可测量的产品差异导致其结论的局限性(Smith, Bailey和Brynjolfsson 2000)。目前还没有一个对上面理论解释的一个综合实证分析。由于Internet等信息技术的商业应用,新兴的电子商务市场被认为是更有效率的市场(Bakos 1997)。目前只有少数文献讨论了网上市场的价格离

11、散,理论认为电子商务商场应有更低的价格离散度,主要基于以下3个原因:(1)搜寻成本的降低使得消费者能够更便捷地通过比较更多家商品的价格信息,选择更低的价格的商品;(2)店铺简化成为一个网站(Brynjolfsson 和 Smith 2000),进入成本的降低以及技术传播的速度的加快,增加了企业间的竞争;(3)电子商务零售商具有较低的菜单成本,能够更容易的根据需求及时调整价格(Brynjolfsson 和 Smith2000)。然而近来的实证研究并没有支持网上市场价格离散缩小的假设。Bailey(1998),Brynjolfsson 和 Smith(2000),和 Clemmon等(1998)对

12、比网上市场和传统市场研究了书籍、CD、软件和飞机票的价格,发现网上市场的价格离散度不比传统市场低,而且这种高的离散度并没有随时间而减弱的趋势(Brynjolfsson 和 Smith2000;Bailey,Brynjolfsson 和 Smith 2000);网上丰富的信息可能会导致低的价格敏感性和高的离散度(Shankar,Rangaswamy和Pusater 2001)。尽管Smith和他的同事对网上大而且持续的价格离散现象给出了解释,但还没有得到实证的检验。总的来说,目前价格离散问题尚缺乏做全面、系统的经验分析。网上零售的出现和快速增长为我们研究价格离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对比传统市场

13、,从网站上我们更容易获得同质商品的横截面价格数据、企业可观测的特征数据、产品的市场特征数据(如通过畅销商品的排行榜,我们获得产品的畅销状况)。正如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劳动一样,网络所带来的新经济是由于生产力变革而导致的一场人类社会经济形态上的划时代变化。这个新经济中呈现的许多现象,已经无法用以机器大工业为背景的传统经济学等理论来解释,而且飞速发展网络经济实践急切呼唤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来指导。在这个背景下,深入分析网络经济市场下的价格离散现象,细致研究其产生原因,对检验网络经济市场效率、考察其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为正在实践中摸索的网络经济下的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行为决策提供支持。这

14、也是本篇论文的立意所在。 二、理论框架完全市场信息至少应该包含两类完全信息:一类是不同企业提供该种产品的价格信息,另一类是不同企业提供与该产品相关的服务的质量(可靠性)的信息。虽然Internet提供的搜索引擎等技术大大的降低了搜索成本,使得消费者能够比传统市场更轻而易举的货比多家,但是消费者能够掌握的商品信息依然十分有限。即使他们能够通过网络方便地了解到所有销售所需要商品的地点以及各个销售地点的价格,他们还需要进一步比较质量水平的差异。而在很多情况下,质量信息经常被企业隐藏起来,使得消费者根本无法判断。因此,即使是在线市场, 消费者的消费过程仍然处于信息不完全的地位。相对于价格信息,产品的质

15、量信息更加隐蔽,消费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才能够辨别与理解产品间的质量差异。消费者所具备的信息主要包括三个层次:(i)关于产品内部信息,即表明产品的内部属性以及判定这些属性的方法;(ii)购买的经验,即消费者通过消费者多次购买可以累积的知识;(iii)对产品外部质量属性的认知程度,即消费者掌握的体现产品质量属性的一些外部暗示信息。外部质量属性购买经验 产品的质量信息层次产品质量的内部属性通常是产品自身的组成部分,如皮沙发质量的内部属性可能包括皮质、耐用性、弹性、外观和弓形支撑的数目,而饮料的质量可以表现为味道、浓度、甜度、色泽等方面。在很多情况下,消费者可能不知道产品质量内部属性具体表现为哪些内容;即使知道,可能也不知道如何判别,正如许多消费者不知道如何识别沙发的弹性、服装的面料以及手机的芯片等。在另一种情况下,消费者可能根本就无法在购买前识别产品的质量,如饮料的味道、服务的水平、汽车的使用年限这些属性,消费者只有在使用后才能判别。购买经验是消费者通过多次的购买可以培养起来的识别质量变化的能力。上一次的购买行为总可以为下一次相同的购买行为积累一些知识和经验,如产品的性价比、服务水平,使用感受等在消费时才能评定的产品特性。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消费者即没有什么产品知识、又缺乏购买经验,如耐用品的购买。一方面耐用品通过难以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