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学案中图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1313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学案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学案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学案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学案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学案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学案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学案中图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人口的迁移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105页)识记基础梳理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2人口迁移的类型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1)劳务输出(外籍工人)增多。(2)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3)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4)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4国内人口迁移(1)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2)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3)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改革开放

2、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4)城乡人口迁移:一种重要的迁移形式。20世纪初仅局限于工业发达国家,目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1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理解要点突破1世界人口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主要流向原因意义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由旧大陆到新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调整了人力资源空间分布格局(2)国际人口迁移的新表现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

3、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可按迁移原因方向影响的思路对比分析如下:迁移形式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国际难民迁移迁移人口特点高素质人才外国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迁移原因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迁移方向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流向和平国家、能对难民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主要影响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缓解发展中国家就业压力、赚取外汇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许多问题2.我国人口迁移(1)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

4、流向及特点 (2)我国庞大的民工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3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上。(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

5、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世界人口迁移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日本C俄罗斯 D德国1D2.A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懂示意图,然后由不同的人口年变化率推知该城市的人口变动情况。第1题,比较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人口变化率,可推知该城市总人口增长速度变慢,但总人口增长率仍大于零,故总人口数仍然在增

6、加,因此排除A、B两项;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80年代略有增加,所以C错;与80年代相比,该城市90年代国际、国内净迁移率都在下降,说明迁入该城市的人口减少,故D项正确。第2题,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且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80年代有所增加。此外,该城市国际净迁移率也较高,说明对国外移民有较大的吸引力,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美国,故选A;俄罗斯、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是负增长,故排除C、D两项;日本是个人口密集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国际净迁移率都较低,故排除B项。考向2我国的人口迁移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34题。 3上图为2012年我

7、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4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3A4.D第3题,我们虽然不能清楚记忆不同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数,但是我们可以大致根据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较,使用排除法解题。的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且常住人口大于1亿,说明是人口迁入区,豫为迁出区,所以可以排除B、D;的户籍人口超过1亿,且大于常住人口,说明是人口迁出区;的户籍人口大于常住

8、人口,也是人口迁出区;的人口大于京、津,且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是人口迁入区,黔是迁出区,可以排除C。故选A。第4题,可用直选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由山区到平原、由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河北主要流向京津,安徽主要流向长三角,湖南、广西主要流向珠三角,主要以就近迁移为主。故选D。考向3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56题。5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6“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

9、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5C6.A第5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农村大量人口迁移到了城市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原因,故C项正确。城市自然环境不如农村优越,故A项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于城市,故B项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故D项错。第6题,“有院无人住”造成农村宅基地的浪费,“有地无人种”造成农村土地的荒芜,所以近年来出现的合村并点、土地流转,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土地浪费问题。因此农村空心化带来的是土地资源的浪费,与城乡协调发展、农村老龄化以及农业发展水平关系不大。考向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

10、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78题。7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8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思维流程】7C8.B第7题,根据题意,迁出(入)人口迁出(入)比重人口总数。据图,贵州的迁出人口比重虽然略高于四川,但四川人口数量远多于贵州,所以四川的迁出人口数多于贵州,A项错误。上海虽然迁入人口比重高于广东,但人口总数远少于广东,故上海

11、迁入的人口数少于广东,B项错误。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就自然增长率而言,浙江和江苏都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二者的自然增长率差别不大,从图上可以看出,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样,故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项正确。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故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应低于安徽,D项错误。第8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欠发达地区迁入相对发达地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从省级行政区域人口迁移看,皖、赣、黔三省属于欠发达省份,人口以迁出为主,且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所以当地老龄化进程加快,沪、京、津属于相对发达的直辖市,人口以迁入为主,且迁入人口主

12、要是青壮年,延缓了当地老龄化进程,故B项正确。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无论是人口迁出地区,还是人口迁入地区,城市化水平都会有所提高。考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对应学生用书第107页)识记基础梳理影响因素具体内容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是人口迁入区政治因素表现为政治迫害、战争或国家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因素宗教、种族是造成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他因素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迁入地和迁出地的距离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13、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理解要点突破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因素影响举例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水其分布及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的人口移动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矿产资源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迁入自然灾害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迫使人们“背井离乡”西非的环境难民 (2)经济因素(3)社会因素文化教

14、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政治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政策可以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社会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影响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2018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下表为2010年世界最大移民接收国和输出国人口迁移数量(单位:万人),据此完成910题。最大移民接收国美国4 280俄罗斯1 230德国1 080最大移民输出国中国3 500印度2 000菲律宾7009.根据上表,世界人口的主要接收国()A多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